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茶业百年历程及影响研究论文

肯尼亚茶业百年历程及影响研究

李 岩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昆明 650091)

摘要: 肯尼亚茶业仅有百年历史,却在1995年以来连续成为世界第一的茶叶出口大国。其典型经验是国家设立茶叶发展局,“政商合一”,直接管控全国茶叶生产和贸易。国家扶持小茶农为生产主力,并逐步同化外国茶业公司,促使新兴茶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茶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内改善了茶农生活,促进了教育发展,拉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验证了民主管理优势;对外则揭示了外资经营的盘剥,示范了正当的贸易竞争,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尤其确立了中肯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改革中国茶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来自肯尼亚茶业研究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肯尼亚;茶业;影响

1 引言

肯尼亚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独立后从茶业中谋出路,仅用30多年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一的茶叶出口大国,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当地人的贫困状况,成为东非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并向2030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迈进。肯尼亚茶叶经济可作为非洲及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问题、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典型案例。

鸡胸肉中的脂肪添加量是影响薏米鸡肉饼口感和风味的因素之一,以不同的脂肪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脂肪的添加量为10.0%时,薏米鸡肉饼的滋味儿口感较其它添加量时要好,表明此添加量时薏米肉饼的风味最好。

当前,中非交往关系密切,研究肯尼亚茶叶对促进中国与肯尼亚的经贸合作有着重要价值。已有关于肯尼亚茶叶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多见于世界年度茶叶发展报告中的零星记载;现有国内介绍肯尼亚茶叶的科普专著也是1980年出版的[1]。还有少量研究茶叶专业文章也多是从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等方面做了总结和归纳,以至于这个出口量世界第一的茶叶大国在中国知名度很小。

坚持生态优先 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体系………………………………… 林 超,郭 勇,李文君(13.5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讨了100多年来肯尼亚茶叶经济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复杂影响,不仅充分显示了肯尼亚茶叶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且在非洲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特别肯定了肯尼亚茶叶发展局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认为其“政商合一”的管理模式为茶农提供了产销无忧的可靠保障,在外贸竞争中展现出国家集团的强大优势。肯尼亚用茶叶摆脱贫困,不仅在非洲具有借鉴意义,对中国这个茶叶源头之国也提出了犀利的挑战。这对中国的茶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深刻启示。

(1)气藏中并不存在气水截然分开的界面,而是有一个气水饱和度渐变的过渡带。气水过渡带在垂向上用气水同层顶底面海拔垂深表示,在平面上用气水内外边界线作图深度表示。

2 肯尼亚茶业发展百年历程

茶叶源自中国。据唐代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殷周之交,茶已成为国家上层社会的著名贡品和饮品。

中国与肯尼亚交往历史悠久,在郑和下西洋时肯尼亚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中国茶叶。但肯尼亚茶叶种植栽培历史,却经历了从中国传播到印度,再由欧洲人从印度传播到非洲的过程。1687年,在南非开普敦开始出现茶树栽培,茶叶经济逐渐扩展到肯尼亚。肯尼亚茶叶种植分布在海拔1 500~2 700m的高原地区,可全年采收茶叶。

2.1 在殖民统治下茶业艰难起步

1903年,英国人凯恩在肯尼亚中南部的利穆鲁地区开垦茶场,这是肯尼亚茶树栽培开始的标志。当时茶树栽培成为席卷非洲的一种盈利较高的经济活动。1906年,从印度引进的阿萨姆茶试种成功,但仅有2英亩(1英亩≈0.405hm2)茶园[2]。这个小茶园标志着肯尼亚茶树栽培开始由自然性经济活动转变为商品性经济活动。

(12)压力表的量程应该按照所测量处的工作压力值确定,工作压力示数值在量程的2/3处较合适。压力表的表盘直径应在100 mm以上。

1912年,肯尼亚人又从斯里兰卡引进茶苗,在西部建立了较大面积的种植园。然而1924年以前,肯尼亚茶业的发展非常缓慢,主要表现在茶叶的种植面积并未明显扩大,只是在利穆鲁、凯里乔等东非大裂谷地区有少量茶园分布。1903—1924年,肯尼亚虽然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大片肥沃的土地,却仅有155hm2茶园。茶业发展起步艰难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种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大利益并满足本国的茶叶需求。殖民统治者总是以维护茶叶质量为借口,禁止肯尼亚人种植茶叶。

