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考_民族精神论文

关于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考_民族精神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凝练的思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凝练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5)06-0159-09

       1 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当前尚无止境

       自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明确概括“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后,就有学者提出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正是在各种有组织的和自发的探索的基础上,党中央集中各方智慧,由胡锦涛同志于201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慎重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9这顿时引起热议,得到广泛赞同。然而,我们也看到,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使用24个关键字即12个词语的表述本身,一并使用的是“倡导”,这本身的确留有充分余地,这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过程。正如陶德麟教授所说,“这种表述也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情况的变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必然会继续深化,在表述上也还会有相应的变化”[2]。

       对于这一问题,在此可以作一比较性回眸。这就是党中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述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一再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或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由此自然引发人们开始议论起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当初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法也是各抒己见,表述的“版本”颇多,经历的过程很长,但总是未能形成共识性的表述。其间,党中央集中各方智慧,先后有几次简要的表述。这就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与十四大通过的党章中首次一致表述为“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在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其表述是“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依然表述为“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这几次表述,都是以6个字来界定中华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的实践奋斗史来看,这的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结晶的如实凝练,但是这样的表述毕竟是初步的简单的,却又是从无到有。而从有到全、从简单到备完的转折点是2002年。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出系统的表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3]30这表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凝练,从广大干部、学者到党中央经历过20多年,而党中央凝练也经由6个关键字,再到转用20个关键字的表述。

       与从经历五千多年的实践奋斗史中凝练中华民族精神相比,从仅经历6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践奋斗史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又难又易。说其难就难在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博大丰厚的基本内容中凝练而出,包括上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有20个关键字,而且还只是第三大基本内容,这确有难度,需要高超的理性智慧。说其易就易在几代中国人民对这60多年实践奋斗史都先后一路感受与领悟过来,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都熟悉熟知,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由下而上热血涌流式的探索,终究由党中央作出这24个关键字的表述。这可说易也不易,真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一方面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当将党领导人民凝练的这24个关键字的表述,作为基本遵循来解读和传播,由此凝聚基本共识,在实践中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来之不易的,应当十分珍惜。在构建实施过程中,不能在这个基本遵循与基本共识之外另搞一套,当前特别需要求大同存小异,不宜将或这样或那样的一己之见在小范围执意推行。应当明确现有的24个关键字的表述,是基于实践要求出自国情民情实际所必需甚至急需的内容要素,它启动了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另一方面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凝练的基础上,理论探索需要继续,凝练之事在当前尚无止境,我们还处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续式。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4]11我们认为,这一意见对于以上所言的两个方面都是一个管用的指南,有了这个前提与明确方向,本文接下来就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从形式到内容作些思索。

       2 核心价值观的形式与内容之思索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都会认为,关键性的问题是凝练出全面的合理的共识的可行的核心内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的应有两个前置性的问题。一个前置性的问题就是其核心内容所涉的时间、空间和主体问题。既然是在当代中国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当代·中国·人民”就分别是其“时间·空间·主体”,这就是当代中国人民实践要求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凝练的核心内容必须充分有力地展现当代中国人民实践的特质,同时又不是输出给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当代外国人去认同和践行。另一个前置性的问题就是其核心内容与表述形式的当代中国特色问题。这就是说,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不独只有一个核心内容问题,还有一个表述形式问题。

       关于对当代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必须展示当代中国风格、当代中国气派这一当代中国特色。以下我们从以史为鉴、以史出智与现实经验、现世智慧的结合碰撞或纵横比较中,作点可能不失有益的思索。

       回望中国古人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这里不评其核心内容,就有影响的汉语表述形式而言,一字式、二字式、三字式、四字式、五字式、六字式,乃至将其中两式联用的都有。譬如对“五常”的表述即“仁、义、礼、智、信”的一字式,对“内圣”与“外王”表述的二字式,《三字经》《弟子规》表述的三字式,对“三纲”的表述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四字式,而对“三纲五常”的一并表述就是四字式与一字式的两式联用,张载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著名表述就是五字式与六字式的两式联用。

