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内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多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其采用统一的控制操作平台,能给程序开发与应用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充分满足电网控制与管理调度的要求。然而随着我国电网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电力调度系统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何采用有效控制方法以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水平是现代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有关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分析,对于改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一体化技术
一、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应用重要性
1.1网损优化
将一体化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实现网损管理子系统运行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对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网损管理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但不会对调度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网损进行检测管理,待确定问题后便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将网损降到最低状态。
1.2负荷管理
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应以供电电网运行特点为依据,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才采取措施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负荷的管理,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精确性与高效性。在构件电力调度系统时,合理利用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系统供电量、负荷率等智能化控制,将系统负荷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办公效率
有利于实现调度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将其作为电力调度信息管理附属子系统,对系统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当调整。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调度工作的控制管理,对所有调度工作措施进行规划,减少失误情况的发生,提高系统办公效率。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随着当前电网的扩大,电网的运行方式和信息的需求也逐渐复杂,因此就需要利用一体化技术进行电网运行的建设,所以,采用计算机以及远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来有效的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运行,在此系统当中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构建,能够使得人员在调度室都能够对电网进行监视以及控制和维护。同时,电力系统的调度应用还有自动电压无功调节控制(AVC)、自动发电控制(AGC)、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等功能,其对于我国的电力调查的系统化以及科学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电力调度系统一体化技术研究要点
3.1自动化平台差异性
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并未达到标准化与统一化建设要求,大部分调度平台基础为计算机,这样就决定了各平台系统具有一定差异性。同时,部分用户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与高效性有较高的要求,电力调度选择用RISC结构作为基础。这样对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平台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平台内计算机系统有效性进行分析,将实现整体计算机系统扩容、升级以及更新来作为研究重点。
3.2电网规模变化性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建变电站,并基于自动化要求对其进行改造。这样想要实现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要对现有基础资料、建设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整合电力调度系统数据与建模记录,基于此来对各环节联动关系进行优化,避免调度系统中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在扩建变电站前,要求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建模与绘图,为后续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3.3电力控制集中性
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需要尽量实现电网模拟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同步性,为电力集中控制提供依据。应对系统运行现状为基础,将实现电力集中控制作为优化目标,创造系统建设的有利条件。目前电力调度系统主要是在各系统独立基础上构建完成的,因此电力调度模型具有多变性,这样在对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时,需要对电网模拟系统与电力系统同步性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应用专业技术进行优化。
四、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4.1功能一体化
保证功能模块可以在信息传递上实现简化性与规范性要求,因此在平台构建时,需要重点对此进行研究。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提高相关模块的灵活配置,对不同功能模块在冗余热备运行上提供支持。第二,功能一体化。主要包括集控功能一体化与SCADA、PAS、DTS一体化两个方面,对于集控功能一体化主要涉及到电力调度管理,实现责任与信息的有效分区。责任区属于电力系统相关变电站或者电力设备大集合,同时其也属于部分变电站或电力设备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软件的功能设置来实现功能。而对于SCADA、PAS、DTS一体化,可以对数据实现录入、维护与展示,可以通过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来将各基础功能结合到统一的人机界面,达到电力调控与控制的一体化。
4.2平台一体化
相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来讲,在具体的运行当中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对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选择,由于不同类型计算机和构件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降低差异性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功能性,就能够采用中间件的方法进行运行,将其在电力调度系统当中的数据底层以及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间有效应用,利用中间件的耦合以此实现各种信息的转换。在当前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当中,最为常用的中间对象主要为OMG与CORBA,这些基本上都有良好的通信能力以及扩展能力,最大化的降低不同计算机硬件间的差异性,进行平台一体化的深化。对于应用电力调度系统的中间件来讲,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利用的计算机间的差异性进行故障和处理,在上层应用不修改代码的基础上,就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使得各系统之间可以有效地连接与操作。
4.3数据一体化
数据一体化主要就是能够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基础,所以,在电力系统的设备图模库构建中,需要向工作人员能够提供各个设备的真实的信息,保证所有信息的准确性,为设备的下一个阶段的维护工作提供一定保证。所谓的数据一体化即就是对一系统电网建模与设备参数进行浏览与编辑后实现统一,保证数据存储的统一性,也就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数据和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相互统一。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建模中对于各类数据信息的应用,还应做好对信息的维护。
五、结语
当前,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库技术的突破,社会生活与生产用电的持续增长,我国主、配电网运行压力日渐加大,现有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电网的运行要求。综上所述,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对实现电网运行支持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新霞.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2]杨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作者简介:
张晓蕾(1977.10~),女,河北张家口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自动化硕士,技术专责,单位,呼和浩特供电局调度管理处,研究方向:调度自动化(主站端,厂站端)邮编,010050。
论文作者:张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电力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差异性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