二、在大家根本找不到的地方挖了墙根,打了洞?部里的一群人没能耐干这些,他们的胆识比在仓库里顶风作案的耗子们小多了,而下货的那几个,估计他们脑袋想的我的屁股都会想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茶叶种植专家通过调查发现,肯尼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别适宜种植茶叶。1925年,国际茶叶巨头肯尼亚布鲁克债券有限公司开始购买肯尼亚土地种植茶树,不但在利穆鲁购买了640英亩土地,而且还专门建立了茶叶加工厂。首例采用现代技术制作茶叶加工厂的出现,标志着肯尼亚茶业增添了新的生产手段,出现了质的变化。以后,肯尼亚布鲁克债券有限公司又与其他公司合资成立非洲高地物产公司,以25万英镑(1英镑约合8.82元人民币,2019)在凯里乔等地投资扩大茶叶种植[3]。詹姆斯芬利公司等跨国企业也紧随其后。伴随茶树栽培的扩展,有15个私人种茶者联合成立了肯尼亚合作种茶协会。从事茶叶种植的主要是英国白人,肯尼亚居民不仅没有种茶者,而且也无权过问茶叶生产技术。

1928年1月18日,史密斯经营的肯尼亚茶叶公司,在拍卖会上提供了一批土产茶叶,这标志着肯尼亚茶叶作为商品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1929年,肯尼亚茶园面积达到2 162hm2。1930年,肯尼亚第一批100t茶叶开始出口。到1933年,肯尼亚茶园主要种植区域为:凯里乔地区4 300 hm2,利穆鲁地区454hm2,南迪地区40hm2[1]。1934年,肯尼亚茶叶产量为1 800t。这一时期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国际茶叶限制法案的约束,英国殖民统治者更是禁止肯尼亚人买卖茶树种子,限制肯尼亚人种植茶苗,全国茶业处于萎靡停滞状态。到1938年,殖民地区的茶区种植面积仍限制在7 900英亩以内[3]。1940年,布鲁克债券有限公司建立了种植者联合包装公司,这标志着茶叶出口贸易逐步发展。这一时期肯尼亚茶业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宗主国英国的制约。到1946年,肯尼亚茶叶产量为5 600t。

1958年,肯尼亚跨国公司种植园开始在新建立的茶叶加工厂,引进由印度最先使用的洛托凡揉切机加工茶叶,具有独特口感的肯尼亚红茶品牌就此形成。1959年,肯尼亚红茶出口突破万吨大关。到1963年年底,肯尼亚茶园面积为21 448hm2,产量为18 082.4t。其中,跨国公司种植园茶叶面积为17 921hm2,占83.6%,产量为17 770.4t,占98.3%,而且茶叶外销率极高。肯尼亚茶业经济的出现,是英国殖民政府推行进口替代政策下的产物。肯尼亚茶业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类型,其产生具有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和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2.2 独立后茶业迅速崛起

1963年独立后,肯尼亚政府制定了促进茶业发展的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扶持本国小茶农发展壮大上,将发展茶叶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优先加快发展,由此茶业经济焕发生机,小茶农仅用十几年时间,就成了全国茶叶种植主体。这使肯尼亚改变了茶叶生产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的苦难历史,一跃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小茶农发展大体可分为4个关键时期。

2.2.1 小茶农茶园面积赶超跨国公司种植园时期(1963—1972年)

你希望凡事都能自己去自由选择和行动。然而,你的反应是难以预料的,有时甚至会使人怀疑自己的理智程度,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爱情问题上。你的情感与想象密切相关,你不但喜欢现实中的人,而且也喜欢从幻觉中走出来的人。实际上,你的心常常停滞在爱情上,尤其当金星或月亮处在生辰天宫图中时。

1963年,肯尼亚小茶农茶园种植面积只有3 527hm2,占16.4%,茶叶产量仅312t,占1.73%。茶叶加工厂只有拉加提茶厂1家。同年12月,肯尼亚独立,政府以法律形式授权广大农民种植茶叶。1964年1月,肯尼亚政府将“特别作物发展局”改为“肯尼亚茶叶发展局”(KTDA),规定全国小茶农茶园,从发展布局规划、种植生产到茶产品加工调拨、销售出口,统一由茶叶发展局管理。肯尼亚摒弃了市场经济自由化和政府简政放权的通识,大胆推行“政商合一”的管理体制。

