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蝎子的繁殖技术_畜牧业论文

东亚非拉钳蝎的饲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技术论文,非拉钳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亚钳蝎为目前主养品种,又名马氏钳蝎,属蝎目,钳蝎科。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

一、繁殖技术

1.引种:挑选色正、光亮、活泼、个大、健壮有力的蝎子。宜在春、秋两季引种,春季温湿度适宜蝎子运输,密度大些也不会造成途中死亡;春末夏初引种便于当年产仔;而秋季引种繁殖的仔蝎来年长得快,死亡率低。

2.种蝎投放:母蝎一次交配可终生受孕产仔,但如次年失配,仍会影响产仔质量,仔蝎较弱且成活率低。人工养蝎宜年年投种,雄蝎宜为青年蝎,体强壮;年年更新,令其交配,避免近亲繁殖退化,投放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或7月份。

3.放养密度:要根据蝎龄、养殖方式和窝的设施情况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仔蝎3000只,青年蝎1500只,成年蝎800只,种蝎600只左右。每立方米放坯或砖瓦300块左右。(孕蝎300只为宜)。合群前一周内需分别喷洒同一气味的物质,以便投放合群后能互相认同。

4.蝎子的交配:雌雄比例为2∶1,即“二母一公”。一条雄蝎一次只能和1~2条雌蝎交配,特别壮的最多也只能交配3条雌蝎。之后,雄蝎要待3~4个月后,才能再次同雌蝎交配。一条雄蝎一年仅有两次交配期。在8~10年左右的寿命中,只有6~8年的交配能力。每次交配后的雄蝎有1%会自然死亡。蝎1胎可产20~40只左右,平均30只左右。

5.交配期和产仔后的养殖:蝎在交配、产仔期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其恢复体力,促使胚胎发育成长,雄蝎能继续与其它母蝎交配。雌蝎在产仔前进食量小,但要喂足喂好,以便在分娩时保持体力。产仔前不爱活动,产仔后在负仔期间一般不吃不动,只全神贯注地伸出两只触肢,竖起尾刺,保护着背上的仔蝎,这时,母蝎的感觉器官特别灵敏,反应相当敏捷。须保持安静环境,不要惊动,产后10天左右仔蝎离背后,母蝎开始觅食,应及时给其充足优质食物,使其迅速恢复体力,为再次交配和繁殖打基础。

大小蝎要及时分离,分离方法有三种:一种在繁殖后期,夜间进行观察,发现有前腹部干瘦的母蝎外出活动时,这即是繁殖后的母蝎,用竹镊或筷子将其夹出,如此连续进行几个晚上,就可将大小蝎分离开。此法适合小规模试养;另一种是饲养面积大、数量多的,可搞“自动分离滑梯”,将大小蝎自动分离开。自动分离滑梯是在大蝎池上建一个小池,小池高出大池25厘米,小池前边设一玻璃挡板,玻璃挡板与小池地面留一细缝,只有小蝎子能通过此细缝入池,从而使大小蝎分开;再就是将临产孕蝎或已产背仔的母蝎放进小瓶、盒进行单独管护,及时分离。

公母蝎分开:交配期过后公母蝎要及时分开饲养,并加强公蝎的营养。母蝎产仔1个月后,再将雄、雌蝎一起混养,重新交配怀胎,循环进行。

二、饲料

1.备食原则(1)蝎子喜欢吃(蝎子喜食含蛋白质高而脂肪低的体软多汁的昆虫幼虫)。(2)投入蝎窝内能较长时间与蝎子生活在一起,且又不污染环境。(3)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能满足供应。黄粉虫、蚯蚓、土元等较为理想,并易饲养繁殖。见下表:

2.饲料来源(1)诱捕A灯光诱捕法。灯下装一集虫漏斗,漏斗下口通入集虫箱,诱捕季节一般从谷雨至霜降。B食饵诱捕法。凡是阴暗潮湿并有食物碎屑的地方都大量栖息潮虫,所以在潮虫经常出没的地方,将搪瓷盆卧放到地下,沿口和地面相平,内放饲料、菜叶等,就能诱捕到潮虫。(2)人工培养A蚯蚓:挖一土坑,内放畜肥和土,引入蚯蚓作种,经常浇水使坑内潮湿,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定期挖出来,先用沸水烫死,切碎放于食盘上喂蝎。

