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基于地域的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研究_英语论文

反思与重构:基于区域的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口语论文,重构论文,区域论文,评价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英语阶段,教学应以听、说训练为主,以帮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达成初步的倾听理解、提取信息、思考反馈、合理表达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一、二级目标总体描述中,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要求也大多体现在听和说的能力上。因此,小学生语言技能中“说”这一能力的高低,就成为界定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对其进行适切的评价,即“口语评价”就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诊断、激励学习、增强兴趣;教师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等。

      然而,目前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评价缺规范。小学英语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且在终结性评价中往往重“纸笔测试”、轻口语评价,尤其是非毕业班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内容和方式随意,甚至常常被忽略。

      (2)评价缺标准。课程标准提供了“说”的能力的评价框架,而现实操作中师生更需要一个更为清晰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和指南。

      (3)评价缺人文。口语考查形式通常为一师一生,单向交流;考查内容缺童趣,少选择;考查过程多为读和背的技能呈现,缺乏真实交互等。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过程精致、标准清晰、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口语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使口语评价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一、反复推敲,确立口语评价框架

      新课标明确表明,小学英语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口语评价仅仅关注学生“说”的技能的单一评价功能。

      关于英语评价的改革和尝试,是基于一个朴素的理念:即学生的语言学习应该是有趣和有用的。“有趣”,就是至少不让学生以语言学习为苦。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趣味化的包装是一种必然,即使是考试,也不必摆着一副“苦大仇深”的脸,少一些甄别,多一些激励。“有用”,即彰显语言工具性特征。语言考查不是对于知识的深挖和肢解,语言学习应该蕴于交流和做事的过程中。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和深度研讨,我们界定了新的口语评价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重新包装考查形式,体现趣味性和生本性。

      (2)变单一的师生对话为生生对话,学生以两人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体现交际性和安全性。

      (3)难度依课程标准而定,以牛津教材的“三会”“四会”内容为主,面向大多数学生,体现普适性和激励性。

      (4)分年级段设置考查内容,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

      (5)共性考查与个性展示相结合,设置学生英语才艺展示部分,体现自主性和选择性。

      口语评价内容围绕“模仿”“交际”“表达”展开。具体说来:

      (1)“说”得对。即模仿课文进行课文表演,既强调学生对于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正确模仿,又为学生基于文本的戏剧性表达搭建了平台。

      (2)“说”得通。即基于常见主题或模拟生活情境下的对话创编,以期学生能有机提取和整合语言来进行得体、合理的交际。

      (3)“说”得好。即五、六年级学生能就特定话题建构思维,进行有理有序的讲述,关注其表达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新增设的“才艺展示”项目,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他们喜欢或擅长的形式,如唱英语歌、讲英语故事、表演英语短剧等,使口语考查成为他们展示个性化才艺和创意的舞台。

      口语评价形式力求多元化、趣味化和人性化。我们尝试改变口语考查冰冷、僵化的模式,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如:学生可以通过掷骰子等形式自选一套题开始考试;教师可以在正式口试前给学生做简单示范;学生遇到发音困难或不能回答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口试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等等。同时,对于在省市级口语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给予免试奖励;对于测试中发挥失常的小组给予重试的机会;对于强弱组成的学习小组中进步明显、互助有效的学生个人,酌情予以照顾或加分,以使更多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支持和激励;等等。

      二、集思广益,制定口语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力求遵循课标精神,结合本市的教学实际,将以往模糊、抽象、主观的标准具象化和清晰化。强调模仿的准确性,强化小组的合作性,重视表达的主题性,增加错误的容忍度,鼓励学生自我挑战,力求凸显科学性、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和激励性,同时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较为明晰的参照。以五年级口语评价标准为例。

      1.课文表演(共5分)

      小组随机抽取某一单元课文进行表演。按模仿录音的准确度(语音、语调、语气等)、课文表演的熟练度、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来考查学生课文朗读的准确性和模仿能力,分3档评分。

      

      2.根据话题或图片编对话(共5分)

      小组在所给的两个主题(或两幅图片)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图片),开展对话交流。按知识水平、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档次给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话题的契合度、话轮的延展度以及交互性,鼓励自我挑战和创新,不过分挑剔考生在对话交流或叙述过程中出现的语言性错误。

      

      3.话题讲述(共5分)

      小组依次根据所提供的图片或话题,进行口头表达。一人表达结束后,需就另一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检测学生对话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恰当性。问答环节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设问能力、反应能力。按知识水平、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档次给分,不过分挑剔考生在对话交流或叙述过程中的语言性错误。

      

      4.才艺展示(共5分)

      本环节中,学生可以单个地或通过多个小组合作,选择英语歌曲、英语儿歌(诗歌)、英语小故事(笑话、谜语)等形式,进行才艺展示。按内容难度、语言能力和表现力分档次给分,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三、精设过程,提升口语评价效能

      课题组所采用的双人小组合作评价(pair assessment)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所主张的发展性的、动态性的评价理论:在他人协助下或与他人互动中的接受评价,可以达到比独自完成任务更高的表现(余震球,2005)。pair assessment考查形式的建立,一方面为平等个体之间(同组的两位学生)的真实对话交流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单个学生在面对教师进行口语考查时的语言焦虑。同时,学期初就开展分组,能使学习者在过程性学习中充分利用同组间的差异,变差异为资源,进行互助和交流。形成性评价的介入,让教师从不同维度(如课堂发言、口头作业、课外拓展等)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监控、调整和推进,强化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成就感。

      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终结性评价,我们尝试将才艺展示考查和课堂热身活动相结合;请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口语考查评委;等等。这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口语考查的组织形式,又减轻了师生期末口语考查的负担,努力实现人力、时间和效率的最大化。2012年,借助译林版牛津新教材的推出,我市开展了小学英语三年级“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比赛”,将口语评价标准和pair assessment形式向全市推广和辐射。2013年,在第二届比赛如期举行的同时,我市出台了《常州市小学英语期末评价方案》,明确界定了口语、听力、知识考查在各年段所占分值(见下表),明确了口语考查的地位和比例。

      

      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它不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情感过程。小学英语口语评价应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基点,以达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全人发展为最终目标。

标签:;  ;  

反思与重构:基于地域的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