1964年,肯尼亚政府对全国的土壤、气候、作物种植现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普查,对农业农村人口、收入、能源及交通等各方面综合研究,并据此对茶叶生产重新规划布局。从当年开始,政府支持开建马拉姆巴茶园。为满足东非大裂谷东侧一带茶农的种苗需求,还在凯里乔的卡宾古和开里亚加的坎盖塔建立苗圃茶场,到1966年6月完成播种。1964年10月,茶叶发展局还在中部省马他拉开工建设茶叶加工厂。1970年,政府决定由茶叶发展局直接组织实施全国所有茶叶加工厂建设。

政府不但限制外资茶园规模的扩展,还采用鼓励外国人加入肯尼亚籍的政策,使之逐步肯尼亚化;还通过与跨国公司联合经营的方式,提高小茶农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小茶农采取优先优惠扩展茶园面积政策,严管理、多栽苗,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样多管齐下,遂使大种植园和小茶农殊途同归,成就了当今茶业的两大支柱。到1972年,小茶农茶叶种植面积为26 493hm2,占全国茶园总面积(49 763hm2)的53.2%,仅用9年时间,茶园面积就超越了跨国公司种植园。

肯尼亚政府设有专门的茶叶学校,培养茶业专业人才。全国各地都有负责监管小茶农茶叶生产的官员,称为“茶叶官”。政府规定全国各地的茶叶官、厂长、技术员,还有700多个各类茶业的专职人员,都要定期接受茶叶学校的教育或短期的专业培训[6]。设立茶叶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员还可以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肯尼亚最大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内罗毕大学里,其农学专业就设有茶叶技术研究专业;肯尼亚的第二大高等学府埃杰顿大学[7],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业科学技术教育研究和推广中心。事实说明,茶叶经济是促进肯尼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肯尼亚从1972年小茶农茶叶产量13 129t开始,整个20世纪70年代,肯尼亚茶叶连年增产。1980年,肯尼亚茶叶发展局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商,拥有茶园5 100hm2,占全国茶园总面积(76 541hm2)的66.23%,产量超过3.6万t,同时还代表小茶农经营着30家茶叶加工厂。1983年,肯尼亚茶叶发展局的茶叶加工厂扩展到39家,茶叶收购站870个,基本满足了茶叶生产的需要。1988年,茶叶产量达到8.46万t,占全国总产量(16.40万t)的51.6%;第一次超越了跨国公司种植园,比1972年增长5.44倍。

2.2.3 茶叶出口创汇繁荣时期(1989—2005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实际的高职院校教学中,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发计算机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培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989年后,肯尼亚茶业持续快速发展。1991年,茶叶产量20.36万t。1992年,出口茶叶18.30万t,成为世界第三茶叶出口国,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6.5%。1995年,出口茶叶23.75万t,首次居世界首位。1996年,出口茶叶24.42万t,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1.12%,再居世界首位,且从此以后,正常年景出口稳居冠军宝座。茶叶销往英国、爱尔兰、德国、加拿大、荷兰、巴基斯坦等国家。

根据水功能区划,该水源地属于饮用水源和景观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应严格执行水功能区划的目标要求,尽快编制统一的流域治理规划,优化水环境功能分区,明确流域各段的纳污总量及水质考核目标。针对降雨径流产生的水源水质污染,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水源保护方案,系统削减流域污染源的产生。该水源地既涉及供水,又具有航运功能,需与水利、环保、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协调,且要上升到省一级主管部门来进行区域统筹。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通报和协同处置机制,特别是上游发生航运、企业事故性排放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下游水厂管理部门,以便运营部门采取应急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式中α表示与的夹角,在拾放轨迹中α=90°。且g≥h,k=g/h≥1,C(θ)和S(θ)为Fresnel积分

2000年,小茶农茶叶产量14.55万t,占全国总产量(23.63万t)的61.6%[4]。同年6月15日,鉴于茶业经营日渐成熟与管理现代化,国家遂将肯尼亚茶叶发展局由半国有企业转变为私营股份制的企业,但名称不变,其管理职能日臻科学完善。肯尼亚茶叶发展局年加工成品茶超过11万t,茶叶加工厂63家,小茶农生产商发展到15万人。他们的茶叶尽管价格高于全国平均价,但由于质量上乘而吸引着很多买家,其中80%~90%用于出口。

