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寒颤发生的原因,并且寻找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寒颤发生前对产妇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5例,在寒颤出现后给于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寒颤发生率38.18%(21/55),对照组寒颤发生率63.64%(35/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产妇采取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寒颤发生率及减轻寒颤程度。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中寒颤 寒颤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84-02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分娩手术,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出现寒颤现象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1]。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 寒颤发生率可达62%[2]。寒颤会使产妇机体的耗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升高,很容易导致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心肌缺血、颅内压升高以及眼压增加等,直接影响剖宫产手术的顺利程度及患者的舒适度,从而影响手术质量,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3]。针对这种现象,选取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10例进行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引发寒颤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使术中术后寒颤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明显降低。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术产妇110例,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6±2.5)岁,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时间(42.5±5.5)min。手术中产妇出血量100~460ml,平均出血量(260.5±85.0)ml;手术中输液量1000~1500ml,平 均(1360±110)ml。全部病例均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术后根据产妇主观意愿随机选择镇痛泵镇痛。将两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全部病例均采用连续心电监护(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寒颤出现时间及程度。
观察组患者在寒颤发生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注意患者保暖、术后对患者病房温度进行控制,患者输入的液体提前预热、持续面罩供氧,并且对氧气保温保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寒颤出现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1.3寒颤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对术后寒颤分级,双上肢有轻度肌肉颤动为Ⅰ级寒颤,四肢及全身肌肉均有颤动为Ⅱ级,以此判断寒颤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剖宫产产妇共110例,观察组55例产妇中共有21例发生寒颤,其中发生Ⅰ级寒颤的有12例,Ⅱ级9例,寒颤发生率38.18%。对照组55例中有35例寒颤,Ⅰ级18例,Ⅱ级17例,总发生率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中寒颤发生程度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3.1寒颤原因
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发生寒颤的原因有很多[4]。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通过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的, 而剖宫产术中采用的持续硬膜外麻醉,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外周血管对寒颤刺激的收缩反映减弱,刺激机体温度感受器而引起寒颤反应[5]。另外导致产妇在手术中出现寒颤的原因还与麻醉时间和输液等有着直接的关联[6]。手术室与病室温差大,尤其冬春季节存在较大温差是热量散失发生寒颤的重要因素之一[7]。产妇因受恐惧手术、疼痛、出血,以及忧虑新生儿性别等情况的影响,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循环,也可导致寒颤发生。
3.2寒颤护理干预对策
针对不同的寒颤原因,我院医护工作人员采取全方位的护理,降低了寒颤发生率,提高了剖宫产手术质量。
3.2.1手术前心理干预护理
产妇在手术前心情容易紧张,进而在手术中容易增加寒颤程度。由医护工作人员在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前,了解患者心理紧张状况,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时鼓励和安慰产妇,为产妇讲解手术过程,介绍手术环境、麻醉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让产妇能充分和正确认识剖宫产手术中的一些临床症状,并且能自我调节和应对。
3.2.2 适宜的环境温度控制
在冬春季,利用空调、红外线烤灯等方式将手术室室温提升到24℃~26℃,同时调节室内温度为40-60%,减少产妇热量的蒸发;术后控制产妇病房温度和湿度,尽量缩短产妇手术后返回病房的时间,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的温度差最多不超过3℃。
3.2.3液体提前预热
在输液前,将液体提前进行加温,这样可以提高产妇机体深部温度,防止在热交换过程中,产妇身体热量的流失,提高产妇中心温度[8]。本研究将术中所需液体放入恒温箱中预热至37℃~39℃ 后用于患者的治疗。对于术中出血量多病人用到的库存血则通过在常温室内中存放15~20min,使术中用血温度达到25℃以上。术中用温盐水(37 ℃)敷料,用温盐水冲洗盆腹腔、创面,减少冷刺激。有报道示,使用加温至37 ℃的静脉液体,血制品,灌注液可有助于保持正常体温[9]。本研究观察组采取保温措施后寒颤发生率下降至38.18%。
3.2.4 对症处理
术后寒颤严重者可酌情用药,如曲马多[10]、哌替啶[11]、阿托品、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具有安全性高,镇静作用弱及镇痛的特点,从而抑制寒颤发生,疗效较满意。本次治疗中选用阿托品和地塞米松,显著降低了寒颤的程度。
3.2.5 氧气供应
由于患者出现寒颤现象时血糖升高,心律也随之出现变化,患者氧利用减少,为防止吸入氧浓度不足而出现低氧血症,给予低流量(2 L/min)持续吸氧,能够改善寒颤程度。吸入氧气时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
本次研究的110例产妇中,在手术中发生寒颤的产妇共有56例,经过心理护理,环境温度控制,液体提前预热、持续面罩供氧和药物干预,产妇寒颤症状均得到控制,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临床剖宫产手术,能极大地提高剖宫产分娩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印,卢红珊.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寒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9(3):897-898.
[2]刘海颖, 刘建国. 东莨菪碱治疗围麻醉期剖宫产产妇寒颤的临床观察[ J]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11) : 640.
[3]赖坤女,江滢.120例剖宫产术中寒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8(6):1125-1126.
[4]于凤,刘莹.剖腹产术后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4(3):458-459.
[5]石中梁,谭秀娟.麻醉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4.
[6]常延军.人性化护理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体现[J].中国实用医药2010,33(2):717-718.
[7]唐小平,刘疆东.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时寒颤的预防及处理.中国现代临医学杂志,2006,4(2):127.
[8]童静,唐先凤.循证护理在剖腹产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2):1024-1025.
[9]刘庆兰,宋红.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中华临床医药,2003,4(1): 92.
[10]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
[11]孙竹兰,王婧.剖腹产术后病人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558-559.
论文作者:刘冬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寒颤论文; 产妇论文; 手术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