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耀:实验室的将军_太阳能电池论文

蔡金耀:实验室的将军_太阳能电池论文

蔡进耀:实验室里的将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室里论文,将军论文,蔡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我们到达中国台湾台南县宇通光能的工厂时,蔡进耀戴着安全帽正在和同事讲话,还是他一眼认出了我们,招呼着我们进去。工厂尚在施工中,外立面是纯正的天青色,蔡进耀告诉我们,这是他最喜欢的汝瓷的颜色。“你们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定要好好看看汝窑的瓷器,现在全世界只有70多件了。”汝瓷被誉为青瓷之首,就在于它的颜色“光亮透顶,如雨过天晴”。崇尚自然的蔡进耀,中意这种纯净的颜色也在意料之中。

关于蔡进耀,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他在公司益通光能上市的首日,股价攻破千元大关时,他没有开香槟,也没有举办Party,倒是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一起吃泡面。对于蔡进耀来说,当年从德国学成归来,台湾还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太阳能产业的时候,他因为个人兴趣而投身于此,如今能够盈利已然是一种“福祉”。所以即使受益于当前最火爆的光伏产业,也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是在他身上没有半点“富翁”的气息。听说我们第一次来台南,采访结束后,他还亲自当起了导游,开车载我们到台南市去品尝当地最著名的小吃。

光伏之缘

蔡进耀出生在台南县楠西乡,楠西乡位于阿里山山脉尾棱地带,以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这里盛产水果,曾经有一条长达7公里的道路,两旁都种满了芒果树,被称为“绿色隧道”,这些都存留于蔡进耀儿时的记忆里。他的父亲是裁缝,家里非常重视教育,他和弟弟都考取了电机专业,都拿到了博士学位。1991年,蔡进耀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是德国贝克勒奖——贝克勒奖有“太阳能界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Bloss生前的“关门弟子”。

1996年,蔡进耀离开德国,回到台湾。不过在当时,与大陆情形类似,台湾对于太阳能产业也是完全没有概念。蔡进耀还记得在德国留学期间参加了全世界最大的光伏会议,与会者有几千人,太阳能领域在学术范围内已经讨论得如火如荼了,而市场却还是一片空白。直到1997年,日本决定推一个new sunshine的计划,即为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家庭补助50%的初装费用,然后逐年下调,整个日本的市场才发展起来。后来加上德国以及西班牙等国政府的推动,才有了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所以蔡进耀最初回台湾是打算做科学研究的,可是很多学校却拒绝了他。后来他来到台湾“中钢集团”,从事跟光电相关的研究。在“中钢”的那段日子是很舒适的,每天有很多闲暇时光可以养鸟看花,蔡进耀已经打算在那里退休养老了。可是,也许是这个时代选中了他,让他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从而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本来是在研发部门的蔡进耀,也去帮助投资部门做一些事情。“中钢”的投资部门相当于现在的VC,看一个项目的时候,不仅要看技术,还要看投资模式,还要懂财务等。蔡进耀渐渐地对这些也萌生了兴趣,慢慢了解一个公司该怎么操作,从哪里募集资金,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保证成功上市。在一次机缘巧合中,蔡进耀遇到了基益集团的董事长吴士章,吴当时愿意投资做太阳能产业,两人一拍即合。

2001年12月,益通光能正式成立。从此,蔡进耀也就与养鸟的休闲生活彻底告别了。1998年,以生产高级测量仪器起家的茂迪集团成立了光电事业部,成为台湾第一家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台湾开启了光伏时代。而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后来随着尚德的上市,以施正荣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财富新贵,开始走向舞台前端,受到中国大众的疯狂追捧。

刀光剑影的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于21世纪初刚刚兴起,从长远看来,因为新能源的概念,这个产业必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中国政府也于不久前,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出台了补贴政策,承诺为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至多达成本一半的补贴。虽然这种补贴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但是因为其重大利好指向,已经推动全球的太阳能公司股价飙升。因为太阳能这个新兴产业能够发展,无一不是依赖于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

