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亚洲杯上,中国队惨败给伊朗,止步八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杯"上又是一场未胜,连续两年排名垫底。我们不应该仅仅是铺天盖地的责难,应痛定思痛,好好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积极探索中国足球的出路。
足球是世界三大球类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广度,影响世界的深度,受世人关注的热度,均为其它运动不可比拟的。我国是足球发源的故乡,有 2300多年的历史。可惜,足球的发祥地,如今却被世界远远抛在了后面。
尽管我国足球于1994年就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可惜25年漫漫风雨路,收效甚微。除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因韩日为东道主,不参加世预赛,中国队才侥幸进入决赛圈。时至今日,中国队再未能获得过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国人关注足球的热情是举世鲜见的。为了提高足球水平,中国足协与有识之士不惜花重金从国外聘请优秀的教练来华执教,从德国人克劳斯·施拉普纳,到英国人鲍比·霍顿;再从南斯拉夫神奇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到后来的荷兰人阿里·汉;以致后来的塞尔维亚人福拉多、西班牙人卡马乔、法国人阿兰·佩兰,直到前不久离职的世界冠军教头意大利人马尔切洛·里皮。教练如走马灯,换了一茬又一茬;队员似刘阿斗,一代更比一代差;这些教练中,除了前南斯拉夫人米卢成功将国足带进世界杯之外,还没有一位能取得成功。他们的到来,除了赚得盆满钵满,几乎未能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面貌。并非这些教练水平不行,而是我国缺乏足球的土壤和氛围。花巨资,请名帅,搞归化,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落后的面貌。足球圈曾经有句很荒谬的说法:"一只虎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虎"。此说言过其实,过分夸大了教练的作用,与唯物主义背道而驰--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有些人借口国人体质不行,无法跟西亚球队相抗衡,更别说高大的欧洲人,剽悍的非洲人,就连体质差不多的美洲人,我们也不是对手。果真如是?我看未必。中国男篮不是可以称霸亚洲吗?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男篮也曾挤进世锦赛八强。同属亚洲黄种人体质的韩国、日本,他们足以跟世界上任何一支强队相抗衡。所以,体质论站不住脚。
那么,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是思想意识不适应竞技体育。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崇尚中庸思想,不提倡锋芒毕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自然就少了争强好胜的霸气。这跟具有狼性思想的竞技体育格格不入。日本人的尚武思想一直流传至今,渗透到各种竞技体育,故而表现优异。在赛场上要想赢得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就必须战胜对手。
其次,是媒体导向出了问题。也许是媒体的渲染,也许是歌星、影星出行时前呼后拥的气派,也许是名星们高得离谱的收入,现代年轻人大多崇拜歌星、影星,很少崇拜英雄。这样的价值观,造成伪娘泛滥,硬汉稀罕。"自古英雄出少年",那是侠客思想盛行的古代。
第三,是缺乏良好的足球氛围。时至今日,大部分国人没有意识到足球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没有意识到体育能振奋国人精神,没有意识到足球还具备凝聚人心的神奇力量。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短短一个月时间,为俄罗斯带来145亿美元的巨大财富,可见,足球对经济的巨大贡献。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胜利大逃亡》更是将追求足球的激情与反对法西斯压迫的抗争精神演绎到极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已经认识到足球的重要性,在全国推行足球进校园,并将足球确立为中考必考科目,目的是引起青少年的喜欢和重视。可是,有些地方也仅仅是为了应试,校园足球蜕变成以足球为道具的作秀表演。看看身边,成人踢球者有几人?相比而言,参加篮球和乒乓球运动的人数就较多,带动打篮球和乒乓球的孩子也较多,所以,我国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员的人才储备相对比较充裕。
第四,是家庭教育理念拖了足球后腿。中国独生子女很幸福,也窝囊。"三十而立",可到三十岁了还在啃老,还需要父母买车,买房,娶妻,生子。能立的有几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怎能培养出旷世伟男?姆巴佩19岁时已经成长为大红大紫的世界级球星,可19岁的中国小伙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U23政策是足协对年轻球员的照顾,如果没有此政策,年轻球员很难凭实力上了场。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会涌现出中流砥柱的队员,独当一面的世界球星?我忘不了一个新闻画面:韩国一家幼儿园,老师带领一群孩子赤裸上身在雪地里锻炼意志。如果换在国内,我想老师们的头早就被家长打破。真是不一样的理念,教育出不一样的孩子。
第五,是球员过高的收入迷失了自我。能代表国足上场的球员,动辄是千万级以上的富豪。小富即安是国人普遍的心理。长久养尊处优,生活糜烂,自然掏空了身子,削弱了斗志。球员过高的收入,本无可厚非,但是国内球员的能力与收入不成比例,况且自律意识较差,直接影响比赛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强悍的身体,没有亮剑的勇气,没有惊人的耐力,溃败、丢人是在所难免的。
第六,足协的政策与用人标准不合时宜。从古至今,大部分国人都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认为外国教练比本土的强,厚此薄彼,待遇悬殊。可事实证明本土教练并不弱。在近三十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外籍教练取得的成绩能跟高洪波相媲美。他在任时,国足世界排位是第37名,这一记录时至今日无人能破,可是足协就是不肯重用。中国自古以来不乏将才,在战争中涌现出的韩信、萧何、霍去病、成吉思汗、朱元璋、戚继光、毛泽东、刘伯承、彭德怀等军事奇才,令世人肃然起敬。我相信中国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搞好中国足球。
