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课程的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树”平台为例论文

基于混合式课程的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树”平台为例论文

高教管理

基于混合式课程的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
——以“智慧树”平台为例

张华平1,陈蓉蓉2

(1.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0;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摘 要] 混合式学习课程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课程。本研究基于学院在“智慧树”平台进行的混合式在线课程的引进与实践,对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历程与教学教务管理相关经验进行梳理,发现高校混合式学习课程的建设与其对应的教学教务管理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具体表现为混合式学习混合多模式、课程更新快等特点与教学教务管理固化、死板陈旧相矛盾,教学管理难以跟上课程更新步伐等问题。对此,笔者基于对混合式课程的教务管理系统提的研究提出配备相关人员,规划细则等相关建议,试图进一步推动混合式在线课程建设,规范混合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教学教务管理;“智慧树”平台

传统教学以单向教授为主,生硬僵化,该方法使学生只知死记硬背,频繁的教育改革也难以化解这一课堂教学的痼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线学习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它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传统的角色与地位,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但在线课程同样存在缺陷:学生在机器前伏案学习缺乏与教师有温度的互动与交流;长期面对电脑屏幕,学生极易出现疲惫状态导致半途而废。伴随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习理念的转变倒逼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线上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学习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空间,线下的课堂活动又不失传统课堂面对面交流的璞真与精髓,混合课程将传统性与现代性两者杂糅,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使该模式成为大学实施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也被世界各国的企业和学校运用在培训、教学中。

目前,我国磷复肥工业形成了独有的产业配套优势,特别是伴随复合肥发展的农化服务已成体系,这正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短板,因此国内企业应认真调研,采取横向联合协作,带动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拓宽合作领域。此外,积极加强同国外行业协会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外,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使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转变。以往教学管理死板僵化、缺乏针对性,显然难以有效推动混合式学习的顺利开展,也难以应付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教务质量管理问题。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需要一流的教学教务管理,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教务管理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把控与保障。混合式课程作为本科教育中新兴的课程类型,良好的教学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部分。那么,混合式学习课程的出现对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有何影响?为适应新型的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教务教学管理应从何下手?

一、混合式学习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99年,IBM的公司培训就开始规划Basic Blue for Manager的混合式课程,此举使IBM员工在短时间内的学习取得较大收获,结果也证明该培训模式的有效性。自IBM后,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企业管理和教育领域中掀起热潮,研究其设计方案与流程的学者愈来愈多,如巴德尔·克翰(Badrul H,Khan)提出的八角框架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出现加速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混合式学习在高教界的发展

混合学习的模式先是被各大企业、培训机构研究开发,随后才受到高校学者的关注,典型代表是2003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Duisburg-Essen)教授迈克尔·克尔斯(Michael Kerrse)及克劳迪娅(Claudia De Witt)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的3C模式。[1]同年,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学者拉塞尔(Russel T)及查尔斯(Charles R)从学习活动、学生、教师三组件上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的一般模型。[2]

(二)混合式在线学习在中国高教界内的应用与传播

不仅仅是高等教育,混合式学习的课程建设与应用已渗入各级各类教育当中,我国研究人员曾在中国佛山一所中学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环境设计和搭建实验,发现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更有效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4]

试验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张北县喜顺沟试验基地进行。基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北纬 40°57′~41°34′,东经114°10′~115°27′,海拔 1 400 m,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5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日照时数2 897.8 h,全年活动积温2 448℃,年平均7级以上大风日数30 d左右。全年无霜期90~110 d,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少雨、无霜期短是主要的气候特征。

(三)混合式学习在其他教育领域的运用

自2003年始, 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各级各类高校响应政策开始建设网络课程,并引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实现混合式学习。2012年,伴随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的发展,网易和爱课程网两大网站共同推出“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掀起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潮。因此2012年也被称之为慕课元年。[3]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方式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取得可人成绩。

2003年12月, 何克抗教授在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指出“所谓混合学习 (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5]由此可见,混合学习是针对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不足,通过使其相互补充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混合学习是突破传统课堂时空局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其价值是由单向知识技能传授向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实践的融合教学转变,核心是开发能够统领教学的在线课程。

二、混合式学习的内涵特点

(一)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研究者通过梳理该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可知,其应用涉及企业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课堂教学几大板块,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具有针对性, 应用更为广泛, 扩展模式也日趋多样。

(二)混合式学习的特征

最后,混合式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8]混合式学习的蔓延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混合式课程的研究本质上是对信息通道的研究。传统的知识获取来源大多来自于教师、个人经验、书本等途径。如今,互联网扩充了人们学习的通道,知识社会的学习升级为一场获取信息的竞赛,信息一定程度上决定这场竞赛的输赢。因此,信息获取的渠道愈发丰富多样,大众也愈发关注信息获取渠道的相关研究。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就是对哪种获取渠道更易于接受且更符合个体自身特色的研究。

学界对教学教务管理的内涵界定不一而足。教学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一定的措施与手段,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校管理活动。[8]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水平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教学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是在教学规律和组织规则指导下,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一同展开的校园活动。

首先,混合式学习具有多种模式,不同模式的组合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如前文提及,2003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Duisburg-Essen)教授迈克尔·克尔斯(Michael Kerrse)及克劳迪娅(Claudia De Witt)提出的混合学习的3C 模式。[6]澳洲艾迪考文大学(Edith Cowan)学者罗恩·奥利佛(Ron Oliver)提出了混合学习的三个模块。[7]不同模式的组合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

