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5年5月至 2016 年5 月间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同伴教育项目,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护理认知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护理认知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伴教育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作用,其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并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同伴教育;宫颈癌;护理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宫颈癌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虽然效果较明显,但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伴教育是指使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经历、文化背景及社会地位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行为技能和观念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在心理学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2]。
本文以我科 2015年5 月至 2016年 5 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就同伴教育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年5月至 2016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9-75岁;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 30 ~ 74 岁。本研究所涉患者中,全部为医保对象(含农村合作医疗)。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同伴健康教育
2.1 前期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同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充分了解同伴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和按照相关方法开展护理工作。
2.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对照组出院后每隔2周,由专门的护士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及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观察组患者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将进行过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后患者集中在一起,由专门的护士讲解包括术后饮食、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在集中培训后,可由患者间自由讨论,并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在患者中间开展经验分享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对入选队列的选择,应该秉性自愿原则,不能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分层,而应是患者自动分层。其次,经验分享的内容应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务必使分享的信息合理、科学,且切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
2.3 健康教育内容:1.入院当天:发给病友版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手册。介绍入院 环境、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探视制度、联系主管医护人员、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等,采用讲解或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讲解检查的目的、意义、配合要点,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2.入院 2~3 天(即术前 1 天):介绍术前准备项目的必要性和具体注意事项,如宫颈阴道消毒准备、灌肠、测量生命体征、局部皮肤清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讲解术前禁饮食的重要性,了解手术日流程,以及简单术后注意事项(如需要准备的物品等)。教会床上使用便盆解小便、简单的盆底肌肉练习动作。3.入院 4~5 天(手术日)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用药的目的、副作用、观察项目以及护理要点(包括体位、活动、饮食、卫生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4.入院后 6~7 天(术后1~2 天):介绍静脉输液、卧床休息、长时间置尿管的目的意义,指导床上翻身技巧,进食适当的饮食,告知保持会阴清洁的重要性和护理方法。5.入院 8~18 天(术后3~13 天):讲解如何预防并发症,做好膀胱功能锻炼,合理进食,正确地下床活动。6.入院后 19~20 天(术后14~15 天):指导自解小便,继续锻炼膀胱功能,做好出院后饮食、休息、功能锻炼、个人卫生以及复查相关指导。7.出院时:讲解出院后如何办理出院手续等。
2.4 评价与反馈:每一次同伴健康教育后,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准确评估,记录患者的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疼痛治疗情况。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健康教育的重点,及时修改计划。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患者出院
2.5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文评价指标包括对两组患者多方面的比较,主要包括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和自我监测、自我护理技能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心理健康情况和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3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和自我监测、自我护理技能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心理健康情况和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同伴教育是一项重要干预方法,在疾病、药物依赖性等治疗方面有广泛应用[3]。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项目,我们认为其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其相比于个体化干预,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其次,它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内容接受者更容易相信其中的知识,再者,同伴教育能够通过环境来影响患者的行为,且这种行为能够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下去。另外,同伴教育还可以通过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转换,来增强学员之间的代入感。目前,心理学领域将同伴教育理论视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亚文化理论”、“革新沟通理论”之上的一种团体干预理论模型,在多种问题干预方面有一定应用。本文研究对象为宫颈癌患者,根据国内研究结果来看,我国此类患者的整体社会认同感不强,心理症状明显[4]。社会因素并未在此类疾病中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反而其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认识[5],所以,通过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和自身护理的认识,降低其内心对于疾病的羞耻感,是在宫颈癌患者的整个病程中十分重要的护理内容。两组评测结果的差异反映了同伴教育对于患者社会适应性的作用,而社会适应性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意义不言而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其内心对于社会的恐惧,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性,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进行康复,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具有积极意义的[6]。综上所述,同伴教育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作用,其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并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祖光怀.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60- 262.
[2] 田华伟.艾滋病的同伴教育[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505-1507
[3] 徐旦.健康教育在社区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2007,26(15):1378-1380.
[4] 周萍.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26(2):45-47.
[5] 黄秀凤,林凤若,白满.宫颈癌术后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5,25(11):1055-1056.
[6] 杨静谊.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3.7(13).
论文作者:胡延红,谢丽华,吴文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患者论文; 宫颈癌论文; 同伴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社会论文; 适应性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