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康复训练路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观察研究论文_林倩君,冯雁玲,黄玉妞,区洁芬

林倩君 冯雁玲 黄玉妞 区洁芬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康复训练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THA)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假体脱位的影响。 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入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采用…选择 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5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手术后给予持续居家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情况测评的差异。 结果:术后3月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内假体脱位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术后12月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HA病人应用早期居家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假体脱位能够促进病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居家护理;康复训练;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324-02

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升高, 全世界每年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数量成倍增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近50万人[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 THA)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髋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4%[2],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指导, 实施专业到位的家居康复护理则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家居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一体化医疗护理模式。为此,我院的赴港专科护士借鉴香港的家居康复护理模式,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家居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系统性的回顾了前瞻性的从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纳入标准:病人均为首次接受单侧THA病人,年龄介于55到80岁,经病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合并脑血管意外、肿瘤、精神异常等不能配合者。最终纳入本研究者255例,其中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入院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病人157例作为观察组;将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入院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团队的组建:组建以医疗组长、骨科专科护士为组长的研究团队,组员由专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组成,所有组员接受规范的培训考核。

1.2.2干预方法

1.2.2.1观察组:入院确定手术后参照香港家居评估内容表设计记录表格,建立家居康复训练路径,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在病房建立家居模拟空间,参加术前训练班,由骨科专科护士对患者家居环境评估(现场查看或家居图片),提供整改意见,督导家人对家居布局改进或调整,发放家居护理小册子;术后按照训练路径表有步骤在病房家居模拟空间进行物理训练,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技巧的掌握情况,出院前组织照顾者进行培训过关,出院后落实每周电话随访和每月家居访视,了解病人家居适应情况,指导跟进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登记。

1.2.2.2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方法,术后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内旋;麻醉清醒后指导踝泵动作、股四头肌锻炼;视病人活动能力使用助行器进行日常活动,避免下蹲、坐矮凳、弯腰拾物,练习上下楼梯,防止假体脱位。使用口头和小册子宣教方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1.2.3评价标准:两组病人均于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关节活动度(5分)及畸形(4分)4个方面,得分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根据临床表现,如患肢髋关节突然感觉剧痛、畸形、活动障碍、患肢缩短,考虑假体脱位,x线检查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学历组成及平均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其中,两组病人术后1年回访率均为10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院时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9与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功能评分分别为83与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月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均值较对照组高,分别为90与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出现假体脱位病人3例,分别于出院后17天和出院后7天出现脱位,入院予手法复位,卧床牵引2周后康复出院。对照组共出现8例脱位患者,平均脱位时间为出院后14.8天,观察组与对照组脱位率分别为1.9%与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家居康复护理缺失,系统的功能锻炼计划落实没有专科护士跟进,病人遵医行为差,关节功能恢复缓慢,功能恢复结果指标不达标;不能根据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需要帮助建立新的家居环境,由于体位不当和不合适的家居设施,造成术后假体脱位、跌倒甚至更多的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或再次住院,负性情绪明显,增加患者心理、身体痛苦,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家居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脱位率。术后3个月内,由于假体周围软组织生长并未稳定,所以大部分脱位均发生于出院后到术后3月内这个时间段。因此,术后3个月内的到位护理十分关键。Khan 等[4] 报告, 多学科综合康复计划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起到持续促进和改善作用。通过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的短期持续干预,可使其家人充分认识到脱位的高风险及家庭生活的改变对患者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规范关节活动的依从性,最终减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另外,由于手术方式与操作者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不排除术者操作技术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但家居康复护理模式在本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根据不同的患者制订出因人而异的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4]。通过居家护理康复训练路径,可以使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但除了术后3月外,其余阶段的功能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该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术后短期的关节功能评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尽管观察组的远期功能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尚不能认为家居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术后长期功能评分、降低住院天数,仍须更大样品量的研究来探讨此模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所以,我们认为早期持续家居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以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及提高其短期的关节功能评分。尚不能认为其能提高远期功能评分。但家居康复护理的干预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参考文献】

[1] 吕后山. 人工关节的新进展[J]. 中华骨科杂志, 2001, 8 (4) : 36237.

[2] 王建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J]. 中华骨科杂志, 2000,20 (4) : 214-215.

[3] Kan e R L, Chen Q, Finch M . T he opt imal out comes of pos-thospit al care un der medi car e[J] . H ealth S erv Res, 2000, 35 ( 3) : 615-661.

[4] 顾利英. 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9 (31) : 3184-3185.

论文作者:林倩君,冯雁玲,黄玉妞,区洁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居家护理康复训练路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观察研究论文_林倩君,冯雁玲,黄玉妞,区洁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