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先秦道家的哲学观点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它的世界观“天道观”,将无为和有为两种观点转化到了认识社会、认识个人中,最后提出了道家的哲学特色—精神诉求,让俗人得到自我解脱,得到放松,返归自然,对后世的哲学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老子、庄子、先秦哲学、精神诉求
中国的先秦时期道家哲学发端就是老子,收尾就是庄子,被称为老庄哲学。不过老子跟庄子他们两个之间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只是思想观点相似,代表着一个思潮。老子对中国哲学的最主要贡献就是他拉开了中国哲学的大幕,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家,标志着中国哲学的起点。老子的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他推倒了传统天命观念的宗教的权威,树立起哲学的权威并且提出了哲学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天道。天道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哲学理性的一个觉醒,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道”才是宇宙万有的本根;天道观的提出标志着哲学对于神学的胜利,标志着理论思维繁荣的时代的到来。
一、“以道观物”即用“天道观”来解释世界。它不问世界是什么,而只描述世界怎么样。
1老子把“道”分为两种状态即:“道”有一个潜存的状态被称为“无”,无生有;一个是显在的状态,那就是有。这两种状态统一在一个大道里面,是大道的组成部分,“大道”其实就是动态的宇宙观。“道”其实就是一个没头没尾的运行过程,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的世界观。这个“没头没尾的过程”论断的提出就把世界从哪里来的问题从我们的哲学视野中消除了,认定了世界它是从来就有的,不过是从显在转入潜在,它是万物没有成形那个潜在的状态。万物能够表现出的那就是有限,有限是相对于无限来说的。老子的“物”是指道显现出来的万事万物,道和物是有两重的关系:一个是发生论,讲道生万物,即道是在有形的事物之前它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发生过程,也就是“形而先学”。世界的“有”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归根到底是来自“无”,“无”是没差别性的所以世界是单一性、统一性,是与多样性的一个统一。另外一个是本体论,讲道在物中,即道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物,它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也就是“形而中学”。
2、庄子在老子的哲学观的思想上摒弃了“形而先学”的论断,继承了“形而中学”的论断,也即庄子只讲本体论而不讲发生论。庄子把“道”称为“大全”即一切皆在道中,道在一切中;他又把“道”称为“大化”即一切皆在变化中。现实事物是大化之中的小化,是“道”总的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小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道论世”即以道的观念认识社会。
1、老子用“道”的观念认识社会。在他认为社会分为理想的社会和不理想的社会,理想社会就是合乎天之道的社会,社会是公平的,他称这样的社会是“小国寡民”;另外一个就是不符合“道”的社会,就是人之道的社会,社会是不公平的,他所处的社会就是人之道的社会,是被称为乱世的社会。他对人之道的社会提出了改造意见:其一就是说统治者不要骚扰老百姓;其二统治者要低姿态不要盛势凌人;其三就是要统治者要为老百姓着想。这些意见体现了老子的政治哲学的思考。
2、庄子更极端用“道”的思想论说社会。他认为理想社会中人就要直接回到自然状态“人与万物并,人与禽兽居”,这是他认为的道家式的和谐。他认为乱世是不能进行改造的,乱世能保住自己不容易了,在乱世中提倡的人生哲学“明哲保身”。
三、“以道论人”即以“道”的观点谈个人。老子和庄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大体一致。他们把人分为两种人格:圣人、俗人。
1、老子认为:所谓圣人体现天之道的人,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和体验者。老子认为圣人只为肚子着想而不为面子着想,这类人就要清心寡欲,对需求要有限度,如果为面子着想的话人就有了贪欲,有了占有欲社会就开始有了不公平了。所谓俗人都是疏离大道的人,这样的人自以为是,为欲望所驱使,没有“道”的追求也不明白什么是“道”。
2、庄子认为圣人是一种“道”的皈依者,“道”的信仰者,他不再强调“道”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更强调“道”是人的一种精神故乡。要回到“道”里去你就逍遥了这种逍遥叫做心游于无物之初,所以庄子强调逍遥就是对“道”的信念、信仰。他将俗人成为众人,众人和圣人之间的区别就是世界观不一样,圣人是“以道观物”的,而俗人是“以我观物”的。俗人站在小我的立场上看待世界,夸大事物的差别,看出了生、死、利、害、美、丑,这些都是俗人的狭小眼光造成的。俗人就无法回到“道”的精神享受之中,这些种种的精神困惑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找到“道”的原因。
四、道家的哲学观特色---精神诉求。精神诉求用三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无为,即在“道”的面前要顺道而行就好;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驰,要放松。所以道家哲学它是一个使人放松的哲学,不要为小我着想,要看得远一些。从道法自然中引申出来的价值取向就是鼓励人们到山林里去修行,因为那里离自然很近,在自然中体味自然有大美而不言。道家哲学是一种非常态下的安慰系统,它教会人们学会放松,不要紧张,该撒手时就撒手,不要把小我的诉求看得太重,一切从大道的眼光看那就什么都能想得开了。
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先秦道家哲学观进行了分析,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的哲学观念是有重要的影响的,尤其是在王朝的统治中也利用道家的哲学观念进行着政治统治活动,这种政治统治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裘敬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哲学论文; 社会论文; 道家论文; 老子论文; 庄子论文; 中国论文; 圣人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