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探究论文_刘毓琪,宁芳,曾婷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为9%,对照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7%,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为1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且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药物;休养护理疗法;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胃肠系统疾病,指的是胃蛋白酶和胃酸与十二指肠黏膜直接接触所致的局限性超过黏膜肌层,导致黏膜窥破,进而诱发的一种胃肠系统常见病,该疾病表现为一种累及肌层、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组织确实,具有无特异性体征、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等临床特征。十二指肠溃疡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患者和临床医师均需要树立长时间治疗和预防的准备。医学报道证实,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会直接受到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的影响,所以,该疾病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胃酸分泌的抑制,现阶段,临床上常用H+-K+-ATP 酶抑制药或H2受体阻断药进行治疗,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还会直接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因而临床常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进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并成为该疾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56.5±11.2)岁,最短病程3天,最长病程4个月,平均(2.1±0.5)个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第一,近一个月内接受过皮质激素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或抗生素治疗;第二,既往未接受过 Hp 根除治疗;第三,溃疡直径3-20 mm;第四,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排除标准:第一,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第二,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第三,有胃部手术史;第四,对本研究的治疗药物有明确过敏史;第五,有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内科方法治疗,在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是明显减轻后,可以出院,但出院后持续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胃镜复查,了解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内科方法治疗,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出院,患者出院后持续接受药物联合修养护理疗法治疗,具体措施:在患者家属配合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发生负面情绪,消除顾虑,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或精神过度紧张,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适宜修养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出现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不良情绪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从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连续接受三个月胃镜复查,了解患者溃疡愈合情况。

1.3 疗效评定依据

愈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炎症和溃疡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仍然存在部分炎症,但溃疡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溃疡面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以上;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甚至溃疡和炎症症状有所恶化。总有效率=(愈合+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 ±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00例实验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00例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100例实验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94例,根除率为94%,100例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77例,根除率为77%,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包括:纳差、腹泻、腹胀、恶心、头晕、头痛等等,其中,100例实验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00例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内科方法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措施,然而,因该疾病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容易受到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塞尔应急学理论也应运而生,目前,临床医师已经充分认识到疾病与应激之间的关系。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一种心身疾病,随着患者行为、态度、情绪的转变,疾病也会逐渐恢复[2],所以,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接受系统休养护理疗法治疗,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休养环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避免患者情绪发生剧烈波动,保证生活的规律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从而提供疾病的康复速度[3]。

综上所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且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4]。

参考文献:

[1]陈玉玲.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31-32.

[2]杨志平,黄维莉.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0-461.

[3]葛大赫.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效观察治疗消化性溃疡[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85-186.

[4]刘海.埃索美拉唑与内镜下止血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5,12(1):98-99.

论文作者:刘毓琪,宁芳,曾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探究论文_刘毓琪,宁芳,曾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