B地鳖虫:是一类药用昆虫,砌浅砖池,池大小自定,池上部镶光滑材料一圈,防虫逃。池内填入10~13厘米厚的肥沃土,将采集的地鳖虫和卵蛸分别引入池内,池上加盖防雨遮光。池中土保持湿润,使卵蛸自然孵化,隔3~5日往池内供适量青绿饲料一次,视繁殖、生长状况,定期筛选,供各龄蝎自由采食。C黄粉虫:见《黄粉虫的饲养技术》。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最好用食盘与水盘,以免剩余后霉变导致真菌病发生。

(1)供食方法: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入,一般下午5~8点(即日落前)喂,供食要三看:一看蝎群的强弱,弱的多喂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滋补饲料。二看蝎群的新老,对新蝎要进行食性驯化。三看蝎群的蝎龄,按各龄蝎不同的生活能力和特点,选择饲料类型和供应量。

(2)投喂量:据蝎群大小和蝎龄,每天傍晚供食一次,保证出穴采食的蝎子都能吃到,防止猎食性残

杀现象产生。供虫类时,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歉”为原则,供组合饲料时,应以“限量搭配,宁歉勿余”的原则,以免饲料变质。

(3)喂水方法A用干净纸片或凉席吸水后放蝎窝上面。B用粗口瓶盛水,加入一条厚布条,布条一端放瓶内至底,另一端悬挂瓶外,水就会沿布条缓缓渗出。C将玉米芯浸水后放入蝎窝内。D水盘内放较光滑石子。E向局部潮湿区洒水,保持潮湿。

四、分季饲养管理

1.四季管护(指自然气温下)

(1)春管:春天气温变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暖。气温达到25℃以上时,蝎子夜间出穴活动较多,要及时给食,防止因饥饿互相残食,还要注意调节活动场地的土壤湿度。春天复苏后的蝎子有时有死亡现象,是因为冬眠前体内没贮备足够的营养,体质太差,或是雄蝎交尾后体质未充分恢复就进入冬眠。要克服“春亡”关,冬前需供给蝎子营养丰富的饲料。初复苏的蝎子,既要及时供食,但又不宜过早。因气温还低,蝎子的消化能力不强,过早给食反而会造成蝎子消化不良,腹胀死亡,一般5天给食1次。

(2)夏管:除供足食物外,要注意检查安全和防止病虫害。立夏以后解除防寒保暖措施。芒种后进入蝎子最适宜的生长发育阶段,进食量、活动量、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食、水要供足。小暑后各龄蝎生长发育最旺盛,雄蝎准备交尾,雌蝎准备产仔,这时要以活食、肉食为主,雨季要勤投料,少投料,注意通风换气。

(3)秋管:八九月份产出的幼蝎入冬前要做好分群工作,霜降后,蝎子即将冬眠,冬眠前一个月,采食量明显增加,这时要喂质量高的饲料,增强体质,贮备体内能量,以便越过漫长的冬天。

(4)冬管:霜降后,蝎子停止活动和采食进入冬眠。注意防冻,用稻草将蝎窝围住,还要注意防止老鼠、蛇等进窝内残食蝎子。

2.不同蝎龄的管护

(1)幼蝎:刚离开母背的小蝎,食欲大振,投食要保质保量,以免互相残杀。2龄小蝎死亡率很高,其饲料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注意适口性、可采食性。一般投喂小黄粉虫、小地鳖虫、蝇类等为好。若一切条件正常,离母蝎40天左右进行二次蜕皮(在9月)。这时若不喂足,会产生已蜕皮的吃掉未蜕皮的,未蜕皮的吃掉正在蜕皮的或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这阶段将蝎喂饱,是提高越冬成活率的关键。

(2)成蝎:蝎经6次蜕皮,便进入成蝎阶段。这时供料以肉食为主,还要增加供料次数。7~8月母蝎陆续产仔,成蝎要雄、雌混养便于交配。母蝎产仔时环境要安静,交配后的公蝎要分开喂养。仔蝎脱离母体能捕食后,要注意仔母分离,母蝎产仔的适宜温度一般在33~38℃之间。

联系电话:0311-5815436

标签:;  ;  

东亚蝎子的繁殖技术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