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罗晓萍

(广西马山县中医医院;广西马山5306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和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应用;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除了对生理造成的影响之外还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1】。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当前尚没有能够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身心健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中,探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的诊断确诊,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的为41岁、最大为78岁,平均为(58.37±6.26)岁;其中气阴两虚证患者22例、脾虚胃热证患者10例、胃肠实热证患者10例、肝胃郁热证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的为40岁、最大为79岁,平均为(57.95±6.38)岁;其中气阴两虚证患者23例、脾虚胃热证患者10例、胃肠实热证患者9例、肝胃郁热证患者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临床护理,例如一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包括:(1)证候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表现采取个体化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包含食疗、耳穴贴压、中药足浴等。结合患者的身体病情以及生理状况例如身高、体重以及活动强度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计划。肝胃郁热证的患者多使用苦瓜、黄瓜、银耳等。口干的患者多食用生津润燥的食物,例如饮菊花玉竹茶,多食葛根鱼汤和乌梅等;肢体发麻发冷的患者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同时采用中药足浴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风通络的效果;给予穴位敷贴或者艾灸,通过耳穴压迫糖尿病点改善病情【2】。(2)中医情志护理:健康的心态是疾病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心态。尤其是肝胃郁热的患者情绪不佳可能加重病情,通过移情易性的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习惯。组织多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消除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的原因采取个体化的疏导,说明中医护理在糖尿病病情改善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信心。(3)中医运动指导:通过运动能够控制患者的体重,提高胰岛细胞的机能和敏感性,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作用。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指导其采取合适的运动方式,多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等有氧运动。运动至少要在饭后一小时之后开始,运动频率控制在每周150min左右,以自身感受到发热、出汗但是精神愉悦为宜【3】。指导患者戒烟酒,构建完善的中医护理生活体系,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情好转。

1.3评价指标

(1)病情控制率 病情控制的标准: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且血糖值正常,持续3个月在较低的范围内。期间未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患者自觉身体健康水平较好。

(2)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低血糖、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心理健康水平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以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8例患者中病情改善的有41例,改善率为85.42%;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病情得到改善的有32例,改善率为66.67%。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

研究组48例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低血糖的有1例、酮症酸中毒0例、糖尿病足0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48例低血糖的有4例、酮症酸中毒1例、糖尿病足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研究组患者中出现护理期间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或胰岛素功能缺陷,进而导致血糖异常上升,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还可能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糖尿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非常重要【4】。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除了身体阴虚、劳累过度之外,还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以饮食调理和情志护理作为重点,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全方位的改善身心健康,最终获得良好的成效【5】。本文对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一般护理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焦虑和抑郁水平更低(P<0.05),获得良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雅杰,马骏.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93-1494.

[2] 周丽娜,王少丽,吴锦珍等.自制润肠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302-2303.

[3] 李洁,刘小兰.足部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远期控制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40-141.

[4] 胡先静,江从兵.基础护理联合中医调护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效果及情绪状态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174-176.

[5] 吉庆凤.联合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2092-2092,2093.

论文作者:罗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罗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