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35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观察组口服6.25㎎米司非酮,对照组口服12.5㎎米司非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率、闭经率、不良反应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率、闭经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临床疗效显著,使用低剂量治疗相比于高剂量治疗对患者身体副作用更小,且更经济,可将该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措施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更年期功血
更年期功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退化,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敏感性降低,引起体内激素周期性变化异常,导致阴道发生非规律性出血。该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子宫不规则出血、长时间持续出血,病情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发生贫血和心机供血不足,危害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1】。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刮宫和性激素调整为主,但复发率较高,且长期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特别是采用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和内膜萎缩法为主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在治疗顽固性功血方面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且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也有待评估,所以医学界极为重视寻找针对该疾病的高效治疗方式【2】。早期,临床上使用米非司酮主要用于紧急避孕和终止早孕,随着对米非司酮的不断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在对近绝经者功血的促经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所起的治疗效果缺乏相关研究【3】。本次试验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现对试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1 方法
1.1基本资料
1)纳入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宫颈镜多点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病理显示患者均存在阴道非规律性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症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例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年龄41~55岁,平均年龄(47.43±4.52)岁,病程2~12个月;对照组年龄42~54岁,平均年龄(48.21±3.94)岁,病程2~13个月。研究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告知所有患者试验的目的和方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对象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比较存在合理性。
2)排除对象
①对米非司酮过敏者;②长期服用其它激素类药物者;③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以及卵巢肿瘤者;④患有性病者;⑤肝肾功能异常者;⑥患有心血管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为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00628。用药标准:低剂量为6.25㎎;高剂量为12.5㎎。 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6.25㎎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12.5㎎米非司酮口服,两组患者服药次数均为1次/d,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如是否发生子宫异常出血、是否恶心、是否呕吐、有无色素沉着以及情绪变化。每15天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促卵泡激素检查、孕酮检查以及血清雌二醇检查。180天后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宫颈镜多点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注意事项:自治疗起3个月内严禁性生活、严禁盆浴、严禁抽烟喝酒、严禁食用辛辣食物。
1.3 疗效评价指标
1)治疗有效率判定:①子宫非规律性出血完全消失、月经量和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水平即为显效;②子宫非规律性出血量减少、出血间隔时间变长、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较前缩短即为有效;③出血量无明显改善或出血时间变长、月经量无明显变化、月经周期异常即为无效。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即为总有效率。
2)不良反应判定 经治疗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盗汗、低血压即为出现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数据检验配以X2和P值,P<0.05作为处理结果参考标准,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两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更年期功血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不仅难以掌控,且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赖性,最终影响临床治疗效果【4】。由于更年期女性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此年龄阶段女性卵巢功能逐渐退化,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敏感性降低,引起体内激素周期性变化异常,最终导致内分泌失调和功能性子宫出血。所以,对该疾病的治疗应以加强对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和止血为主。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显示,米非司酮是能与孕酮结合的一种甾体类药物,本身不具有孕酮活性,是有效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孕激素发挥作用。国外研究发现【5,6】,米司非酮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子宫内膜和卵巢具有可逆性,能双向调控LH、FSH的分泌水平,从而影响卵泡发育,使排卵周期延长。通过对黄体的溶解作用,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促分裂反应,使机体雌孕激素水平下降,调控子宫内膜不规则血管的生长与萎缩,进而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以及阻碍非规律性出血的发生。当米非司酮作用于卵巢时,可有效抑制卵泡发育,促进卵泡细胞萎缩和凋亡,导致绝经期女性提前闭经。同时,米非司酮作为非竞争性的抗雌激素,通过对雌激素的调控,可使机体维持正常的内分泌水平,因此患者不会出现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副作用,如盗汗、血压降低、潮热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部分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较高,出血情况得不到改善,出血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变长,从而导致患者贫血和引发感染,最终只有实施手术切除子宫,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根据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针对更年期功血具有对雌激素依赖性的特点,对患者使用一定剂量的米非司酮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水平,促进内膜发生退化,降低子宫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从而达到对该疾病治疗的目的【7,8】。在本次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我们发现:两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达86%以上,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闭经率比较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8.89%)高于对照组(6.67),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使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临床安全性更高。
结合有关研究报道【9,10】和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更年期功血中使用米非司酮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低,能快速闭经,低剂量治疗相较于高剂量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更低,用药更加安全,该用药方法可列为主要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对治疗更年期功血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文娟,尤青,陈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163-164.
[2]董宪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4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21-122.
[3]林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2):151-152.
[4]余昌洪.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6):23-24.
[5]Seth S,Singh E,Mathur A S,etallow-dose M ifepristone(25mg)in Treatm ent of U terine M you a in perim enopauusal W om en[J].Joumal of south A sian Federation of M enopause Societies,2013,1(1):34-37.
[6]Shaw AB,Marlina DS.Ventriculoperitoneal shurt infection following utertine instrumentation for dysfunctiona luterine bleeding[J].J Clin Neurosci,2014,21(08):1462-1463.
[7]杨荣素.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06):1090-1091.
[8]巨敏.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1):551.
[9]卢清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04):635-6.
[10]程兴宇.米司非酮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6):225-226.
论文作者:崔艳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患者论文; 剂量论文; 更年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功血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