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保险业内审监督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中国加入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内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中国加入WTO后的国计民生及对各行业的影响,专家、 学者乃至平民百姓早有许多很有见地的论断和说法。归纳起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众家之言。在面临挑战的前夜,笔者认为:本着“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原则,思考一下具体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应采取的措施是有益的。本文就我国加入WTO后, 保险业内审监督的工作思路谈点认识和见解。
根据有关协议,加入WTO后,我国将有限度地逐步开放保险市场, 在2005年之前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拥有50%的股权并增加设立外国保险公司的城市。这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外资以更多的股份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在更多的城市与中国的保险业争夺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管理技术、新的营销服务理念及科学的精算方法等以及影响中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种市场风险也将一齐拥入我国保险市场。这种局面的出现,给中国的国有、股份保险公司,也就是我国的民族保险业带来的利与弊,较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三、七”开或“四、六”开。中国的保险市场将会有以下问题和矛盾升级:一是违规经营将更加隐蔽和复杂化。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较低,加之外资保险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企求与实现将在我国加入WTO 后较长时间内有较大差距。这样将导致在竞争中,有的企业为眼前利益采取种种不择手段的做法,加剧了无序竞争,违规经营将更加隐蔽化和复杂化。二是域外风险的侵入和波及。实践证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金融风险和伴随金融风险而衍生的各种风险将没有国界和地界,入侵和波及中国保险市场的机率将加大。稍有疏忽,一夜之间受到巨大损失是可能的。三是价格之争、成本之争将上升为竞争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概念和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而企业成本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又依赖和制约着成本。因此,价格、成本的竞争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主要矛盾之一。四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将进一步升温。任何产品除本身的质量外,还有它的售后和咨询服务质量。而由于保险业“产品”的特殊性,它的服务质量则更重于其“产品”的质量。
面对矛盾和问题,国内保险业内人士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好哪些工作,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保险内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监督并采取措施:
一、加强依法经营的监督
如前所述,中国加入WTO后, 保险市场的竞争秩序按自然规律推论,短时间内还会有一定非规范化的惯性,为此,政府、社会和行业监督力度加强是肯定的。在监督和被监督的矛盾中,只有自身坚持严格地依法、依规经营,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和生存权。在这方面虽与一线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关系颇大,但内审监督的作用是决不能忽略的。加强内审监督,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首先要有一支实力很强的队伍。 要充实人员,解决目前一些内审机构“庙大神少,有神无灵”的状况。其次,加强法规、政策的学习,尤其要对国际保险法规、政策的学习。今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会越来越快,国内各种法规与国际法规的衔接是必然的。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内审队伍的建设和法规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内控机制的监督
国内保险业把内控机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已不是近一、二年的事。随着亚洲和西方金融风险的影响,加强内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据粗略观察和了解,目前国内保险业的内控机制跟上和接近国际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具有准确、全面的内控制度且在经营管理中正常运转,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单位十无三、四,“纸上谈兵”的单位还不是少数。加强内控问题,尚处于一种“上面急,下面不急,中间赶集”的状态。凭借这种状态进入WTO是绝对没有光“沾”而且是要吃大亏的。 只有加强内控机制的监督,尽快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创造适应中国国情、不断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使保险企业不但抵御国内产生的各种风险,同时也能预测和化解国外涌入的风险。
另外,加强内控机制的监督,不仅是完成内控制度的评价审计问题,而应包括内控机制的宣传、教育,机构的科学、实用,运转成果的监测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审计等,应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目前,宣传、教育和机构的科学、实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发展和人们对内控机制认识的提高,运转成果的监测和评价审计将成为重中之重。
三、加强价格、成本的监督
我们知道,价格、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价格、成本不但制约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对企业的前途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的原因,有人对保险的成本管理问题不屑一顾,致使80年代后期保险成本管理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保险企业的成本管理虽不同于工商企业,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任何一个企业。尤其保险成本受国家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它的成本管理、监督问题就更加重要。我国进入WTO后, 保险业的激烈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专家学者早有论断,有活力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有生命力。而活力、竞争力、生命力的强弱,就表现在企业成本的高低上。管理好成本,具体就要对成本的范围、项目、标准、期限等进行监督,还要在进行监督的同时,同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探索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使内审真正起到帮、促作用。
四、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
提到内审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可能有人持不同观点。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进入WTO后需要更新的观念。 首先分析一下保险服务应包括的内容。若以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服务,包括展业宣传(含法规宣传)、条款宣传、社会咨询,对中介机构及营销人员的管理,防灾防损社会调查等。事中服务包括,投保人即期咨询,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互相告知义务,整个投保到收费及事故发生、立案、现场查勘、定损、赔付等。事后服务包括,对保险人的走访、解答释疑及部分上诉案件的处理等。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它的服务领域的宽广和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度是任何一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所不能比的。它从社会活动到业务活动,从业务活动到财务活动,涵盖了保险业的每个角落。从开始到终结,周而复始,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内审监督的对象和控制点。我们唯有深化内审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我们的服务水平就会随着软环境的优化而迅速提升。
标签: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