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交通的基础建设飞速发展,里程数不断增加。但随着各类车辆的增加,各地的交通压力依然十分巨大,而能够大力缓解交通压力的互通立交节点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文章就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难点;解决措施
互通式立交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各个部分的连结点,关系着整个道路的通行问题。正确的选择设计位置,设计线形,准确应用技术指标,对提高整条路的通行能力和降低施工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此外良好的选型还能够增加公路的景观效应。
一、城市互通立交的特点
(一)满足城市交通要求
城市互通立交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其道路转换功能,设计人员要结合车辆运行需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城市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车辆交通流的运行特点,开展互通立交方案选型工作,不断提高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城市互通立交需要在指定的空间内实现交通转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结构的复杂性。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城市互通立交的技术指标比较低,如果指标组合不合理,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因此,城市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立交的各项功能,从而有效提高车辆的运行质量。
(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交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互通立交设计人员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现状,设计合理、有效的互通方案,真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道路堵塞现象。为了保证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人员要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貌与水文条件,收集大量的交通信息,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工作。另外,为了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提高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设计人员要结合车辆的运行情况,对互通立交进行合理改进,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融合城市设计理念
在城市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城市设计理念,并结合城市发展特点,不断完善互通立交设计方案。城市居民出行次数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运行压力。将城市设计理念与互通立交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保证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各个城市的设计理念不同,为了保证城市互通立交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并结合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和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合理改进互通立交设计方案,将互通立交与城市环境进行有效协调,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互通立交设计难点
由于城市道路互通立交具有行车速度大、交通流量大、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等特性,要求道路设计各项指标都应该严格满足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要求。同时,城市互通立交要求在小范围内实现交叉,减少地面用地空间,同时具有设计道路坡度大、行车视距受限等客观问题,因此,互通立交设计的难点凸显在匝道立交线形的设计,包括路线平曲线、竖曲线、坡度、交叉口间距、行车视距等内容,需要从通行安全并提高行车效率的角度进行设计优化。
三、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难点的解决措施
(一)互通立交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1.互通式立交安全性的重要性
互通式立交是一类大型构造物,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交通转换功能,但其空间位置相对狭小,所以车辆密度较大,而其线形往往较为复杂,所以是安全事故的高发点。如果某个项目受到环境、地形等因素的限制,一旦设计出现组合不当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行能力,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所以,我们在进行互通立交设计时一定要保证交通安全,这样才能提高整条线路的服务水平,并且减少交通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保证互通式立交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互通立交应该设置在路线平缓并且视野足够开阔得路段,以便于驾驶人辨认。其次在枢纽型互通立交增加的工程量不大时,应采用左侧单出口。然后是在互通立交前足够距离,应该设置提示标志,标志应该尽量精简信息量,以方便驾驶人迅速做出识别。对于主线流出的匝道,应设置一定的缓和行驶区间,以便于驾驶人适应从高速向低等级公路的转换。对于有曲线渐变要求的,要逐步的降低曲线半径,并且要依据实际的速度对曲线半径进行控制,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小半径曲线。除了上述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应建立足够的交通信号标志,以便提前对驾驶人做出警示。信号就像是移动的地图,驾驶人可以通过这移动的地图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也能提前的知道将要面对的情况,提前做出准备,避免反应不及时造成的交通事故。
(二)匝道立交线形的设计
1.平曲线设计
考虑到城市互通立交中存在轿车和货车两种车型,轿车因为较好的机动性能往往向内侧行驶,而货车向外侧行驶,由于轿车车辆高度显著小于货车,且在平曲线内侧,因此轿车的行车视距更容易受到限制,在平曲线设计中主要考虑轿车的行车视距要求。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曲线半径的影响使得行车视距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曲线半径很大,则行车视距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减小,视距越来越小,而不能低于驾驶员所能够接受的视距范围。
2.竖曲线设计
互通立交的竖曲线一般是凸形的,车辆驾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其行车安全问题主要在变坡点位置。若竖曲线半径较小则可能道路前方隆起部分对驾驶员视线产生阻碍,使得行车视距短而不足以应对突发交通状况,需要界定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往往按照2倍的停车视距考虑,这主要是出于交通安全的经验性考虑,极限设计值则按照1.5倍的停车视距考虑,障碍物高度取值为0.1m,视点高度按照1.2m考虑。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如下:OA =R+ 1.2,OB =R + 0.1,纵向视距S =R×a =R.arccos((R + 0.1)/(R + 1.2))。
3.最大坡度的限定
城市互通立交中需要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不同行驶方向路线的交互,虽然坡度变化较大,但是仍然应该满足最大坡度限制,避免长大纵坡路段行车安全事故问题。坡度在平曲线和凸形竖曲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行车视距值,需要将坡度考虑进来确定对应的曲线半径限定值。如果是直线路段,坡度过大同样会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一般要求纵坡不高于6%。
4.互通立交型式选择
立体交叉型式的选择是关键,需要结合各种型式立交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合理确定。一般而言城市互通立交的主要型式有喇叭形、菱形、定向Y形、定向式枢纽等,根据各自特点选用。以喇叭形立交为例,其特点是采用环形匝道线形,使得设计的立交层次简单,跨越的桥梁结构较少,这种型式的立交主要应用于主次交通流明显的情形。
5.进出口匝道设计
匝道的进出口包含了匝道端点、渐变段和变速车道等部分。首先匝道端部的设计应该在行车道右侧,尽量不要设置在行车道左侧以避免发生交通冲突。出入口端部应该易于识别,因此一般将出口位置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前,如果因为地形因素需要设置在跨线桥之后应该距离大于 150 m。入口则应该设置在主线下坡路段,便于重载车辆利用下坡加速在入口端点附近保持较大的行车视距。
总之,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高等级城市道路的互通立交设计成为重点之一。分析了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交通组织与道路设计特点,明确了设计的难点重点,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法,分别针对竖曲线、平曲线、坡度、互通型式、进出口匝道等归纳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李广.对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4)
[2]张昕.城市道路定向式互通立交通行能力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
论文作者:左钰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视距论文; 城市论文; 曲线论文; 匝道论文; 坡度论文; 半径论文; 驾驶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