       再看前一段干部、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其中使用二字式与四式字的都比较多,有韩震的“民主、公正、和谐”,寇东亮的“劳动、自由、公正”,刘德中的“责任、公平、和谐”,尚天星的“旗帜、道路、理论、制度、精神”,邸乘光的“人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二字式;有黄晓勇的“和平发展、民主公正、和谐自由、平等共富”,包心鉴的“以人为本、民主公正”,屠亮智的“求真务实、公平正义”,梅珍生的“天下为公、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王光明的“实事求是、团结创新、崇德尚廉、和谐发展”,贺祥林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正诚信、爱国创新”,杨莘的“共同富裕、人民至上、马列主导、团结和谐、绿色环保”,李伟杰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岗敬业、一身正气、尊老孝亲、忠于家庭、热爱科学、热爱文化”,尹鹏志的“民主团结、爱国奉献、开放包容、争优创先、科学文明、诚信勇敢、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崔秋锁的“以人为本、富强富裕、民主法治、文明进取、公平正义、爱国忠诚、改革创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四字式;也有肖群忠的“仁、义、礼、和”,张建忠的“公、平、正、义、和”,赵峰的“真、善、美、爱、圣”,李宏斌的“忠、孝、信、则、合、实、新”等一字式;有黄海波的“诚信、正义、以人为本、民族精神”,宋西雷的“协作、以人为本、共富、和谐”的二字式与四字式的两式联用;还有张嘉国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壮大公有经济,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精心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捍卫世界和平”这一个八字式。此外还有一句式六个字与一句式九个字的表述,如俞思念的“一切为了人民”与宗寒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这里见到的一字式实际上需要再释义以授大众,这里没见到三字式、五字式、七字式的表述。我们认为,一字式、三字式、五字式、七字式这四式表述,当属典型古代汉语形式,又偏向子经、五言、七律文本意味,都不再适合今日的大众化,六字式与八字式都明显过长,而二字式与四字式是古代汉语表述形式中最有生命力的形式,亦在现代汉语表述形式中长盛不衰,都适宜用来作为表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素的概念或范畴、判断或命题。不过,对于二字式与四字式还可作比较与选择,看看究竟用哪一种来作凝练为最佳。

       我们认为,四字式表述形式为最佳选择,它文字便于认读、节奏感强、语气非凡,从古代到现代都是最为常见与最具影响力的,譬如先哲孔子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等。又譬如,由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述即前文所引是四字式,由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军委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即“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也是四字式,还有对时代精神表述的三个版本都是四字式[6]46[7]52[8]260。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方面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指出,“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还继往学而作出“六个强调”:“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一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紧接着,他还特别针对当前指明:“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9]这些充满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基因或精神血型元气的论述,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深刻精辟和令人思索,不仅为我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续式中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从习近平同志继往学而作出的“六个强调”来看,他引述得最多的表述形式就是四字式,一引竟达近20个四字式。

       我们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表述的二字式转换成四字式,即按顺序依次将每两个二字式联用为四字式,认读起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尽管其二字式中的每个范畴都有其独立意义,但四字式整合联用不仅未使原意流失,相反能产生其互动共鸣,在解读和传播、培育和践行中都是可分可合的。同时我们提出,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内容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加法继续凝练必不可少的内容要素,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备与圆熟。我们基于现有的24个关键字,提出增加24个关键字,一并用四字式整合性表述为“六大核心价值观”: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创新争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诚信友善、团结互助。

       这个凝练比照参考了一个国内经验和一个国外经验。国内经验就是前面提到的党中央在凝练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四字式与20个关键字来取代二字式与6个关键字呢?那就是原初“自尊、自信和自强”这个美好愿望过于抽象不够具体,是抽象性简约,不易具体感悟与现实操作,而凝练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显示出具体多样性并且具备操作性,其“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美好愿望,就能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就能得以具体把握与弘扬践行。国外经验就是新加坡在凝练核心价值观时经历了一个由二字式到四字式,由8个关键字到40个关键字的过程。新加坡地处东西方贸易要冲,东西方文化在此汇聚碰撞,其建国后不久就定位取向“亚洲价值观”,最初凝练出来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公平、正义、有序、伦理”8个关键字。其在弘扬过程逐渐感到太抽象、太简约、不具体、不够用,然后在1991年通过当时270多万大众反复讨论,并经过新加坡国会审议批准形成“五大共同价值观”:“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关怀扶助,尊重个人;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0]58这是新加坡上上下下基于本国国情民情与实践要求,再度扩充凝练出的共同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新加坡77%的人口为华人,注重传承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对西方文化接纳的比我们多,批判的不比我们少。其经济文化为发达国家水平,在人口数量极少与国民素质比较高的条件下,依然凝练出大口径式的多维的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党中央作出的24个关键字的精辟表述,其口径远宽于新加坡最初提出的那8个关键字,这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文化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口数量居于世界第一而国民素质有待全面提高的条件下,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必需甚至急需的内容要素。我们认为,将其口径内涵再加拓展,即增加24个关键字,也是必需甚至不是缓需的大势所趋,这必然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形成。本文接下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作些思索,将会进一步加深对上述形式到内容的凝练与思路的理解。

