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国家论文,当代论文,趋势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变化中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演化脉络,将影响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其他决策。本文试就这种关系的演进、发展方向及其本质作些探讨。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走向
战后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发展和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总的趋向是从“并存、对抗”格局向“互补、竞争”格局演化。
从1945年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到60年代,可视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冷战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并存、对抗”可以说是两类国家关系的基本格局。两种体系、两个阵营、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和军事集团,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它们都是这种“并存、对抗”格局的重要内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封锁是这种格局的表现。
从60年代到80年中期,可视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冷战仍在继续,甚至更加激烈,但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发展成为世界军事超级大国,走上了与美国争霸的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在这种情况下,两种制度、两个体系的对抗演化成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和争夺。虽然这种对抗也包含着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对立,但其实质已转化为两个超级大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两种制度的矛盾和斗争相对淡化了,中美两国的关系得到了发展。当然,西方国家并未放弃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由于苏东剧变,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新变化,进入了第三阶段。一方面,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之间的争霸格局业已消失,冷战基本结束,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反社会主义势力又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剧变中得到鼓舞,进一步强化了其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力图巩固和扩大其冷战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冷战并未完全结束。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以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内涵的冷战结束了,但“另外两个冷战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也应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又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其他世界性问题。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也在增多。在这些国家内部,在如何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也在争论。如美国对华政策有所谓“遏制派”和“接触派”之争,其政策也在调整和变化之中。“中美两国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全面伙伴关系”的提出,就是突出证明。这也说明,两类国家关系的格局正由“并存、对抗”逐步向“互补、竞争”转化。
所谓“互补、竞争”格局与“并存、对抗”格局的区别主要在于:不是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而是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不是仅仅通过军事、政治对抗来铲除对方,而主要是通过经济竞争和竞赛来显示和比较各自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是单纯强调两种制度的对立性,还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联系以及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兼容和借鉴的可能性。从“并存、对抗”格局向“互补、竞争”格局转化意味着,在曲折的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对抗的可能性相对减弱,合作取代对抗在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从而使两类国家和平共处具有更为深刻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从两类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两大主题构成了变化的基点。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两类国家间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信赖性加强。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既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两类国家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的增多和经济合作的加强,必将导致两类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性的加强和共同利益的增多。中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以及双方从这种联系中获得的重大经济效益,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世界性影响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突出地反映了这种依存性。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将越来越影响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这种日趋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可能不对它们之间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尤其是政治关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使两类国家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相对减少了。这是因为,战争不仅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而且会威胁双方的生存。西方国家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和实现意识形态目标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比过去相对减少了。
其次,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不同信仰的人们接受了两类国家长期共存的观念。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有了更为实际的认识。世界资本主义并未到达“垂死”和“总崩溃”的地步,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一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潜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是世界经济的主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两类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中资本主义国家总体上还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争取合作,避免对抗,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时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历史的经验中认识到,用“热战”来消灭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功,苏东剧变也主要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并非完全是西方国家“冷战”的“战利品”。中、越等国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事业还越来越兴旺发达。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和平共处的思想。认识到,遏制政策行不通,更不可能奏效,因而主张接触。以接触、合作促变。两类国家和平共处的趋向,是“互补、竞争”新格局的体现。
再次,在两类国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强,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相对弱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反映的阶级利益本质上是对立的。因此,这两种制度国家之间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和斗争不可能完全消除,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演化、分化、西化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不可能完全放弃。但在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中,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起作用,而且后者的作用还在加强。因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成为各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战略目标。当经济利益与政治和意识形态利益相矛盾时,各国大多会使后者服从于前者。这既表现为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积极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以及大胆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先进经验,也表现为各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开拓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和投资市场。
随着两类国家关系中经济因素作用的增强,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形式也在变化。这集中地表现为由过去的政治、意识形态乃至军事对抗转为两类国家发展能力和影响力的比较和竞赛。这里关键是它们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解决各种重大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的能力和前景等方面的比较和竞赛。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本质
为了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类国家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也有必要就这种关系的本质进行分析。
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之上产生的。这两种因素导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关系又决定了两种制度国家间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对立统一的。但也应看到,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要比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和条件、取决于世界形势和格局以及各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因而更具可变性和可塑性。
在战前和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冷战加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苏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苏联关于两种制度以及两种制度国家之间关系方面的理论一度强调两种制度的对立,否定它们之间的任何联系,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社会主义因素的任何可能性。受此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也曾持这种认识。但是,在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奠基人理论思想,重新提出了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注:《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37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抑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可能是完全的、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中包含某些非社会主义成分不仅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是合理的。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突出的例证。既然一个国家内部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都可能长期共处和共同发展,在国际上,两类国家共处和共同发展更是可能的。
再者,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对立的同时,在它们的关系中也可能产生某些共同的利益。这既表现为这两类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需求、互补和互利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也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战争的共同需要的共同利益。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曾预言:“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第42卷,第332页。)30年代苏联在工业化时期与西方国家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结盟,乃至当今中、美、英、法、俄联手防止核扩散等都是这种共同利益的历史证明。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因素,也有相互联系、互利和共处的因素。考察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同时看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关于这两种因素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则要看具体的时间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我国的战略和策略,作出科学的决策,不断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现代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