2005年,肯尼亚茶叶第一次成为国家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34.9万t,茶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国家带来约6亿美元外汇收入,直接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间接为2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Painful DPN组及Painless DPN组在左侧颞下回均显示出较Non-DPN组增高的局部一致性。左侧颞下回在语义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23]。这种静息状态下特定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的机制可能是DPN患者出现的一种额外的功能活动代偿,以弥补其他脑区神经元活动的下降。既往研究[24-25]表明,大脑结构和功能可通过重组和代偿的机制来代替受损的神经功能。临床上,DPN患者目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认知功能或许是这种代偿的结果。然而,复杂的神经功能和各个脑区的交互作用均参与了脑功能活动[26],因此,这种代偿机制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2.2.4 保持茶业大国地位时期(2006—2018年)

肯尼亚在1979年免除了公立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费,并每天给每个小学生赠送0.5L牛奶;于2003年免除8年制小学的全部学费;于2013年禁止小学收取学生任何费用。自2008年2月11日起,时任总统齐贝吉宣布4年中学也实行免费教育。他希望起码有70%的小学生能进入中学深造。除了政府开办的学校,跨国企业也培训部分当地人来为企业服务。为了发展经济,英国的茶叶公司也对儿童投资,在肯尼亚兴办一些教育事业,但仍是杯水车薪。教会和民间团体也建立自助或慈善学校,接受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捐助。

2010年,肯尼亚颁布新宪法,将大多数股权由国外控制的茶叶种植园的土地租赁年限从999年降为99年,这就意味着跨国公司租赁的土地即将需要续租。这一年,肯尼亚茶叶出口量约占世界的26%,出口的茶叶主要通过世界著名的红茶交易市场——蒙巴萨茶叶拍卖中心进行交易。世界上超过1/3的茶叶由肯尼亚蒙巴萨港出口,主要出口市场有巴基斯坦、埃及和英国等4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成品茶拍卖平均成交价每千克2.75美元,茶叶出口价格一路走稳,创汇12.13亿美元,茶叶出口稳居肯尼亚外汇创收首位。茶业成为肯尼亚农业的“金字招牌”。

2015年,肯尼亚茶叶出口44.3万t,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25%。尽管其出口量比2014年的49.9万t减少11.2%,但由于茶叶价格提高,茶叶出口额反而从2014年的1 011亿肯尼亚先令(100肯尼亚先令约合6.40元人民币,2019),增加到2015年的1 252亿肯尼亚先令,增长23.8%,仍为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肯尼亚红茶产量为43.9万t,其中出口41.5万t。肯尼亚2017年茶叶销售额比2016年增加近8%,销售收入约1 290亿肯尼亚先令;2018年肯尼亚茶叶产量为49.3万t,出口量为47.5万t。就是这蒸蒸日上的茶叶经济,成就了肯尼亚的茶叶大国地位。

3 肯尼亚茶业经济对国内社会生活的影响

肯尼亚茶业的迅速发展,由跨国公司种植园对肯尼亚小农经济的冲击引起,也是肯尼亚接受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和励精图治的过程。茶业经济的发展对肯尼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3.1 改善了茶农生活

1964年,肯尼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9.4亿美元,人均为104美元;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92.3亿美元,人均增加到42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倍多,在全非洲名列前茅,在东非9国中位列第一位。肯尼亚茶叶发展局和各茶厂、茶农实现利益共享,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有效地将全国的茶农带动和组织起来,把茶农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把国家的利益与茶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每年都把销售利润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小茶农,提升了茶农的经济收益,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把茶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产销兴旺的根本。2015年,茶叶发展局支付给茶农的收入比例为71%,2016年提高至75%,每千克茶叶50肯尼亚先令。收入最高的茶农每英亩收入可达16.5万肯尼亚先令,肯尼亚茶农收入居全球主要产茶国第一位。