       3 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思索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宏观一些的内在关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各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则是微观一些的内在关系。这里先谈前一内在关系。就初衷目标或愿望而言,是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前者就是后者面对的“最大公约数”或思想内容库,这是凝练过程必得遵循的基本思想轨迹。不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把握上,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增添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十七大曾经都将其概括为五大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然而,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时强调指出:“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这样一来,我们便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五大基本内容,顺次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六大基本内容。

       从现有的24个关键字所倡导的内容要素来看,我们认为,其学理内涵与逻辑支撑上不能完全与之对应甚至存在明显缺失。譬如,其首先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二大基本内容即“共同理想”中凝练出来的,是对业已高度概括的“共同理想”基本内容的全盘纳入;其次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四大基本内容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凝练出来的,这比通常表述要精辟,内容要素也很好并且不算多,但作为其核心的“改革创新”,应将“创新”二字纳入;其三倡导的“爱国、敬业”,是从对应第三大基本内容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凝练出来的,这也很精辟,特别是从其核心的“爱国主义”中凝练出“爱国”二字,对这个凝练说多的人几乎没有,而言其太少的人则颇多;最后倡导的“诚信、友善”,是从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六大基本内容即“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凝练出来的,其中“诚信”二字是从“以诚实守信为荣”中凝练出来的,这也很精辟,还从“八荣八耻”原来没有的内容中开拓性地凝练出“友善”二字,但对这一大基本内容的凝练说多的人也几乎没有,而认为过少的人则颇多。我们认为,从学理内涵与逻辑支撑上的明显缺失,就是完全找不到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大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所凝练的内容要素。这个问题是当前反映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必须回应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最根本的”,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12]684-685。因此,补缺圆融,特别是对应“指导思想”凝练出核心内容要素,是当前必需甚至是最急需的任务。

       本文凝练的“六大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首先是充分考量了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大基本内容,这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思想轨迹,由此作了对应有序的排列。其“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是对应“指导思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应“共同理想”,“爱国敬业、创新争先”是对应“民族精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应“时代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对应“生态文明”,而“诚信友善、团结互助”是对应“荣辱观”。我们凝练的“六大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其48个关键字排列出来就是在现有的24个关键字的基数上翻了一番。人们可能一见就烦或斥为太多,甚至已有一些人对现有的24个关键字就感到太多并发过牢骚。对此,需要有一点耐心与时间给予解说。在此,我们侧重对运用加法而增容的24个关键字,从学理内涵与逻辑支撑上,特别是同实践要求的结合上阐明理由。

       首先是为什么要增加“求真务实、以人为本”?这是必须对应“指导思想”而作出的必然回应。当上上下下都确认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题”“旗帜问题”“本质体现”“发展方向”“兴国之魂”的时候,再去查阅上上下下有无对此基本内容凝练出了什么内容要素之时,却极少见到有点睛之笔,前文所引杨莘的20个关键字表述中有“马列主导”,但未放在首位却在第三,而且显得抽象而不具体;前文所引屠亮智和王光明分别都将“求真务实”或“实事求是”放在首位,这都很好,但都未将“以人为本”排列进去;前文所引另几个表述虽然都将“以人为本”或排在首位或排在中间,但都未将“求真务实”排列进去。我们一向主张增加“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并放在首位,而且二者是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真理观、价值论、历史观等相统一的内容要素,各有侧重的释义,是胡锦涛同志分别指出的——“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秀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质”[3]724;“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3]107。由此,作为对应“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内容要素的凝练,非这八个字莫属。

