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几年来,超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蓬勃的升起,目前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在众多的超高层建筑中,尤以综合办公建筑为主,综合办公建筑的标准层平面设计要点很多,在进行建筑时要格外注意。本文以此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并详细分析介绍了标准层内几个重要服务空间的设计要点,希望能为我国未来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标准层的平面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为城市各项建设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这就造就了一系列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又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提升,超高层建筑已经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出现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它的建造和发展不仅代表着当代建筑行业是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更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最近二三十年来,超高层建筑越来越能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且综合性办公建筑在一系列的超高层建筑建造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标准层平面设计规范要求。因此,只有掌握好标准层的平面设计要点,就能保证整个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质量要求。
一、相关概念
1.超高层建筑
世界各国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概念划分是不一致的,在1972年举行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中,是第一次按照层数将高层的建筑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把40层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近几年,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发现,我国将超高层建筑定义为10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2.超高层综合性建筑
超高层综合性建筑,它是一种城市建筑的主要类型,简要定义就是超高层建筑组群是由许多实用功能的空间组合而成。它内部包含很多的功能空间,并将各个功能主体有组织安排在竖向空间中,按照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安排,这样能最大化的使用城市紧缺的土地资源,并能使人们对于多样化的使用要求在同一空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此外,还可以通过地下通行通道等其他空间来实现与周围其他建筑的联系,最终形成一个便捷、统一的城市功能管理系统。
3.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
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主要就是指超高层的综合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办公,同时还包括其他辅助的功能空间,它是目前全世界,包括我国超高层建筑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
4.标准层
如果把超高层建筑看作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平面叠加,这些平面就称之为标准层。从不同的方向划分,标准层的构成要素也是不同的。从功能学的角度进行划分,标准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服务部分和受服务部分两部分内容,服务部分包括电梯、茶水间、卫生间等众多的供人们活动的辅助服务空间;受服务部分则就是人们工作活动的主要空间。从结构学的角度进行划分,标准层的构成要素主要就是核心筒和框架两部分内容。核心筒就是整个标准层的核心部分,有垂直交通系统和各设备、各辅助空间等,它具有用来抵抗大部分水平向风荷载等功能;框架结构则是指用来抵抗大部分竖向荷载的结构部分,主要靠梁柱支撑。
二、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分析
1.使用效率
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的很大一部分空间是用来办公,办公空间所占的面积大小是用使用效率来进行表示的,办公所使用的面积和走廊面积之和占标准层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就是使用效率。
一般情况下来说,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建造的合理性,标准层的使用效率会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根据以往调查发现,在100至200米的范围内,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的使用效率约为85%左右;在200至300米的范围内,标准层的使用效率就降为80%左右;而在300至350米的时候,标准层使用效率更降为60%~80%;同样,400 米以上的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使用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但是,往往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标准层总的建筑面积也会扩大,所以办公使用的面积并没有因为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梯系统
首先,对于标准层内电梯数量的安排,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指标,然后进行合理的估算。这几个指标主要包括:电梯的负载率、实际工作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人员的密度、平均运行的间隔时间以及高峰期的时候在5分钟的输送能力。其中各指标必须参考所建造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实际要求情况,除了电梯的负载率和实际工作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规定设为80%。
其次,对于电梯系统中是否设置空中转换层,这也要根据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进行安排。经过调查发现,对于400 米以上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在标准层的平面设计中,一般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空中转换层;而对于300至400米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中,只有一半的超高层建筑在标准层平面设计中安排了空中转换层;而300 米以下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我国目前只有富力中心安排设置了空中转换层。
最后,对于电梯分区的研究,不同的建筑高度也应做不同的安排。因为350 米以上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中都使用了空中转换层,所设置的分区数量一般为6至8个;250至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则会安排5至6个;对于150至250米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设置的数量则会更少,每个分区的电梯主要服务10~15层标准层;而对于100 米的超高层建筑,则只需要设置2个垂直分区,每个分区也服务10~15层比较合理。
3.各辅助服务空间
3.1公共卫生间
对于标准层内公共卫生间各洁具的数量,必须要参考标准层内男女办公人员的数量。一般标准是,对于男洗手间,小便器要按照每30个人一具设计,大便器要按照每40个人一具设计;同样,对于女洗手间,便器一般按照每20个人来设计。对于洗手盆的数量也要合理设置,一般每个卫生间洗手盆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卫生间面积一般是和使用面积均衡在1:8 的比例范围内。此外,厕位隔间的门一般都是内开门,隔间大小应该在1米左右。并且,还有很多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设置VIP卫生间,VIP卫生间应具有座便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配有淋浴间。此外,注意不要忘记设计残疾人卫生间。
3.2茶水间
为了保证一个较高水准的办公建筑,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中各标准层必须要配备茶水间,茶水间占地面积不大,一般为3至5平方米左右。
3.3空调机房
空调机房在整个核心筒的占地面积中,算是辅助服务空间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系统。一般情况下大约占标准层面积的1.5%,空调机房内部还应设置其他相应的管道部分。
3.4垃圾井道
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中应该设置少数的垃圾井道,如果没有垃圾井道也要安排一些垃圾收集点,确保定期对垃圾进行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超高层建筑在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它的建造和发展越来越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在综合办公建筑在超高层建筑的建造中占据主要位置,并且要想保证高质量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就必须要重视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因此,未来相关企业要想做好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建设工作,必须重视标准层的平面设计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总体建设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范跃虹、黄宗襄、林振声,《超高层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施工与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彭伙水,《超高层框筒结构写字楼楼面结构与楼层使用净高的优化》, 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2009.
[3]何锦超,《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100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翟国强,《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理念——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CBD 超高层建筑国际招标方案的评析》,建筑学报,2006/05.
论文作者:邹晓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建筑论文; 标准论文; 高层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平面设计论文; 综合性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