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平同志在上海市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上论文,精神文明论文,在上论文,海市论文,创建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今天的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场会开得很好,内容很丰富。刚才,大家看了南市区开展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的录像片,听了南市区委和董家渡街道、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很好的经验介绍,还要现场参观董家渡街道在老城区创建精神文明的实际情况。这次会议非常好,非常及时。
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奋战1999年,以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决定》和最近召开的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目标,认真总结和推广老城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不断创新,加快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步伐,使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与此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推进和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结合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以安居乐业为主要目标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经过各区县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包括老城区在内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创建,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了整体创建、地区覆盖的良好态势。社区综合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上海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社区功能得到强化,为把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已经建成32个市级文明社区,558个市级文明小区,1000多个区级文明小区, 提前实现了市委提出的“到本世纪末,上海要有三分之一的市区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的奋斗目标。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创建正在向文明城区的方向延伸、发展,成为上海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重视,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我们每次开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各区县、委办局来的人多,也很齐,说明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确很重视,积极性很高,有了这种积极性,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上海的精神文明创建包括老城区的创建,发展还不平衡。从老城区的现状看,基础设施比较差,绿化面积小,房屋结构相对陈旧,住房成套率比较低。全市属于保障型的二级旧里的房屋还有1900万平方米,房屋质量较差;属于改善型的一级旧里和老公房大约有1亿平方米,还有一部分简屋尚未拆除。 因此,相对新建城区而言,老城区的创建要求高,难度大,与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从全市的文明社区创建的情况看,10个中心城区的76个街道,有近50个是老城区街道,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多,但有些区的老城区街道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进展缓慢,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所有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上海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既是创建的难点,更是创建的新的增长点。我们上海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继续推进,要在本世纪末向上海人民、全国人民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满意答卷,使二分之一的市区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就必须一定要搞好老城区的创建。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推进老城区的创建,是搞好我们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整体推进,系统发展,全面覆盖,提高上海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首先,要充分认识老城区创建在上海整个精神文明创建中的地位。要从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从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文明城市的高度来认识推进老城区创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上海既有一定数量的新城区,又有相当数量的老城区;既有新建住宅区、新村地区,又有老公房和二级以下旧里地区。如果我们的眼睛光盯着新城区、新建住宅区,新村地区的创建,不注意推进老城区、老公房和二级以下旧里地区的创建工作,我们就不可能做到全市创建水平的整体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地区创建的全面覆盖,那么,生活在老城区的老百姓也就会不高兴、不满意。也就不可能全面落实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任务。对此,各级领导一定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要加强对老城区创建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要有推进老城区创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老城区创建不上去,就会拖全市后腿的责任感。要象南市区的同志们那样,象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同志们那样,发扬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扬敢于碰硬、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精神,发扬同创共建、团结拼搏的精神,团结和带领老城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去开拓精神文明创建的新局面。
第二,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出发,来推进老城区的创建。这些年我们上海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面也有老城区人民群众的一份功劳,和他们的理解、支持、参与、奉献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我们应当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投入来推进老城区的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使他们得到实惠,受到教育;使他们在老城区看到新希望,在老房子享受新生活,从而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来。在这方面,董家渡街道的同志们为我们作了表率,他们想居民群众之所想,急居民群众之所急,走出了一条在老城厢创建文明社区的新路子,做到街坊小区老而不脏,居民住宅旧而不破,公用部位小而不乱,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由于创建工作做得好,不少小区的房租收缴率达到100%,这是很不容易的, 由此说明了我们的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我们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会大大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
二、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加快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
首先,在推进老城区的创建中,保持积极进取、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墨守陈规,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乘势而上,发扬一种敢于拚搏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在推进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我们老城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向新的水平。老城区创建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南市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坚定“超常规发展”,不拖全市后腿的信心,他们提出了老城区创建文明社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到本世纪末全区5个街道基本建成文明社区,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坚定负重奋进、知难而上的信心,把创建的重点放在80%的二级以下旧里地区,将开展公用部位整治、改造和见缝插绿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文明形象的重点工作来抓。三是坚定联系实际、争创特色的信心,老城区创建需要拼搏进取的开拓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围绕安居乐业的总体目标,既有共同要求,又有各自特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南市区和黄浦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联系实际,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老城区创建新局面。