       同时还应指出,“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与现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相承接的思想成果。贺祥林(本文作者之一)和龚超曾撰文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类活动的“两类尺度”的理论,在我国哲学界引起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真理和价值两大原则的根基,就在于马克思所说的“两类尺度”的存在和作用,而用中国语言,以中国风格来合而论之,一个就是侧重于“求真”或“求是”,一个就是侧重于“务实”或“创新”,质而言之就是“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14]。毛泽东同志借用中国汉代成语典故“实事求是”所作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说,在中国众所周知,但是人们并未全识这个解说可分两步、有八句话:前四句是大家熟知的“求是”即“求真”之解,而后四句则是人们不太留意的“务实”即“干事”之解[14]。这个借用中国古代成语所作的真理观和价值观之解,又被胡锦涛同志运用“求真务实”这个现代汉语作出了非常精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解。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的意义还有:把握全部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素,都必须“求真”即以真理观为前提,包括“务实”即价值观也是如此。同理,“以人为本”等等内容要素,无一不是以真理观为前提一一展现价值观。至于说到“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曾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12]428这个“以人为本”的命题,就是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沃土。《管子·霸言》论道,“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特别是,唐代的《贞观政要·务农》记载,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又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君臣学者基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又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阐发的含有唯物史观意蕴的“以人为本”的合理思想因素。胡锦涛同志没有沿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汉译而来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命题,而是以承接中国本土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命题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原理。由此,作为对应“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素的凝练,面对当代中国13亿多处于社会实践各类活动中的人,能不提倡“以人为本”吗?

       其二是为什么要增加“创新争先”?这是对应“民族精神”而作的凝练,人们一见这个命题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时代精神”的一个凝练吗?不错,但这首先应当说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要素。“创新争先”作为“两种精神”的聚合性内容,它是纵横相通的。说它首先应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要素,也就是说它不是到了现当代才产生的“时代精神”的重要要素。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古以来就有“创新争先”这一精神特质,其五千多年文化不消亡、不断裂而又不断发展演进到今天,是其他民族与国家不可比拟的,其根由就在于中华民族能够继往开来地不断创新、不断争先;而当历史进程中出现低潮,特别是内乱外患之际,恰巧就是其“创新争先”能力减弱之时。因此,我们应积其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与时俱进地“创新争先”,不断坚持真理、释放正能量、创造正价值,同时不断修正错误、遏制负能量、避减负价值,掌握好这个对立统一的合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顺便说一句,前些年与近些年上上下下论“创新”说“争先”的人都很多很热,当今凝练核心价值观之际,不可让其冷在门外。由此,作为对应“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素的凝练,面对中华儿女同心奋进实现中国梦,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一席的现实,能不提倡“创新争先”吗?

       其三是为什么要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首先是对应“生态文明”同时又是对应“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而具有多重意义的凝练。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古就有、当今更有这一表述的思想资源,在此不必引证述说。忆往学而有之,入当代更不能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范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观作为主流价值观,这为世所罕见。这是因为:当代中国13亿多人口是世界各国之最,资源与环境的二重约束日益严峻,对本土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废弃物的排放过度亦为世界各国之最。国民在生产生活中每节约一份资源就意味着有一份环保效应,13亿多人在每一单项资源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都能厉行节约,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或可供一个乃至几个中等人口的国家享用。譬如,媒体报道中国一年从餐桌上倒掉的粮食可供两亿人享用,这就能供好几个省份人口抑或好几个中等人口的国家享用。生活中除粮食之外还有棉花与食油、水与电等等,生产中的资源能源的节约,更是重大。这些节约能变自身的潜在价值为显在价值及环保效应,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面对国际上有人散布“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与“中国环境威胁论”和我们有关“中国人能养活自己”与“中国重视保护环境”的自信与自言,面对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能不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吗?