肯尼亚政府发现了跨国公司种植园茶业的诸多弊端,如鲜茶优劣混杂、加工相对滞后、管理相对粗糙等,因此国家以茶叶发展局为龙头,首创了小茶农联营模式。小茶农只管提交各类随时采摘的鲜茶,其后的运输、加工、存放、销售、分红均由茶叶发展局的各分支单位分工合作,这就形成了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管理高效的科学经营机制。政府作为总裁,大力帮助茶农改进生产技术,并不断推出惠及茶农的新政策。如2014年始,肯尼亚政府向茶叶、甘蔗等生产者提供化肥补贴。由此,小茶农的茶叶质量开始赶超跨国公司种植园。跨国公司种植园虽然在设备、技术和财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种植园面积广,采摘好的茶叶很难在12小时内加工,鲜茶如果堆积发热,就会严重影响茶叶质量。而政府却为小茶农修建了平坦的柏油公路,茶叶发展局在公路两旁每隔数千米设1个茶叶收购站,每天茶厂的汽车分午晚两次沿途装运,保证鲜茶叶及时到厂,随时加工。而散装形式的小茶农成品茶叶价格相对低廉,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因为这些优质散装茶与大公司的量产茶混合,能提高名牌茶的口感。

3.2 促进了教育发展

通过1963和2006年的数据比较可知,小茶农无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超越了跨国公司种植园。小茶农2006年的茶叶种植面积比1963年增长了26.16倍,2006年茶叶生产量比1963年增长了611.79倍;而跨国公司种植园2006年的茶叶面积比1963年增长了1.86倍,2006年茶叶生产量比1963年增长了5.72倍。小茶农从弱到强,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2.2.2 小茶农茶叶产量赶超跨国公司种植园时期(1973—1988年)

3.3 拉动了经济技术进步

肯尼亚不断更新茶叶栽培技术、改良品种、引进加工工艺,促进技术进步。肯尼亚独立前,在茶叶研究基金会(TRFK)的协助下,每个茶叶种植区就有了化肥使用示范田。1951年5月6日,肯尼亚东非茶叶研究所成立。茶叶专家每年要在首都内罗毕和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传授新的茶叶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1958年东非茶叶研究所迁到凯里乔地区的梯姆比利茶场,并陆续在乌干达与坦桑尼亚设立分站。这时的肯尼亚就采用从印度引进最先进的洛托凡揉切机。这比锡兰、印度尼西亚等世界主要生产茶叶国家要早得多。采用这一技术,茶叶加工过程精细,品质上乘。产品不但外形洁净、色泽乌黑油润,而且香气浓郁。这使肯尼亚茶叶能以较高质量进入茶叶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独立后,肯尼亚茶叶发展局设技术部,聘请从高级茶叶主任至初级农业助理各方面的农业专家参加。技术部派出技术员到各地提供咨询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让茶农学习生产技能,并指导茶农的土地开发规划及种植、施肥、灭虫、采摘等茶园管理。1980年1月,肯尼亚政府责成茶叶管理委员会(TBK)继承东非茶叶研究所的财产,建成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TRFK),实为肯尼亚茶叶管理委员会的茶叶科研机构。以部分茶叶税收作为科研经费,基金会设有农艺部、植物部、化学部、作物环境部、茶园咨询服务部等机构,负责研究肯尼亚茶叶树种的改良,以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品级,还为种植者提供修剪和栽培技术指导,帮助监控茶树疾病和控制虫害等,其科研成果通过出版专刊、亲临指导、办培训班、树立茶场样板等方式及时推广。这使肯尼亚茶园均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小茶农则坚持“一芽两叶”技术采摘茶叶。2000年,茶叶研究基金会发现国内茶树的遗传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8],于是政府构建了茶叶树种资源库。2003年又与坦桑尼亚茶叶研究所(TRIT)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交流,引进10个品种。2010年,肯尼亚还积极引进国外树种,如中国的“英红1号”,中国台湾地区的“山茶”系列,日本的“丰绿”等品种[9]。到2011年,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建立的基因数据库已保存25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推出50多个高产优质的国家级茶树品种。这些品种还推广到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家。再如2013年,为开展一项农作物管理项目实验,肯尼亚茶叶管理局与联合利华合作投资1.39亿肯尼亚先令,以提高56万多户小茶农和跨国公司种植园的茶叶种植及管理水平。内容包括采用复合掘坑、农药使用、优化采茶等技术,以及土壤和化肥的科学管理。他们倡导区域化集中种植、就近加工,方便了运输、建厂和技术革新,有利于国家重点扶持。肯尼亚茶叶由此达到了国际质检中心的最高标准。在竞争压力下,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又研发出一个新茶树品种,名叫紫茶。其叶紫棕色,煮后茶水淡紫色,茶汤中含有保健成分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有抗衰老、抑癌症、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