最后,是应试教育毁了中国足球。家长、老师、学生眼中只有分数。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孩子们哪有时间去踢球?纵使中国不乏梅西、C罗似的天才,但也有可能被中国的应试教育所埋没或耽误。
足球落后,不仅仅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还会影响国民的精神面貌,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振兴足球,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或可见效:
其一,中国政府必须牵好头,布好局。在一般人眼里,足球可有可无,只要抓好经济就行。这是片面的认识,还没有意识到足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没有政府做不好的事。也只有依靠政府,才能做好足球的文章。中国有近14亿人口,难道挑不出区区11人?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域,每一个省的人口都相当于一个大国,可中超俱乐部仅仅16家,平均两个省还摊不到一个。人口只有34万的冰岛,相当于中国一个小小的行政县,可人家十年磨一剑,已迈入世界足球强国的行列。如今是21世纪了,国内有些省三大球类还是一片空白,令人费解!政府可以把足球运动场地纳入公共设施,广泛普及,让市民有地方踢球;还要严格督查校园足球的落实情况,组织比赛,培训教练员、裁判员;为市民观赛提供便利,特别是中小学生。没有观看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喜欢,没有喜欢就不会参与。政府还要引进退役或者在俱乐部打不了比赛的足球运动员到学校任教。既充实了足球专业人才,又让足球运动员有所归属,让全国老百姓愿意让其子女踢球。国家应该把发展足球事业作为考核地方官员业绩的一项内容,并且做好督查,以免流于形式。
其二,需要全国民众的大力支持。我国是泱泱人口大国,可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比例少得可怜。成人不喜欢足球,怎么能奢望孩子喜欢?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足球运动,也许是不了解职业足球运动员是高收入群体,还不了解在发达国家足球运动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像张玉宁父亲那样义无反顾支持孩子踢球者,在我国毕竟是极少数。一个平民家庭的孩子,一旦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道路,前途一片光明,完全有可能彻底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我们的媒体要多转播足球赛事,少播一点歌星、影星的走秀;学校、家庭应支持孩子看球、踢球;全国上下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才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其三,夯实足球青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减负工作,切实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让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踢球、看球。不是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研究学问,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一些无大用处的知识,还不如让孩子喜欢上一种运动。体育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有助于丰富生话,有助于娱乐身心。一定要完善校内联赛和校级联赛,更要做好市级、省级,甚至是全国的各级别联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足球运动,势必会带动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到那时,何愁国足进不了世界杯?
其四,以开放的眼光发展足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足球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我们可以把有前途有潜质的孩子送到国外去,鼓励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到五大联赛去,还要把国外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引进来,帮助我们发展足球。众所周知,巴西是名副其实的足球王国,足球产业已经成了巴西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创汇产业,在2007年,足球产业贡献了巴西近5%的GDP,如今肯定会更高。"足球不仅是巴西的名片,更是巴西的提款机" 。当今世界经济拉动乏力,唯有足球方兴未艾。
其五,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国足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足球运动员不仅身体素质差,技术更差。足协组织了几次军训,说实话,意义不大,除了能增强一点纪律约束力,别无效益。中国队员技术粗糙,缺乏大战经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不够的。只有练兵千日,方可战时不惧。我们不妨从鲨鱼的身上得到一点启示:由于鲨鱼天生没有鱼鳔,为了活命,只能不停地游走--天长日久,最终成了海洋霸主。我们的队员既要练好基本功,还要以赛代练,特别是敢于跟高手过招,敢于跟强者亮剑。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学习强者的优点,及时汲取失败的教训。只有从细节入手,科学训练,才能为国足插上腾飞的翅膀。
足球的强大,才能配得上一个体育强国。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立足世界的梦想,是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国足球的崛起指日可待!即使从"0"开始,最长也不过二十年,何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中所有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央视新闻或网络等媒体。
论文作者:赵其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足球论文; 中国论文; 中国足球论文; 球员论文; 孩子论文; 教练论文; 巴西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