       其四是为什么要增加“团结互助”?这首先是对应“荣辱观”或道德价值而作的一个凝练,对应“荣辱观”只有“诚信友善”不够用,这侧重的是“内化”,由此对侧重“外化”作一增加,即为“团结互助”,而且“荣辱观”中本来就有“以团结互助为荣”。其次这同样还具有对应“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所作出的一个凝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互助”这一优秀传统,前文引述习近平同志继往学所作的第六个强调就属此列。中国拥有56个民族并生息在不同地区,各民族各地区因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导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之间、地区之间需要团结互助,一方面是人口密度大、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与地区,要援助人口密度小、经济文化欠发达的民族与地区,另一方面是人口密度较小、自然资源较丰富的民族与地区,要向人口密度很大、自然资源欠缺的民族与地区提供自然资源,由此推动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繁荣。与此同时,当今中国13亿多人口的生存中,在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还有不少人与事需要有人相助。譬如各种救济中的扶助弱势、救助灾民、救济贫民、助医救命以及种种见义勇为的行为等。面对我们要追求“共同富裕”和建设“平安中国”,需要随时随地出现“一方有难万方帮”和“感动中国”的人,能不提倡“团结互助”吗?

       总而言之,在当代中国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底子比较薄弱、经济文化水平不高、并且又很不平衡等等基本国情民情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少数精英头脑里的主观愿望出发,从而主张以小口径去凝练规范。我们一再主张现有的24个关键字是必需甚至急需的,我们提出增加24个关键字也是必需甚至不是缓需的。

       4 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思索之二

       怎样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呢?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某一中央媒体采访某一学者时,由其解读并传播开来的是所谓“三个倡导”、“三个层面”之说,并流行至今。十八大报告本身的确对“倡导”一词使用了三次即“三个倡导”,但是每一个“倡导”都是考量了语气所应有的停顿,因为不可只用一个“倡导”一气把内容要素全部表达完毕。那么,一旦细阅,每个“倡导”并非单数,而是复数,即这24个关键字的内容要素分明是12个倡导。再说“三个层面”,即“三个倡导”分别对应着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这“三个层面”说。我们认为,如果也要使用层面或方面,那么就应当分别是以下几个对应:一为对应“共同理想”来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分明倡导的是四个内容要素;二为对应“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来解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这分明倡导的是六个内容要素;三为对应“荣辱观”来解读“诚信、友善”,这分明倡导的是两个内容要素。这是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几大基本内容的基本思想轨迹。党的十八大报告文本并无“三个倡导”与“三个层面”之说,然而从媒体传播某一学者的“三个倡导”与“三个层面”之说以来,几乎无人再有独立个性与冷静审慎的思考,正所谓“一言先发神州通,三个层面成一统”,以致还影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4]4。

       我们对此想运用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5]881这个著名“十五字诀”,这种方法论原则,来评价上述“三个倡导”与“三个层面”之说。这里的“三个倡导”就是分别以“倡导”一词抓出上、中、下“三个点”起步,并分别引出“三条线”,而由这“三条线”又分别得出“三个层面”之说,这是运用的由线型思维方法到面型思维方法,这样一路而来的思维定式就在“三个层面”的上、中、下分设了三重主体及其不同视阈,并机械地切割成各言其价值观,又各自培育、各自践行之。似乎公民个人层面就只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关键字是其“价值准则”,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关键字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关键字,似乎都分别与公民个人层面外在、无关,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并各自担当。这就在形式上造成了似乎国家讲求富强而社会和个人不讲求富强,国家讲求民主而社会和个人不讲求民主,国家讲求文明而社会和个人不讲求文明,国家讲求和谐而社会和个人不讲求和谐,还有社会讲求法治而国家和个人不讲求法治等等一系列外在形式之悖与学理逻辑之弊。其缺憾是在总体上缺失有机的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法。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说,思维“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16]427。所用方法的完备、圆熟对于把握内容特别是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绝对不可小视的。为了强化或拓展我们指出“三个层面”之弊的认识和我们追求对应的思路,这里可以回味钱学森同志曾就几种思维方法所作的比较评价。他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17]“灵感是又一种人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也要研究它,要创立一门‘灵感学’。”[18]他认为人类“要达到任何一个认识阶段往往要用多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19],并且分别指明:“抽象思维比较简单”,“可以说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是面型的”,“难呀”;“至于灵感思维就更复杂了,它涉及潜意识”,“所以灵感思维是体型的,更难弄了”[20]4-5。由此,我们既要看到线型思维方法和面型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有用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把思维的目光投放到体型思维方法之中,站在整体性的视阈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用线型思维方法和面型思维方法去机械地切割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主体。在此必须运用体型思维方法并以同一主体取向,以人为本地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的内在关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是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运行的实践要求中凝练而成的,因而各内容要素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而把握这个整体的主体只能是一个,这就是当代中国人民即13亿多公民个人主体。试问,没有当代中国人民哪有当代中国的“国家层面”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是当代中国人民头顶上的两层抽象性、盖冠性的神圣符号,只要13亿多当代中国人民中的每一公民个人主体都能自觉把握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就水到渠成或迎刃而解。可以说,每一公民个人主体自觉把握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体现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前提,这就能为整个社会层面和整个国家层面这个共同体强化其共识并推动其共进,同时又能反过来使每一公民个人主体更加自觉把握、更加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营造全社会和全国性的良好氛围。