3.4 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茶叶种植改善了茶农的生活,也改善了学校、医院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茶叶带动了肯尼亚经济发展,也实现了粮食、肉类、奶制品等的自给自足。肯尼亚茶叶发展局之所以被称为肯尼亚茶业经济发展的“舵手”[5],是因为其是小农茶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肯尼亚副总统基巴基曾说“茶叶发展局的事业是中国最好的榜样”“我们国家的小茶农茶叶规划是世界上唯一成功的经验。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继续坚持这一条小茶农经济胜利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大大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工业。它不仅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还由于它修建了良好的公路,为一些无电地区供了电,从而显著地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这个工业必须继续胜利发展。它应当得到大家的支持”。

从茶叶增值来说,散装茶出售仅是茶叶附加值的初级阶段,茶叶的调配与包装才是高级阶段。跨国企业垄断了茶叶高级阶段的技术,而肯尼亚小茶农茶叶生产技术还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的茶叶附加值仅有12%[10]。跨国公司种植园茶叶贸易的竞争主要靠勾兑小茶农的优质散装茶叶取胜。大包装公司的重要环节是将跨国公司种植园生产的普通量产茶中掺加优质小茶农散装茶,从而提高品牌茶叶的质量。例如,所谓的英国生产的茶叶,实际上是六七种茶叶的混合物。小茶农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取得了商业竞争的胜利,而制胜的关键在于小茶农联营模式的优秀管理机制。

3.5 验证了民主管理优势

受跨国公司的影响,肯尼亚茶叶发展局由15名董事组成,是一个法律地位半官方的机构,但属于商业公司性质,与其他商业公司唯一不同之处是不赚取商业利润,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小茶农收入。董事的产生需要经过民主程序:最基层的小茶农组织、小区茶叶委员会、地区茶叶委员会分别选出上一级茶叶委员会的代表,省茶叶局代表选举茶叶发展局董事会中的茶叶代表。这15人中有茶农代表7人,其余为政府农业部门领导、茶叶企业、跨国公司种植园等机构代表。2009年年底,肯尼亚茶叶发展局让15万茶农充分发挥参与意识,选举了45个茶叶加工厂的100名领导人。这样的管理体制无疑是高效的。

(2)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化是中国特色贸易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机遇与挑战。目前世界范围内新的一轮科技革命的正在深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正促进贸易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有的是颠覆性的改变;新的贸易业态不断拓展,从有形贸易到无形贸易,从陆地贸易到海洋贸易,从要素贸易到碳排放权贸易,从互联网上的贸易到互联网下的贸易,贸易领域在不断延伸与拓展。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领域拓展以及贸易关系的新变化,贸易手段的新出现,许多贸易规律都亟待我们去探究和认识,也不断给贸易经济学的建设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机遇,大量生动而丰富的贸易实践活动为贸易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肯尼亚茶业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市场是肯尼亚茶业发展的主要空间。1963年,肯尼亚茶叶仅有1.54万t的出口量;到1995年,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2009年,在大面积干旱的情况下,茶叶出口仍达到34.25万t,远超斯里兰卡的28万t,约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22%,位居世界第一。坐落在海滨城市蒙巴萨的茶叶拍卖中心规模居世界第二。蒙巴萨的东非茶叶出口拍卖所,是世界最大的红茶交易市场之一,每天吸引众多商家来这里观茶色、品茶香、议茶价,每周的星期一、星期二进行茶叶交易活动。2015年,进口肯尼亚茶叶的国家有68个,仅巴基斯坦、埃及、英国、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占肯尼亚红茶出口总量的70%。2016年,肯尼亚红茶生产创造了47.3万t的纪录。经过110多年的发展,肯尼亚起源于国外的一种农作物茶叶,做成了自已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世界茶叶大国,带动国家走进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由此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4.1 揭示了外资经济的盘剥

跨国公司种植园的繁荣,是建立在肯尼亚人巨大利益牺牲基础上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茶业巨头们从开始限制肯尼亚人种植茶树,到后来强占土地,榨取茶工利益;在肯尼亚独立后,仍然进行着垄断性的贸易。非洲多国的独立仅是形式上的独立,在各个领域还受着原宗主国的深刻影响,西方殖民者从未放弃盘剥非洲。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际贸易中,非洲国家并没有价格的决定权和产品的买卖权,只能被迫忍受西方跨国公司的奴役宰割,宗主国跨国公司总以较低的价格强制收购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第二,跨国公司开发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压低工人工资,利用非洲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出口赚取利润。肯尼亚是英联邦的成员,英国作为肯尼亚的宗主国,又是肯尼亚茶叶的消费大国,因茶业而鱼水难分。2001年,英国居民在肯尼亚出生的有12.96万人,2009年这一数字扩大到20.3万人。仅1964—1994年,英国对肯尼亚援助就达到7亿英镑[11]。肯尼亚是非洲接受英国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而这些援助是以攫取更大利益为目的的。

