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党的基层组织论文,江泽民论文,丰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突出特点。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江泽民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对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邓小平“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此极为重视。毛泽东曾有著名论断:“红军所以艰苦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也曾有“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的科学论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在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他就大声疾呼:“提高党的战斗力,当前还有一个紧迫问题,就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很多,尽管大多数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问题严重的基层党组织也相当不少。有的生产第一线长期没有党员,有的软弱涣散,有的瘫痪半瘫痪,有的完全丧失战斗堡垒作用,有的甚至变了质。”由此,他得出结论:“党的基层组织不抓不行了,不大力加强建设不行了。”并要求“在十四大以前,各级党委都要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紧迫工作,立即抓起来,并切实抓出成效。”
党的十四大以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江泽民同志进一步论述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是强调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性作用。他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基础牢固才能保证党的整体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要防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发生”。二是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形象地把党的基层组织比喻为“党的细胞”,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有效地防止“细胞发生病变”。他说:“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细胞。如果细胞都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整个组织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的论述,提高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基层工作者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自觉性,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具体的措施、办法,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以新的语言,对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做了科学的表述:“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不好,党的建设不可能搞好。为此,江泽民同志也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这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上,江泽民同志多次深入到农村、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在总结各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心任务服务”这一重要的工作指导方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要原则。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有目标,才有方向,才能出成果,见成效。否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没有生命力,就不可能搞好。因此,基层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江泽民同志要求“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就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根本宗旨、奋斗目标为前提,以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出发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仍有诸多不适应,思想观念不适应,组织设置不适应,工作内容不适应,活动方式不适应。解决这些不适应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实践在探索、改进和创新。通过改进创新达到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又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新经验,探索新办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针对当前党的一些基层组织的状况,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要“深入基层,摸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关键要建立和健全保证基层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二是要特别重视党员的质量。他说:“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兵贵于精,不能允许滥竽充数的现象存在”。他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强解决自我矛盾的能力。”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从严党中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也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在党的组织中生活,都要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党员的责任,严格党内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认为:“如果党组织长期处于松松垮垮,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状况,在群众中不起任何战斗堡垒作用,不起政治核心作用。这样的党组织,党员再多又有什么作用呢?而且势必影响党在群众中的作用、声誉和形象。”三是要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对党员“要抓好教育管理,对于确实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不能留在党内,这样才能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机制。”
江泽民同志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告诫全党:“党的基层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采取新的方法和措施……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他要求:“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建设基层组织的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必须坚持。”他倡导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坚持在实践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保证我们党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关键是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取决于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他强调提出:“整个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不仅要看抓面上工作的能力,而且也要看抓基层工作的能力。”把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尺度,这就加重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责任,提高了他们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自觉性,为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江泽民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说:“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他告诫全党:“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他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激励着全党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