       由上所述,运用体型思维方法,从整体或系统入思,其分别对应的就是部分或要素,以此从整体或系统视阈来解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大基本内容一样,其诉求者都是同一个精神主体即当代中国人民,其共同面对着同一个精神客体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精神客体或系统中的内容要素中,不宜使用“三个提倡”与“三个层面”,无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的24个关键字,或是我们增加的24个关键字,整合起来的这48个关键字,它们只能是同一个精神主体所对应的作为同一个精神客体系统中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生态文明”“荣辱观”这六大基本内容,用四字式表述形式就是12个倡导,其中多数四字式又可再作二字式分解同时又作理论圆融。这些整合起来的内容要素或核心价值观单元,彼此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或体型,其各内容要素或核心价值观单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这个有机体内部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既可在理论上彼此相互解读和传播,又可在实际上良性互动地培育和践行。

       但是,在这些整合起来的内容要素或核心价值观单元中,“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当为首位。求真务实作为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规定并规范着其余所有价值观,以人为本作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既前承着求真务实,又启动并展现着其余所有价值观。这就是说,“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的凝练,它们具有广泛的理论解释力度或深刻的理论解释功能,同时对于培育和践行其余所有价值观具有巨大的灵魂引导作用或精神聚散功能,它们既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又充满了活力乃至诱人的魅力。

       把“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运用,就可以运用它们本身蕴含的丰厚学理作为逻辑支撑来解读其余所有价值观。譬如,以此来解读“自由平等”,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自由就是人类基于实践对于世界的必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与回到实践对于世界的现状进行合理而又有效的改造,这双重获取内蕴的精华所在就是主体自觉自由地“求真”与主体自觉自由地“务实”。而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平等有三义:一是人类在追求真理与遵循真理面前任何人都必须实行一律平等;二是人类在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权利、机会、过程中任何人都必须实行一律平等;三是人类在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的全过程中任何人必须依从法律,即在法律面前实行人人平等。尽管人类的每一个人发现真理与创造价值在天赋和能力上有其差别,但是主体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都必须是无差别的,其实质就是人人自由而平等地“求真”与人人自由而平等地“务实”,而人类的每一个人因其天赋和能力上的差别导致的价值差别又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是说,以人为本也同求真务实一样,内蕴在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之中,同时必须承认并尊重“以人为本”在天赋和能力上有其差别,特别是必须在以求真务实为引导的前提下,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无论是言还是行,都应当是释放正能量与创造正价值。反之,其余价值观一方面要以“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作为理论指导或灵魂引导,另一方面又能具体体现并丰富强化“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我们以此例解并作发散之议,是要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内容要素之间是互存互动的。如果忽视这些内容要素之间非常现实而特别细微的互存互动,而且是正能量的良性互动,那将可能会导致主体在认知上的分离与权益上的分割、主体在义务担当与价值实现上的分割、主体在价值手段与价值目标上的分割。唯有当代中国人民之每一主体都来通识、都能运用体型思维方法,方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尽的灵感与诱人的魅力。

       我们最后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言其现有的必需甚至急需的24个关键字,还是道其增加的也是必需甚至不是缓需的24个关键字,从“求真务实”直到“团结互助”,都还不是它们本身,而是心里、脑中、口头或纸上言说的“求真务实观”直到“团结互助观”,但正是由于在它们的引导引领下,能够创造一个当代中国人民从“求真务实”直到“团结互助”有序推进的生动活泼的现实局面,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真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收稿日期:2015-09-10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考_民族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