肯尼亚通过茶叶贸易,确实获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但这不是跨国公司茶叶巨头主动给予的。英国作为全球主要茶叶进口国之一,其跨国公司种植园茶叶巨头会根据全球茶叶供大于求的实际,通过控制茶叶价格来盘剥茶叶生产国家,获取茶叶的巨额利润。英国大约19%的茶叶从肯尼亚进口[12]。茶叶出口通常要经过再加工程序,茶叶生产链中的混合、包装和销售环节被控制在跨国公司种植园茶业巨头手中,这就决定了茶叶的定价权完全由跨国公司种植园茶业巨头决定。根据FAO的统计,2005年,种植者已经很难从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中获益;尽管茶叶附加值和拍卖价格上涨,茶叶种植者的受益却微乎其微。从世界茶叶贸易情况来看,有4个跨国公司能够拥有茶叶贸易的定价权,并几乎都受英国的影响。他们分别是联合利华公司、荷兰茶叶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有限公司、塔塔全球饮料公司。这些跨国公司茶叶巨头虽都有自己的种植园和工厂,但不乏倒卖小茶农茶叶的经营。据肯尼亚茶叶局统计,2016年,肯尼亚30家中小企业出口5万t茶叶,约占总出货量的10%。绝大多数都通过蒙巴萨拍卖会被联合利华等公司拿走。联合利华的立顿奶茶很出名,但却离不开小茶农优质茶叶的勾兑。

在英国的零售市场上,被上述4大茶叶跨国公司茶叶巨头所控制的茶叶约有65%,通过上述跨国公司的渠道出口的英国茶叶也超过80%[13]。茶叶领域的状况是非洲各个领域的缩影。通过茶叶贸易,大约86%的茶叶附加值利润被包装商和销售商取得。由此可见,虽然肯尼亚等茶叶生产国创汇可观,可是获取利润最大的却仍是英国等发达国家。早期英国茶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肯尼亚茶农的血汗基础之上,跨国公司大种植园茶叶繁华的背后,正是肯尼亚无数小茶农终日的辛勤劳作;当代则是建立在市场垄断机制之上,收益更高,手段更狠。肯尼亚茶业现状说明,没有强大的民族经济体系,就没有真正的独立自主。这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融入全球化进程提供了经济策略的警示。

我用眼睛打量房间的时候,看到了墙角的门球棒。想不到这些人真细心,竟然把门球棒都捡了回来。那可是名牌,卓越牌的。我记得当时我身体飞起来的同时,门球棒也脱手而飞。

4.2 示范了正当的贸易竞争

巴基斯坦是全球第二大茶叶进口国,原60%的茶叶从肯尼亚进口,其原因就是肯尼亚茶叶质优价廉。2006年以来,同是茶叶生产大国的印度也想增加对埃及、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茶叶出口,不断降价提质争夺世界茶叶市场。这无疑对肯尼亚茶叶造成了新的挑战。肯尼亚茶叶于是以更廉价的价格销售拉低了印度茶叶价格,也忍痛让出了自己部分利润,但始终保持着对印度的贸易竞争优势。印度每年向巴基斯坦出口茶叶约从0.2万t增加到2万t以内。肯尼亚向巴基斯坦出口茶叶则逐年大幅增加,2018年达到17.8万t。这种竞争方式是公平的、正当的。

4.3 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肯尼亚茶叶发展局在各茶叶进口国派驻代理商。1974年,还成立了推销部,并陆续邀请国内外有关人士参观所管辖茶叶生产地区。据中非贸易研究中心了解,仅2018年前5个月,肯尼亚茶叶出口目的地达到56个国家和地区。

肯尼亚茶叶委员会加入了世界各国的茶叶协会。世界各国给予肯尼亚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已占90%以上。2018年5月2日,肯尼亚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批准为意向成员。肯尼亚主要用茶叶打开了世界各国的贸易门户,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4.4 确立了中肯友好合作关系