政府的扶持加上“股神”巴菲特的刺激,使得无数人与无数资金蜂拥至这个行业,推动这个产业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在光辉的背后,也暗含着无数漩涡与陷阱,使得那些一时头脑发热梦想着一夜暴富的企业,纷纷倒在自己编织的巨大的泡泡中。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催化剂作用,更加速了一大批企业的死亡。有资料显示,至2008年年末,中国国内有超过300家组件企业倒闭。光伏产业至今依然处在诸侯混战的时代,在这一两年间,一场规模巨大的行业整合运动一定会到来,毋庸置疑,只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无限融资能力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台湾的光伏产业与大陆几乎同时起步,也各自找到了自己在产业链的位置。纵观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最上游是硅原料的生产,核心技术基本都把持在欧美厂商的手里,而且他们不愿意外传技术;其次是硅片(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的生产;然后是位于这个产业中游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之后是光伏的系统以及应用集成,市场的应用基本在国外,中国大陆的产品90%以上都出口国外。

在整个产业链中,大陆最先发展的是组件这一部分。因为组件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最低,主要需要的是人力成本,中国大陆刚好有这部分的竞争优势,于是率先发展起来。而台湾地区最早则是在电池领域里领先,因为台湾有着传统优势,即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光伏电池需要半导体制成,台湾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蔡进耀说,“台湾的很多专业已经很规模化了。比如你在这个工厂里看到的无尘室,进去之后要穿无尘衣服,这件衣服需要有人天天洗。而早就有公司专门做无尘衣服的清洗工作,他们同样也给台积电洗也给台联电洗。所以,台湾首先在光伏电池领域发展起来是有先天优势的,是与半导体产业紧密结合的。”

在海峡的这一边,开始做模组的企业,后来也自己研发做电池,比如无锡尚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商,然后再做系统。而像少数企业如江西塞维LDK则把目光瞄准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原料的生产,它的成功上市激励了又一批企业转身投入到多晶硅的项目中来。而全世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也就七八家,中国大陆去年就一下子冒出了六七十家企业上马多晶硅项目。又是个令人堪忧的现象。

台湾企业最近则疯狂迷恋上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在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附上非常薄的感光材料制成,一旦解决了其转换率的问题,则可直接替代晶体硅电池,从根本上解决硅原料短缺这个行业的瓶颈。从2007年开始,台湾有不少企业斥巨资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包括联华电子这样的传统半导体企业,以及友达光电这样的面板生产商等。

现在蔡进耀领导的宇通光能则是由益通光能和另外几家合作企业在2007年转投资而成立的公司,专门做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和生产。大陆像尚德这样的企业也于去年开始进军这个领域。那么,在这样一片诸侯混战的局面下,蔡进耀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他哪来的信心可以最终脱颖而出?

环保车的天窗

蔡进耀的车是丰田的一款混合动力汽车,他深以为傲。“你不亲自开,就体会不到它的技术有多棒。我在离红灯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就根本不用加油了,靠滑行就可以滑到红灯处”,他兴奋地说,“给你们算笔账,普通的车型1升汽油跑6公里,我这个车能跑12公里。我的车只要跑到12万公里,就比别人省掉1万升汽油。在台湾,1升汽油最高的时候达到三十几元(新台币),就省了三十几万。可能我的车最开始贵二十几万,但只要跑到9万公里以上就把成本跑回来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混合动力汽车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你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现在奔驰、宝马和通用三家组成联盟,一起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奔驰和宝马是世仇啊,怎么会联盟?这说明未来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不联盟就要遭到淘汰了。”

当看到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上的强势后,蔡进耀意识到,下一代的丰田车,一定是上面装着太阳能电池板的。于是他就把这个契机当成自己的切入口。

“在这个产业里,你一定要看到产业的特质,然后你要发展出自己的利基点。即使现在不是这样,也要让最后变成这样。任何产业都是一样。在日本,曾经有一个岛,政府鼓励人们,要在这个岛上创造点什么。当地人聚在一起,就讨论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岛上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好吃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大家都失望之极。最后一个人说,我们这个岛真穷,看来我们就只有黑夜了。他的话突然启发了另外一个人:‘黑夜!最适合看星星了。我们可以吸引游客来我们岛上看星星!’结果,那个岛现在果然变成了全日本最受欢迎的看星星的岛。所以,你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使黑夜也有能发挥的地方。”

蔡进耀是先想到了市场,找到了自己的利基点。而一旦确定了利基点,则要开始行动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靠一家企业来做。蔡进耀开始联合其他伙伴,来打通这个产业链。

