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年进
(三穗县中医医院骨科 贵州 三穗 556500)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1±8.5)min,平均出血量(415.4±21.5)ml,下床平均活动时间(15.2±2.8)d。功能评价采用Harri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67%(33/36)。术后关节疼痛2例,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5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37-0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骨折之一,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之所以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症。此外,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因此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势必会影响其生活质量[1]。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人恢复慢,抵抗力弱,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因此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术式成为多数患者首选。我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1~85岁,平均(76.8±4.2)岁,其中男14例,女22例。骨折原因:跌倒21例,车祸12例,其他3例。骨折位置:左侧15例,右侧21例。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18例。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手术前行各项基本检查,通过X线摄片了解骨折情况,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对合并症进行干预。
1.2.2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用后外侧切口时,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逐步切开皮肤、筋膜,显露髋关节囊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及下方,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切除关节囊及滑膜。再降髋关节外旋、内收,使股骨头脱位,清理髋后方残留关节囊和滑膜,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用髋臼凿清理髋臼。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内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另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保留部分,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髋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病人尤需注意。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骨屑。将准备好的骨水泥均匀填充到干燥的髋臼内,然后将人工髋臼压放在髋臼床的粘固剂上,并迅速用髋臼调位加压器向前上方挤压使之与臼床紧密均匀贴附。同时清理溢出的粘固剂。维持加压直至粘固剂固化后,方可去掉调位加压器。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植入、固定。再通过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活动检查髋关节稳定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安装好后复位,冲洗伤口,止血,引流,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5d,24h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
1.3 功能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主要内容包括疼痛、活动、有无畸形、行走等,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2.结果
2.1 手术效果
优18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7%(33/36)。
2.2 手术其他情况
手术平均时间(90.1±8.5)min,平均出血量(415.4±21.5)ml,下床平均活动时间(15.2±2.8)d。
2.3 手术并发症
术后关节疼痛2例,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3.讨论
髋部的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摔伤中最常见的,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损伤,被人们称为“最后一站骨折”。老年人在滑到或跌倒时,由于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差,双腿不能及时调整位置,使得髋部应力急剧增加。而髋部处于人体的中部,摔倒时则会受到直接撞击。加上老年人骨头强度明显下降,因此摔倒便会殃及髋部并造成骨折。
鉴于老年体质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较短的卧床及制动时间;(2)复位功能良好;(3)固定便捷、牢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正符合上述要求,尤其随着手术技术及假体材料的发展,该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大量研究证实对于有活动能力的老年患者,只要有可能均可采用髋关节置换术[2]。原因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问题,患者无需长期卧床,能够避免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结石或感染的发生。同时该手术支持早期活动,促进康复,因此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此外,术后疼痛轻,患者耐受度好。本研究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多数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功能锻炼,优良率较高。
有学者提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比如人工髋臼松动、术区感染、脱位、静脉栓塞等。本研究中术后关节疼痛2例,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56%,稍低于有关报道[3]。笔者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研究样本量较少;(2)患者耐受力好;(3)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好;(4)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处理恰当、术后护理科学。因此笔者认为术后并发症只要处理得当便可有效避免,比如对于脱位,通过后侧短外旋肌群和关节囊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再如下肢不等长可通过术前仔细测量、术中测量来避免。总之,只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围手术期做好充分准备,再加上术者精湛的技术定能确保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学峰.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5(3):40-42.
[2]沈小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N].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1):59-61.
[3]刘兴森.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54例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0):32-34.
论文作者:潘年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股骨颈论文; 关节论文; 老年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