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人民医院骨科 湖南洪江 418116
【摘 要】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试验组患者采取经皮微创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5.9%),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取切开复位和经皮微创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满意,但经皮微创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性小,安全性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愈合。
【关键词】经皮微创;内外侧解剖锁定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关节内的骨折,临床高发人群为青少年,多由于内外直接暴力所导致[1],造成胫骨平台周围组织严重受损,病情比较复杂,其中双踝骨折(Schatzker V型)和伴有干和干骺端完全连续性中断的双踝骨折(Schatzker IV型)最为严重[2-3],临床手术治疗难度大。传统的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术后的感染风险比较大,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例,研究分析经皮微创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为34例,包括2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6-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7±1.8)岁;对照组患者为34例,包括2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7-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3)岁。骨折类型为:IV型患者29例,V型患者39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精神疾病等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取经皮微创手术方式,病人采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具体步骤为:①经胫骨平台外侧或者内侧进行手术,采取3-4㎝的手术切口,把胫骨平台部位曝露出来即可,先探查交叉韧带有无损坏,然后再X线的透视下进行手术;②如果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有塌陷,需要在患者的胫骨平台下1.5㎝处进行开窗,将小骨膜起子放置在关节面下方,缓慢用力使塌陷的关节面上升,当关节面升高至 超出正常1-2㎜左右时,可以在平台间隙的地方放置自体髂骨或混合植骨等保持其稳定,③然后选择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解剖锁定板,锁定板的长度要适中,在X线的透视下将锁定板放置在胫骨近端和胫前肌处,④最后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所有的螺钉都要采取双侧皮质固定。上述手术过程在c型臂x光机的辅助下完成。
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手术进行固定,上述手术过程在C型臂X光机的辅助下寻找螺钉的位置并完成锁定板的固定。
1.3观察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使用膝关节HSS标准对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价,差表示分数小于60分,大于60分且小于70分为中,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为良,大于85分为优;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者率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如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见表1。
3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患者骨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定手术策略,但其最佳的手术方案至今仍有争议[5-6],最常见的手术方案有切开复位手术方式和经皮微创手术方式。
本实验主要研究分析了经皮微创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5.9%),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说明,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这是由于锁定板的螺钉抗扭转能力较强,对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好,能够避免关节面的塌陷同时固定好骨折部位,提高骨折的恢复效果;并且解剖型锁定板的模式与骨相近,能够更好的吻合骨折部位,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尽最大可能恢复如初;另外通过内外侧同时固定,可以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医源性损害,避免组织感染的发生,减轻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坏死。贾文杰等学者[7]研究发现,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采取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且微创手术患者的优良率(87.5%)显著高于切开复位手术患者的优良率(53.6%),本文实验结果与之相近,说服性较大。
综上所述,采取切开复位和经皮微创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满意,但经皮微创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性小,安全性高,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的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朱朝利,王钧全,等.微创经皮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7):51-52,54.
[2]陈宏贤,杨欣建,刘黎军,等.双钢板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2):172-174.
[3]赵金强.经皮微创内侧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77-478.
[4]白露,王天兵,张培训,等.三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病人术后功能评价作用的多中心回顾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18-322.
[5]李明雄.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Ⅴ型、Ⅵ型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7):476-477.
[6]陈逸明.经皮微创外侧解剖板结合内侧重建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2097-2098.
[7]贾文杰,杨占辉,史宏伟,等.微创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46-47.
论文作者:杨凡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胫骨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平台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