第二,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在推进老城区的创建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想在前面,干在前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这一点,在当前的推进老城区创建的工作中,尤为重要。南市区委的领导小年夜还和老城区街道的同志们一起商量指导创建工作。董家渡街道的党政领导与社区在职党员一起,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一年中先后发动1万多人次,清运各种垃圾近千吨, 使老城区发生了新变化。这样的事例,在全市的老城区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老城区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今天老城区创建的可喜局面。这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的。
第三,创建活动要贵在坚持,扎实工作。推进老城区创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一定要锲而不舍,埋头苦干,切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要象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要找准老城区创建的切入点,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急、难、愁”问题入手,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老城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每年办成一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豫园街道开展的“我为居民做点啥”,从沟、管、路、灯、水、电、煤等新开门七件事抓起;黄浦区南京东路等老城区街道围绕安居乐业,实施公用部位整治改造,搞好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再就业工作等等。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只要扎实工作,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前进了一大步,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增进了我们与群众的一份感情,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加大力度,走出一条推进老城区创建的新路子
推进老城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既要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具体的创建目标变为老城区人民的实际行动,又要有从各个老城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坚持创建标准的前提下,从各个老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老城区创建的新路子。
首先,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各自地区的创建优势,做到分类指导。老城区在创建方面有它的难处,但也有老城区自己的优势。比如,老城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有比较齐全的群防群治等管理网络。老城区的居委主任有的做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有的甚至做了几十年,对各种情况非常熟悉,对搞好社会治安、融洽人际关系,做了很多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优势。老城区创建一定要软硬结合,扬长避短,用软件上的优势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并影响和带动硬件设施的建设。向管理要效益,向教育要效益,是发挥创建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希望同志们都来做好这篇文章。
第二,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老城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我们考虑问题、采取措施、提出对策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刀切。要在坚持创建标准的前提下,提倡和鼓励不同类型的老城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南市区开展的“七彩双休日”、南京东路街道开展的“星级文明楼幢”、董家渡街道开展的“文明弄”等创建活动,既具有鲜明特点,群众又乐于接受,对于丰富老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具有积极作用。
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不仅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也要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老城区的创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按照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在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在改造环境、美化生活的同时,致力于培养人的文明举止,塑造文明形象。要通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创建活动,向居民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科普教育和文明市民规范教育,大力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建立社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关系。增强公益意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素质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组织的同志们,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引导、宣传、教育群众,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学科学,用科学,反对伪科学,假科学。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在努力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第三,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老城区创建的步伐。各区区委、区政府要把推进老城区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实现老城区创建文明社区从点上突破到全面推进。各街道社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实际,提出具体的创建规划、目标和要求,并落实创建措施,一步一步地推进,扎扎实实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市容、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创建中的作用,使条的职能在块里得到体现,条的作用在块里得到发挥。各区都要保证必要的创建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对老城区街道创建文明社区,从政策上、资金上、工作指导上予以倾斜。
要重点抓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文明弄、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系列创建,使这些创建载体组成一条“发展链”,相互衔接,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使老城区的创建做到居民全覆盖,地区全覆盖。
市、区两级文明办要做好推进老城区创建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老城区创建的分类指导。继续加强老城区文体设施建设,深化社区志愿者活动,发掘社区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既要坚持推进,又要善于推进,要十分注意总结广大基层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加以推广,促进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同志们,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上海在本世纪末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分满意答卷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老城区的创建活动,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很有意义的工作,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市人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巩固和发展创建工作的大好局面,逐步实现地区创建的全面覆盖,满足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念,扎实工作,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目标,结合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老城区的精神文明创建,以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