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学科性质和相关学科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及其它文献信息机构以社会科学信息需求为依据,对广义 的社会科学(或称哲学社会科学)范畴的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 组织,推进社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社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活 动。加强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探讨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学科性质和相关学科,将有 利于推动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将促进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
1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图书馆学学科性质
文献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文献资 源建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中,对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产生与 发展和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比较充分。同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图书 馆学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问题也不断地有些研究成果面世。笔者分析这三方面 的研究成果认为,文献资源建设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 设研究是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生成的主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学科。所以说,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学 科性质是从属于图书馆学学科的。
1.1 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脱胎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藏 书建设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4年全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讨会上提出了“文献资 源”与“文献资源建设”概念。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 》用“文献资源建设”取代了“藏书建设”词条,将“文献资源建设”定义为:“一定范围 内的图书馆及其它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 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活动。”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在信息 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IRM)日益受到我国图书情报界的 关注,同时也被公众广泛接受。由此文献资源建设又有了新的延伸和拓展,目前信息资源建 设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吴慰慈认为,信息资源建设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 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组织的活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 文献型的资源建设,也包括数据库的建设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
基本概念是建立科学大厦的第一基石。从图书馆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再到信息资源建 设概念的发展脉络来看,社科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半壁江山,自然是现代图书 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2 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开始于50年代。1957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成立 了2个国家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9个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开展外文书刊采购协调、编制联 合目录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图书情报事业有了较 快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1980年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的《图书 馆工作汇报提纲》指出:“图书资料是一种国家资源,必须统筹安排,把它们组织起来才能 合理使用”。1987年中宣部等发布的《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的通 知》提出,由文化部牵头,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参加,共同开展“协调全国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搜集和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布局,组织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的工作。同年,成 立了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文献资源专业组。在文献资源专业组的统一组织和 协调下,1988~1990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为我国文献资源的合 理布局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持。这是我国新时期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良好开端。
“九五”期间,笔者一直关注着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状况,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高等院 校、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和上海市、广东省等地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搞 得卓有成效。高校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1999年初,以CERNET为依托建立的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是由“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共同 组建的一个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三级联合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将为我国的高 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1994年“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 ”成立,之后又推出了1999—2001三年《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站在信息全球化 的高度,构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1997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界建成了以省馆为中心, 广州、深圳等市馆为重点,珠江三角洲各馆为对象,上连国家图书馆、下连部分市县级图书 馆的计算机网络。
从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天职。文献资源 整体建设取得实效的系统和地区,其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其社科文献资源整体建设都是在包 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整体建设中进行的。所以说,社科信息资 源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整体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关系问题的论述
范并思、刘磊认为: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提出及研究领域的形成,是中国图书馆学家首次 用自己的概念创立的研究领域,并且没有一个术语能如此科学地包容了这一领域的问题,在 这一领域,中国站到了世界的前列。乌家培也认为,信息管理最早是从图书馆文献管理开始 的,它经历了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阶段,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进入经 济与人文管理阶段,兴起了现代的信息资源管理。
本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鲁普与40多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 的研究成果《信息的研究:学科间的研究》充分表明:信息管理领域是通信工程、大众传播 、文献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汇集,已经出现了研究学科群; 信息管理领域诸学科研究中已经出现了诸如文献信息科学这样一些已经非常成熟的研究面, 与信息管理实践一起为信息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前期的基础。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领域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问,对图书馆的理解和解释决定着不同图 书馆学理论学说的不同特色。什么是图书馆?徐引篪、霍国庆说,“图书馆就是针对特定用 户群的信息需求而动态发展的信息资源体系”。网络图书馆的本质是“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它是信息资源存取与拥有的统一。从图书馆动态平衡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书馆之所以能 够成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是因为图书馆是由一个充满无限活力的人参与的人造系统,它 具 有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能力,能够与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能够 随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由此,我们认为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不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来看 ,还是从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来看,其学科性质属图书馆学是毫无疑问的。图书馆学 是信息资源类学科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成熟的学科。几千年来,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活动 ,始终主要由图书馆这一机构承担着。自1807年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 学”这一名词以来,图书馆学在近两个世纪中所探索与积累的理论知识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的 重要内容。图书馆学所开发与提炼的有关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各学科、各 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两大相关学科
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往往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探讨图书馆学社科信息资源 建设研究的相关学科,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与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存在交叉关联的学科中,最为密切的是社会科学 和信息资源管理学两大学科体系。
2.1 社会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
在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上把哲学和社会科学合在一起,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 ,或社会科学。近些年来,学术界在原先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又划出一个人文科学领域,在我 国的学科分类中,正式提出“人文科学”。所以,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又有了人文社会科学 之称。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学科分类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学科体系。
2.1.1 社会科学的含义和学科范畴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任何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的精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 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它的任务是研 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 教养。它主要包括文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和神学。
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是欧美国家学科分类的一种常见做法。人文科学 的某些功能、价值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内在 需求;另外,人文科学相对独立设置也有利于国际学术和教育的交流。这就是人文科学与社 会科学尽管有许多重合和交叉之处,但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能够得以确立和发展的 时代需要。其实,在我国典籍中,“人文”的初始含义即指礼乐教化。据《易·贲》记载: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包括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道出了“以文教化”的传统。这种源 远流长的人文精神,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铸冶成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文化之美。
2.1.2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关系,一方面,是把图书馆学信息资源建设 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关系。正如有的哲学家指出的,无论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都可以看成是对信息的组织和传播的问题。在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中, 要从哲学和科学学的层次上,体现出图书馆学的工具性的地位和作用。
另一方面,社科信息工作,是社会科学内部分工的产物。作为社科信息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的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基础和保障。据统计,社会科学这一总称 之下已分化成1200多个学科。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各分支学科的产生,而且表现为各学科间 的相互渗透和结成联盟。所以,社科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者要有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背景 和所从事信息资源建设的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
2.2 信息资源管理学
2.2.1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含义和学科范畴
信息资源管理学是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围绕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知识 体系,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横断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信息资源管理学学科理 论研究;(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3)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研究;(4)信息用 户研究;(5)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6)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7)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 研究;(8)信息产业与信息市场研究;(9)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10)信息资源管理 教育研究。除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外,还包括与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相关的学科知识、文化背景 、技术进展和实践活动等,但其核心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过程管理、网络管理和宏观政策 管理的研究。
2.2.2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关系
目前,虽然对正在构建中的信息资源管理学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图书情报界一般都认为, 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 想和管理模式。从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关系。
首先,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母体学科——图书馆学已发展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这座科 学大厦的一个独立支柱。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经 历了三次整合:一次是图书馆学发展为一体化的图书情报学;第二是以图书情报学为内核吸 附档案学、目录学、文献学、图书发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形成文献信息学;第三次即是以管 理信 息系统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吸附文献信息学、记录管理、办公系统、信息传播等逐渐 整 合形成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集成的信息资源管理 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集成系统中,图书馆因其动态发展的信息资源体系而具有不可替代 的价值。
第二,信息资源管理学着眼于对人类信息过程的综合性、全方位控制和协调。在网络环境 下,信息资源管理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基础管理领域,成为世界上竞争和发展的战 略制高点。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将发展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一个社会性应用研究领域。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应该更多地注意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现代 信息技术。
总之,通过对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学科性质和相关学科的探讨,给我们的启示是:在 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中,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学关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和知识信息组 织的优势,按照社会科学的学科范畴和学科研究的信息需求,全面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的理 论知识和方法手段,才能将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引向深入,加快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