中肯易货贸易由来已久。据《郑和航海图》等史料记载,最迟公元1414年,明朝郑和的船队曾到达麻林(肯尼亚)的马林地(马林迪)和慢八撒(蒙巴萨)。马欢《瀛洲胜览·祖法儿》载:“中国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当地人拿没药、安息香、乳香、苏合油等特产,来交换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物。

各农村水电站企事业单位按照绿色小水电发展有关要求,首先是编制绿色小水电站创建方案并组织实施,再创建任务完成且自查结果符合《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填写《绿色小水电站申报表》,然后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逐级申报。

中国与肯尼亚高层交往频繁,两国在高层互访中结成了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中肯合作提供了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互助的经验。中国和肯尼亚于1963年12月14日建交。中国在肯尼亚援建了许多项目,其中于2017年5月31日正式运营首都内罗毕至蒙巴萨海港的高速铁路,是肯尼亚首条现代化铁路。自2014年开始,中国成为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15年开始,中国成为肯尼亚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国。肯尼亚青年罗尼·奥蒂诺说:“中国和非洲其他国家,正纷纷将汉语纳入教育体系”,“肯尼亚宣布,到2020年,小学生可以选择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5 对中国的启示

肯尼亚茶叶崛起,为非洲及发展中国家脱贫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也给中国这个茶叶源头国以深刻的启示。

(1)肯尼亚茶叶发展局“政商合一”的管理模式,对非洲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商合一”就是政府不仅制定计划、指导监督,同时也是经济实体,与农民同甘苦、共福利。中国古代的军屯、民屯是“政商合一”的原始表现形式。三国时曹操和魏晋政权靠它屡败屡战,最后统一了中国。这又类似国企员工股东化,鼓励国企与茶农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中国茶叶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以小规模的分散生产、分散经营为主,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局限于茶叶质量和竞价内耗,面对势力强大垄断经营的大跨国公司自然会处于弱势地位。“政商合一”是肯尼亚特殊国情下改革开放的优选模式,其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

(2)保障茶叶品质。应当推广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并扩展到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提高茶叶质量。应当推进茶叶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并严格监管执行。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增多,要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或根除化肥、农药残留,更要保护茶园环境,建立产品追溯系统,让茶叶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饮品。

(3)加强茶叶品牌建设。选择品质优良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建立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让有品牌的龙头企业作为国际市场开拓的主体,制定严格统一的生产标准并贯彻实施,让中国茶产业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升到高水平的品牌竞争。

(4)挖掘优雅的中国茶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把高档茶叶赋予优雅的传统文化内涵,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家助力推广,促进中国茶走向世界。

肯尼亚是中国的好朋友,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是开展国际交往的实验基地。中国和肯尼亚共同缔造了改革开放、互助合作、文明交际、脱贫致富的良性发展模式。肯尼亚茶业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希望这宝贵的“茶道”能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石诚,殷鸿范.肯尼亚的茶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吴育墀.肯尼亚茶叶市场概况[J].茶叶经济信息,2004(10):16-17.

[3]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4]刘枫.非洲访茶:浙江省茶叶代表团访非纪行[J].茶博览,2007(1):7.

[5]魏玉婷.KTDA:肯尼亚茶叶经济的舵手,访肯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哈里森·肯尼乔尔[N].中华合作时报,2006-07-26(7).

[6]农牧渔业部外事司亚非处.肯尼亚茶叶后来居上[J].世界农业,1985(1):13.

[7]高晋元. 列国志——肯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WACHIRA F 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Kenyan tea germplasm[M].Kericho, Kenya:OECD publishing, 2002.

[9]Tea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enya (TRFK).Annual technical report[R].Nairobi,Kenya:Tea Board of Kenya,2002.

[10]李岩.肯尼亚茶业经济百年发展进程及其影响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11]BILZEN G V.The development of aid[M].London: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5.

[12]MUTHAMIA A K,MUTURI W.Determinants of earning from tea export in Kenya:1980-2011[J].Journal of World Ecomomic Research,2015(4):15.

[13] MINTEL.Tea and herbal tea[M]. London:Market Intelligence, 2009.

收稿日期: 2019-07-07。

作者简介: 李岩(1987—),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助理,研究方向:非洲政治。

DOI: 10.13856/j.cn11-1097/s.2019.11.012

(责任编辑 张雪娇 杜 婧)

标签:;  ;  ;  ;  ;  

肯尼亚茶业百年历程及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