其次,混合式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以“智慧树”教学网络平台某门课程为例,该平台上的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由网络课程与线下见面课组合而成。线下课程以线上学习的进程为依据,按照既定的四大环节:直播教学、问题竞答、作业展示、小组讨论展开。因为线上学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使线下课堂更轻松活泼。该设计方式在凸显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完成阶段性管理目标,通过建立企业投资、经营计划、组织多样性企业发展活动等,以确保初期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当前,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美式管理模式和日式管理模式两部分。美式管理模式,更强调管理制度和个人能力,以规范化的管理条件,促进企业发展;而日式化管理模式,则是以集体利益为前提,通过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两者虽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管理目标却是相同的。

本研究综合文献与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历程,概括混合式学习的三大特征如下。

三、教学教务管理探索

(一)教学教务管理的含义

矿区内灰岩及火山岩中见有小型揉皱,在矿区外围可见到阿克沙克组灰岩呈箱状皱曲,表明该区在晚石炭世~二叠纪时期受到过较强的挤压变形。

(二)现存教学教务管理之不足

本研究综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发现,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十分杂碎混乱,大多以经验式管理为主,管理方法和渠道较陈旧、死板,工作职责划分不明。这样一来导致“搭便车”和“踢皮球”现象发生,二来面对职责不清的多重工作,一些工作人员常常不得不一一揽包。在混合式学习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管理人员与课程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管理机制缺乏灵活、科学、针对性的配合安排。混合式学习课程既不是传统的课堂模式,又与单纯的在线课程不同,它具有特殊性,相对应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需要针对性开展。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从僵化古板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针对性强的管理模式。目前,学界对教学教务工作管理的建议大多泛泛而论,难以从中提取对混合式学习课程教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基于混合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探索

(一)混合式学习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混合式在线课程具体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混合式在线课程的选课管理。选课环节管理中不设最低选课人数限制,选课名单确定后教务人员将名单发送并导入“智慧树”平台系统形成账号,使数据对接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2)导学管理。教务人员应做好提醒事项,要求学生及时登录“智慧树”网站注册并学习,利用QQ与微信等社交软件将学生群体聚拢,方便线上交流。(3)混合式在线课程的成绩管理。确保学生了解混合在线课程的成绩结构与划分比例。关于见面课的安排,平台与教学教务人员做好协调工作后可以直播课程或展开线下面对面的教学形式。

(二)相关建议

第一,教学教务人员担任混合式在线课程的选课教师,一个教学班配备一名教师。该选课教师主要负责本校选课学生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质量,其具体职责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在线视频学习,在线答疑,督促学习进度,认真执行见面课的教学工作;鼓励选课教师按本校实际情况设计有特色的见面课;负责组织学期末的学生考核,提交共享课程教学的结果性评价报告;参与本课程教学研讨、相关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同时,每个班级应配备一名助教协助本校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其职责为: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智慧树平台上开展课程讨论,为本教学班的课程论坛负责;仔细批阅学生作业与报告,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记录;完成见面课教学的小组讨论组织、课堂教学服务、考勤、成绩管理等事宜。

第二,细分课程线上线下的工作,分配工作由助教和选课教师共同负责,相互监督协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的特征意味着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混合式学习课程在线部分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细化为以下三部分:(1)学习进度监督:辅助教师每周或每两周了解并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2)学业辅助答疑:每日三次(建议上午、下午、晚上)辅助教师登录智慧树平台论坛答疑。(3)成绩统计分析:课程结束后,辅助教师进行成绩统计与分析。此外,混合式学习课程见面课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部分可细化为以下三点:(1)辅助教师进行见面课教学,在教师安排下辅助组织、引导学生互动。(2)出勤统计。(3)课程教学运行过程中的事务。

第三,混合式在线课程的研究本质为信息通道的选择,这意味着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须信息化,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要强化信息意识、时效意识。在课程平台上,工作人员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及时系统地掌握信息,如平台课程的增减,学生在平台课程上的上线学习与作业提交的相关数据等。平台上的课程层见叠出,为使教学教务工作快速运转,需要管理人员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超前意识,及时向教师反映课程的更新情况,为课程实时更新做好准备。此外,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并发现总结平台运行存在的问题,做到积极反馈,寻求解决方案,这也是推动混合式在线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小结

混合式学习课程是在对线上学习与传统教学进行反思后新出现的课程类型,它关注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便捷、快速、高效、成本较低的方式将知识信息传播出去,关键是要打造信息通道。教学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效能是实现课程教学管理目标的前提,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基于此,教务管理工作更不应落伍于时代。高校如果提供混合式学习课程的如“智慧树”“爱课程”等平台,强调及时反馈、定时互动,主张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相对比传统的评价体系,这样的平台评价更全方位、也更规范。在此基础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开展了一学年“智慧树”平台的混合式在线课程教学教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推动学院混合式在线课程建设步伐,规范混合式在线课程的教学管理,优化公共选修类课程结构,丰富通识教育类课程资源,以期对其他高校尤其新校区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几年来,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创造了一定基础,但农产品有效供给无法满足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上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明显不合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达极限而绿色生产极度缺乏,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而新动力跟不上等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好增产与提质关系、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问题、库存高企而销售不畅的挑战、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诸多矛盾依旧紧迫。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errse,Claudia De Witt, A Didac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rrangem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2003(28):2-3.

[2] Russel T,Osguthorpe,Charles R.etal.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finitions and Directions[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3(33):227-233.

[3] 杜娟,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公选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智慧树”教学平台为例[J].老区建设,2017(16):91-93,

[4] 谢非,余胜泉.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79-83.

[5]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6]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4,

[7] Ron Oliver. Pedagogies for Blended Learning[J].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Byte Week.2003(2):35-38.

[8]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7-0043-03

[基金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ZC303118080)。

[作者简介] 张华平(1985—),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陈蓉蓉(1995—),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9-05-09

标签:;  ;  ;  ;  ;  

基于混合式课程的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树”平台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