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问题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体系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理论从新的时代特征出发,用新的视野,提出新的观点,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祖国统一等方面,[1]这些理论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要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尤其要注重研究和学习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
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的探讨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而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
一、党的文献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的逐步明确和深化
我党的文献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归纳概括经历了一个过程。1982年9月,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并强调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的十三大,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名称,并将这个理论归纳为十二个观点。十三大报告说,这个理论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必要条件、总体布局、国际环境等问题,已经勾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这里说的“理论轮廓”,实际上就是理论体系。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次做了概括,也是十二条。但这个十二条与十三大的十二条有相当大的差别。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比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它使这一理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体系。报告中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四大的这次概括,对全党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纲要》在十四大概括的基础上,对上述九大方面又作了进一步发挥,把它拓展为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政治保证、外交战略、祖国统一、依靠力量、军队和国防建设、领导核心等十六个方面一百个要点,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赋予它新的内容,报告中首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称为“邓小平理论”,并将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二、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不断探索
对于党的文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每一次归纳概括,人们都把它看作是理论体系。但这些文献都没有明确讲这就是这个理论的体系。这样,就给人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留下了空间,出现了研究很活跃的局面。
我国理论工作者在对邓小平理论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梳理出了多种体系。这些体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理论层次构成体系;一种是以理论观点构成体系;一种是以理论板块构成体系。[2]
这三种构建体系的方式又各有多种方法。以理论观点构成体系的方法中,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一块基石,两大支柱”构成体系。一块基石,即社会主义本质论;两大支柱,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一块基石、四根支柱”构成体系。一块基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根支柱,即初级阶段论、改革论、本质论、市场经济论。有人认为,应当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基本框架构成体系。有的论著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以三个方面的思想基础为先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包含的理论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严正的科学体系”等等。
而以理论板块构成体系的也不少。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哲学篇、战略篇、目标篇三大块构成体系。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基石理论、支柱理论、分支理论、应用理论四大部分构成体系。
至于从理论层次构成体系的不同方法,笔者有意对当前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情况作一重点介绍,以供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时作些参考。
人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时发现,邓小平理论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点,由于各自的思路不同,因而对邓小平理论体系构成层次理解和认识有较大差异,笔者根据长期的学习心得,将有代表意义的四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是“两层次”法
第一层次:邓小平理论的普遍原理。是由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构成,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观。
第二层次:邓小平理论的特殊原则。是系统论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
二是“三层次”法
第一层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全部内容的精髓和灵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建立、丰富、发展的哲学基础。
第二层次: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原则。它们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第三层次: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等。
三是“四层次”法
第一层次:关于哲学基础。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层次:关于理论基石。即全部理论的基础部分,是其它理论立论的前提。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三层次:关于政治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四层次:关于战略原则。即前三部分在社会主义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展现,回答在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四个基本领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要求。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理论等。
四是“五层次”法
第一层次: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层次:立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从这三大理论派生出来的。
第三层次: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的理论。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这些内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大厦的四大理论支柱,在上一层面的立论依据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
第四层次:目标模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三大领域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第五层次:战略思想。即带有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大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外交战略、祖国统一战略和组织领导的战略等。
以上四种方法,划分角度相异,各具特色,都能概括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又都能体现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四种方法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逻辑结构上的层层深入性,即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观点的新突破到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从邓小平理论的一般原理到实践方面的方针政治,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因而都比较合理。
运用一种好的科学划分方法,明确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的逻辑结构,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很有帮助的。上面列举的各种理论体系,都是理论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构思出来的,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都能为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当然,邓小平理论包罗万象,又是一门发展的、开放的科学,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其内容还将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人们对这一理论科学体系的认识和研究也将不断深化,提出更明晰、更易于人们掌握的构建方法。而且,要真正读懂读通邓小平理论,还得以《邓小平文选》三卷原著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著作为教材,既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又深入学习其各项具体理论,从“面”和“点”上更好地领会、掌握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正如江泽民所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也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善于把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学习,联系起来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如果我们党有一大批同志,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能够运用它们去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