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陶富,杨兴荣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摘 要: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且逐渐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并就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创新人才。本文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结合高校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就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展开分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双一流”;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双一流”建设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高等教育实现接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其实施的顺利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各个方面,尤其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在“双一流”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多的培养资源和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转变也加速了其革新的步伐。

一 “双一流”建设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受“双一流”建设背景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这些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含学生的思想观念、创新意识、道德修养、工作处事能力等方面,下面即对此展开深入探究。

(一) 思想观念

虽然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但在毕业后有的事业成功,有的甘于平庸,甚至有的更糟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的差异,也有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其中不得不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尤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认知上较为片面,缺乏从长远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生活态度,缺乏远大的目标、合理的规划,导致自身的思维和视野较为狭窄,有的更是处于迷茫的状态,无法明确和辩证地看待就业和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转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部编教材的更新是社会创新变革的反应,也反映当下教育中学生的基本需求。相比于苏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新教材的变化是巨大的: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由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以及快乐读书吧五个主要板块组成。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正确把握各个板块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目前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影响下,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成就动机较低、创新自信心不足、缺乏实践意识。随着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作为人才输出高地的大学,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教育功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使命。

连贯组患者的遵医性为94.67%(71/75),而对照组的为69.33%(52/75),明显连贯组更优,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P<0.05)。

(三) 道德修养

“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这是其人才培养的总纲。从现实来看,我国部分高校依然对知识、范式、专业教育较为看重,忽视了能力、个性和通识教育培养和渗透,从而导致其在开放性、国际性和个性化等方面与国际教育理念存在差距。总之,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与本科教育观念,在发掘自身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以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助力。

(四) 工作处事能力

高校人才培养通常会涉及学科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学术前沿等方面,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满足“双一流”建设需求,必须创新课程体系,推进个性化培养改革。比如,高校要多措并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以创新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尝试建立一批国内外领先特色课程,形成市级、校级甚至国际级的精品课程创新教育体系。

二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组建村两委班子必须要有公心,对合作社和社员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勿产生“重组建、轻经营”的现象。在经营管理上,在做好竹材一产的同时,充分发挥竹林规模集约优势,节本生效、开源节流,以拓宽合作社经营渠道,增强合作社自我造血能力。

(一) 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道德修养在学生能力培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主要涉及工作中的责任感、规范意识以及对社会的忠诚度的培养。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确立人生目标,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 创新课程体系,推进个性化培养改革

工作处事能力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能力要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根本无法胜任相关的工作,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比如机械加工、计算机编程之类的工作,仅凭兴趣是难以胜任的,即便有些工作的技术性要求低,也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毕业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外,为人处事能力成为一门必备能力,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但始终无法融入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圈,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

结合上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以及其在“双一流”背景下所呈现出的迫切性,高校面临新的环境,担负新的培养任务,应对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探索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

(三) 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学生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空间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双一流”建设的有效保证。鉴于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与实践训练,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实践教学。比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施“四段十二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心理素质和实际应对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有效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清晰认识未来的就业环境,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常用的施工脱困方法较多,如:侧壁导坑法、辅助坑道法、设备技术改造等[7-9]。虽然上述方法都能脱困,但是方法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引水隧洞TBMF4、F5断层处极高的地应力引起围岩快速变形是引起TBM卡机的根本原因,由于F4、F5断层处复杂的地质条件,围岩异常收敛,TBM护盾压力过大,极容易造成卡机现象[10-14]。F4、F5断层处TBM脱困施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前盾脱困,支撑盾至后盾变形部分的支护置换。

(四)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高校人才培养的日常性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所以一流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建设。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教研以及师资建设活动是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单元,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研讨会与相关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其教学助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利用各种有效时间进行自我能力的强化与提升,通过出国访学、海外交流等途径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有了这些保障与提高,高校“双一流”建设必将更进一步。

三 结语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这既给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做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工作,还要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基本能力、道德修养以及处事能力方面逐一落实,借助“双一流”建设的大趋势将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实践强化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时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与实践中,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定会更加有效且高效,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仇立.“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2018(3):33-34.

[2] 伍小松,苏丁丁.浅析“双一流”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新校园(上旬),2017(6):47-49.

[3] 万大娟,李金丰,朱佩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6(22):27-29.

[4] 姜楠,王鑫,曹伟.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22):1-3.

[5] 余园.“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100-101.

[6] 邓淇中,贺胜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48-51.

本文引用格式: 陶富,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4):13-1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006

作者简介: 陶富,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杨兴荣,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智能图书馆。

标签:;  ;  ;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