他开始联系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天窗公司伟巴斯特——现在所有的奥迪车,上面都装有其生产的太阳能天窗,联合台湾的汽车零配件厂商裕隆,台湾最大的天窗公司信昌,以及宏基,组合一个公司叫生耀,来做组件。后又与美国最大的组件公司史拜尔合作成立生耀明公司,主要做组件和系统。为什么选择史拜尔,是因为蔡进耀认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终究会在美国,而组件和系统又是最本土化的一个部分。而在产业链上端,则选择与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厂商合作;薄膜这部分,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由益通、光宝、神通汉民四大公司所投资的宇通光能。

这种联盟政策是台湾市场所特别推崇的。在台湾,最有市场活力的是无数的中小企业,因为每个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他们从诞生那一天就把“联盟”看成是天经地义的战略行动。大家互助互惠,推动产业共同发展没有互相猜疑,只有各取所需。

“我自己来看这个产业,现在比较喜欢用另外的角度,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角度,其实每个公司个体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流行病学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发现一种流行病,比如说SARS,它到了一个时候是一个高峰,然后降到一个点的时候就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而这种病毒,是不可能把它要攻击的人全部干掉的,因为干掉之后,它自己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一个自然的机制。所以,把竞争对手搞死了,自己也就死了。你赚别人的钱,也要让别人有的赚。”蔡进耀说。

小吃店的哲学

台南的小吃特别有名,我们来到当地一家有着90多年历史的“度小月”,品尝著名的担仔面。这家小吃店到现在已经传到了家族的第三代,全世界的人都慕名而来。

“小吃店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灯光、气氛,而是口味。你知道米其林最近评的三星级的饭店,在日本而不是在法国。以前要评三星,评审都要进去看看你的用餐气氛,你的餐具,你的卫生等等。这次评的这个日本饭店,连厕所都没有,评审就尝了食物,就决定把三星评给它。厨师是一位八十几岁的老师傅。这就是价值。做企业也是这样。对于我们这个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永远都是技术。”

“我最近常常跟人家提到管理这个概念,台湾的很多公司都会说,‘我这个管理是台积电管理’。他找了一个台积电的厂长,公司就变成台积电管理了。这就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如果今天由台积电自己来做太阳能,那你一定就输给他了嘛。第二,当台积电刚刚成立的时候,他有没有说他用的是台塑管理?可见,管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当企业体系越来越大的时候,所引申出来的。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自己要去发展,要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企业经营方面,蔡进耀始终笃信技术至上的原则。

在过去的半年里,由于多晶硅的价格大幅滑落,一度因为成本优势而大兴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遭遇了寒冬。施正荣也表示,多晶硅将拥有高效率而低成本的优势,薄膜在短期内挑战很大。因为与多晶硅电池平均15%~17%的转换率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仍在7%左右徘徊,前景的确堪忧。

对此,蔡进耀这样看,转换率至今依然未达到7%的应该说没有市场了。日本政府刚刚宣布,不再给低于7%的企业提供任何补贴。但是这不代表整个行业没有希望了。全球最大的薄膜电池厂First Solar的薄膜太阳电池转换率为10%,他们在今年已宣布发电成本降低到每瓦1美元,每瓦1美元是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一直不停努力的目标。而这个成本在未来还有下降空间。宇通光能现在转换率已经达到8.5%。宇通是台湾第一家成功产出转换率8%的堆栈式微晶硅(Tandem)薄膜模块,并且量产的企业,而他们今年的目标是9%。

作为这个行业的企业家,蔡进耀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踏实之心。他当然懂得融资的重要性,也不会不知道如何去炒作自己的企业,然而最终他还是更喜欢躲在实验室里把转换率的数字提高再提高,不忘当年求学时的严谨和创业时的勤奋。“Practice makes perfect.”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人物经历

[1991]

蔡进耀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是德国贝克勒奖——贝克勒奖有“太阳能界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Bloss在生前的“关门弟子”。

[1996]

蔡进耀离开德国回到台湾,进入台湾“中钢集团”从事光电相关的研究。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他遇到了金易集团的董事长吴士章,吴当时愿意投资做太阳能产业,两人一拍即合。

[2001]

12月,益通光电正式成立。

[2007]

益通光电和另外几家合作企业投资成立宇通光能专门做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和生产。

标签:;  ;  ;  ;  ;  

蔡金耀:实验室的将军_太阳能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