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慧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110013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爆炸,掌握全部或者大部分知识既不可能也失去了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客观要求,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辅助学生进行不断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42-01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的理解和交流表达,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多的学习热情,对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文章将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学生感知,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几点展开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难免会使他们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持续注意力不长,对一些难懂的内容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信心技术的合理使用能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为课堂注入活力,使知识的探讨更具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课文《海的女儿》时,为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为孩子们播放《海的女儿》的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讲的细节,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二、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在准备课件时,应该全面了解并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使用信息技术制作授课课件,教师要主动避免将所教内容全部呈现在课件上,要有理有据地突出重点,主动舍弃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合理选择并且把握关键内容,真正把多媒体课件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结合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就可以制作一些与动物脚印相关的图片,在直观了解中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探究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三、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学生感知
语文知识的学习异于其他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门注重于情境设置的学科,结合于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简单整合,在情境上也要做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实践证明,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既省时又快捷、高效。例如,小学教材中的《荷塘月色》在难度上是有区别于中学版本的《荷塘月色》的,故此,只要简单介绍即可。为了契合小学语文知识简单易懂的特点,可以播放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帮助学生掌握该课文的知识。由于本篇文章从题材上说是散文,小学生接触较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味文章中营造的意境,最好的途径是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情境,这样,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丰富课文讲授形式
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功能能够将课文相关人物、情节等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于眼前,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跳跃的动态演示刺激下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对课文的无限想象。对此,教师在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课文时,即可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投影功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学习课文《画杨桃》时,同是一个杨桃,却能够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原因说出来很简单,即学生所坐的位置都不同,看到的杨桃形状也就各异。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口述,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此时借助投影功能将杨桃在实物投影仪上直接展现,通过对屏幕的观察,组织学生自行尝试绘画,再变换位置观察。如此,在这样“一画一换”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也能够通过变换位置的过程中使之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培养。
五、通过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能主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课堂知识,才会主动地去学习。现代社会采用多媒体课件,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的教学环境中,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学生自己发自内心地想学,他才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倾向。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折磨和痛苦,而是一种获得知识的美的享受,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填鸭式了。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就展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如教《春天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关于春天万物复苏的图片,并且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们都很享受这种动态的画面,然后我再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这篇文章的背景,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更强了,一个个发言也更积极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一些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以及成语典故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时代、思维、以及环境的局限,学生对一些古诗词以及典故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了一些关于这些诗的通俗易懂的动画。通过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后续的背诵过程中变得更加的轻松。如学习古诗《忆江南》,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这首诗,感受江南山水的美,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于地域限制,许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江南一带,我就通过播放关于江南的图片和相关视频来增强学生对江南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了解之后更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和合作。每个人对各个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此过程中大家可以不断地交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彼此沟通,不断促进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学习。
我们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不断地使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断地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永学.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核心构建[J].课外语文,2016(20):136.
[2]张俊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169.
论文作者:刘英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杨桃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