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和股利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股权结构论文,股利论文,绩效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Berle和Means,他们认为股权的分 散使得无持股的管理者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从而使企业价值在这种内耗中不可能最优 化。而真正研究股东和管理者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则是Jensen和Meckling,他们 认为企业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而且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Holderness和Sheehan则在比较了具有绝对控股股东和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绩效后,认 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无关。
我国的实证研究结论也是大相径庭。许小年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 ,法人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差;流通股比例与企 业绩效基本无关。陈晓、江东则认为,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 状态依存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正面影响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性。在提高行 业竞争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减少国有股比例,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将能改善 公司的治理结构。
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具体的最优股权结构是无法准确计算出来的。第一,因为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人为粉饰的痕迹比较明显,这就导 致了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可信度不高;第二,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 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变数很大,用混合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第 三,行业环境差别很大,竞争性领域和垄断性领域获得的政府政策倾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分行业的股权结构最优化研究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笼统地断言国有股减持是不 明智的。所以,对股权结构最优化的研究应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将行业特性和国 有股作为交叉变量来分析股权结构最优区间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MM理论过滤掉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破产成本、交易成本等复杂因素,描述了理 想状况下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Bradley等人假设企业价值的变动性、财务危机 的潜在影响和非债务避税三个因素影响最优资本结构,发现企业收益不确定性和潜在财 务危机对资本结构有预期的负面作用。此外,行业对资本结构存在巨大影响,不同的资 本结构比例中,有54%以上的差异可以由行业变异性来解释。Thies和Klock通过对制造 业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销售增长的波动性加大时,即环境的不稳定将使长期债务融资额 减少,从而说明环境变量影响资本结构。
我国的资本结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李善民等对1993、1995及1997年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政府干预较少或企业经营状况剧烈波动时 期,有关融资理论能较好解释企业负债情况。黄少安等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实证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陈小悦、徐晓东对股权结构、企业业绩 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经验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外部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长期财务杠杆 与企业绩效成反比。
从中外理论研究的脉络来看,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认为企 业业绩随资本结构优化而增加随后又回落的传统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验证, 由此可见单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将各行业面临的不同环境 变数纳入实证研究范畴相当必要,因为行业特性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对各 行业的影响不同,导致各行业的融资偏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绩效;不同时间段环 境波动的不一致,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 性关系、定量比例会因时、因势而异。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在我国这种存在制度缺陷和剧 烈变革的大环境里,探究企业融资偏好的深层机理以及改变这种偏好的举措。优序融资 理论在我国无市场就说明我国资本结构的特殊性,从而反映出我国现行的制度与政策指 引同融资理论存在着偏差。
附图
三、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
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的加快,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自主经营的经济实 体,无论在生产经营、劳动人事还是资金运用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自主权,资产结构对企 业绩效的影响日益显现。
分析资产结构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在自主运用资金时,能按比例、按实际需要确立资 金的内部约束机制。资产结构包括一系列资产之间的比率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流动资产 与固定资产的比例确认问题。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周 转周期不同,不同资产的结构安排将影响总资产周转的周期,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率。 流动资产的比例越大,总资产周转率越大,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就越大;相反,流动资 产的比例越小,总资产周转率越小,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就越小。但是,流动资产与固 定资产的比例是受到宏观环境、企业所属行业、市场的销售容量、竞争对手的压力、科 技的革新程度等因素影响的。因此,每个行业应该有自身适宜的资产结构,并非流动资 产比例越大越好。根据吴树畅的研究,在我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我 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应在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管理上面,因为这两个因素对企业 绩效的影响不仅是显著的,而且贡献度相当大。因此,以下工作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加 强客户信用管理,加速货款回收;及时处置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周转速度,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四、股利政策与企业绩效
对股利政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考察,可以追溯到Easterbrook和Jensen的解释,他们认 为股东可以通过减少管理者控制的现金流量来增加管理者任意分配资源的难度。当股利 分配像债务融资一样成为一种硬约束时,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绩效将起到与资本结构相 似的效果。因为管理者所能控制的现金流量越少,他们就越难于采取不利于股东利益的 行为,而减少管理者控制的现金流量的方式之一就是增加股利支付水平。Crossman和
Hart又曾指出,由于债务承诺比股利承诺更难违约,减少管理者控制的现金流量的另一 种方式即增加负债水平。这同时道出了股利政策与融资政策一样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具 有一定潜力。Deangelo进一步发现,处于财务危机时期或将被私有化的企业是不愿削减 股利支付水平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明显的利益从债券持有人流向股东的倾向。
国内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始于陈晓等给出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结 论。魏刚对我国上市公司1997年度股利分配预案推出后的市场反应进行的实证分析,得 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股票价格相关的结论。吕长江、王克敏认为,我 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支持Lintner的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Jensen的代理成本理论 ,不支持Myers的筹资次序理论。
这一系列的研究为更好地实施股利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增大股利支付比例将增加企 业外部权益资本筹资机会。在企业盈利稳定的情况下,股利的增加势必引发外部融资机 会,当企业增加其外部权益时,管理者就增加了被外部权益主体如证券交易所、证券监 督机构及投资者监督的机会,这种监督促使管理者的行为要与股东的利益一致,以避免 被解雇的风险,从而会提高企业绩效。
附图
综上所述,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保持稳步上升的企业绩效,就需要不 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调整和平衡好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和股利政策与企业 绩效之间的关系,使企业主体在风险最小化的同时达到企业绩效的最优化。这四种因素 在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将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权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对这四种 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定量研究也是今后研究的一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