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黄石彬

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黄石彬

(广东省云浮市电力发展总公司 527300)

摘要:10kV电力线路分布广,与用户用电设备联系紧密,故障率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形象,因此本文对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防范措施

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能源,而电力线路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10kV电力线路覆盖范围广,运行环境复杂,受内外因素影响大,故障频率较高。故障的发生,不仅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电和工矿企业生产,而且可能造成设备、人身事故,通过分析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1 10kV电力线路故障类型与原因分析

1.1 10kV电力线路故障类型

基于不同的观察角度,10kV电力线路故障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电路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是指相线短路,包括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其中两相短路更为常见。接地故障是指单相接地故障。目前10kV电力线路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由于线路对地电容形成高阻抗回路,故障相对地短路电流非常小,按规范可以带故障运行1~2h,所以广泛采用,但受鸟类活动、阴雨频繁等因素影响,接地故障发生频率高,往往达到各类故障总和的一半以上。断线故障是由外力破坏砸断、雷电击断等产生的故障。

按出线开关动作分类,又可以分为重合成功故障、重合不成功故障和接地故障。重合成功故障属于瞬时性故障,一般可恢复供电或部分区域失电。重合不成功故障属于永久性故障,受影响线路会全部失电。

按保护信号分类,还可分为速断故障、过流故障和接地故障。速断故障点一般在线路上端,因两相短路或三相短路引起保护动作。过流故障点通常在线路下端,线路负荷升高或下端设备短路引起过流保护动作。如果故障点在线路中段,那么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将同时动作。接地分为永久接地和瞬时接地,但接地故障点不易判别。因为接地时非故障的两相电压会升高到原来电压的倍,对系统绝缘造成威胁,可能薄弱点处被击穿,所以2h仍不能排除故障,必须通过拉路排除故障。

1.2 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

按照故障发生的环境,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1]。内部原因包括变压器台区故障和线路故障。其中台区故障包括变压器桩头连接异常(接触不良)、变压器低压导线支撑点偏远(容易发生铜铝线断裂)、小动物在变压器台区穿行(容易造成电气短路)、变压器零线导线截面过小(零线容易烧断)、变压器丝具损坏(变压器停电维护丝具时,产生电弧而损坏)等。线路故障包括设计不规范、扎线老化、线路交跨距不足等。设计不规范主要因为对线路环境、社会发展等考虑不周,以致线路相间距离取值偏小,导线弧垂不合理等[2]。扎线老化,导线容易脱落,如果落在铁横担上会发生接地事故,假如两相导线都落在铁横担上会发生相间短路事故。线路交跨距不足,那么气温较高时,导线伸长,弧垂加大,容易与被跨越物发生接地事故。外部原因主要是线路通道不畅、恶性天气影响等。线路通道树木生长过快,清理砍伐不及时就会因树木而跳闸。此外,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基建、矿石开采容易造成线路断线、倒杆事故;为偷盗电力设施有意造成跳闸停电,再实施偷盗;甚至因垂钓导致触电伤亡事故[3]。华南地区夏季多雷雨、台风、洪灾,线路或杆塔受雷击、风吹、水淹而导致相间短路、倒杆断线等故障。

2 10kV电力线路故障防范措施

2.1 加强线路维护

加强线路维护管理可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采取针对措施进行预防。运行单位应定期组织线路故障专题分析会,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科学管理,保障线路安全运行。要保证巡视到位,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故障考核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巡查工作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通过红外测温仪器检测设备缺陷。完善设备台帐资料和线路单线图,经常性地更新数据,避免资料与现场不一致。加强线路通道清理,防止超高树枝引起故障。利用配网自动化监控平台加强负荷监测,防止线路超载。

2.2 加强设备消缺

开展线路设备消缺,通过对客户用电设备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跟踪消缺进展,必要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执行。为防止线路故障越级跳闸,应在用户端普及分界开关设备。选用设备时,应选择质量优、服务好的厂家设备,并积极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避免因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引起故障。正确设置分界开关位置和定值。对于采用绝缘导线的线路,应在每基杆塔上加装过电压保护器,以减少雷击断线故障。规范用户用电管理,督促用户聘用合格电工管理电气设备。

2.3 加强检修管理

加强线路设备检修管理,利用春秋两检和综合性停电检修时机,集中处理线路消缺、设备维护和用户接入等项工作,落实逢停必检、逢检必严的原则。同时推行状态检修、零点检修、带电作业等方式,减少停电对用户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定期开展红外测温、接地电阻测量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加强带电作业管理,完善带电作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带电作业开展,充分保障带电作业安全。

2.4 重视线路改造

开展线路设备普查,加快重过载、老旧残、大跨越、未绝缘线路设备的改造进度。重点关注重复跳闸次数多的重过载、老旧残线路,有条件的应提前实施改造;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线路,应加强巡视检查,缩短巡视周期。由于过去建设标准低,线路跨度大,风偏设计不足,遇大风天容易发生碰线事故。但要彻底消除大跨越线路,一次投入较大,为此可将导线水平排列改为倒三角排列,导线间距提高到原来的2倍,碰线几率将大大降低。加强线路设备局部裸露点的绝缘治理,例如对刀闸、跌落式熔断器等裸露点加装绝缘护套,防止鸟类、小动物等引起故障。

2.5 做好施工验收

线路设备检修、改造后,必须加强施工验收管理。应对检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验收时提供周详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表图片、录音录像等,以便追根溯源和追究责任。一般情况下,应遥测线路绝缘电阻,必要时应登杆检查螺栓紧固、导线接触情况。通过严把验收关,可以督促施工人员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和消除设备隐患,提升线路设备运行可靠率。

2.6 扩大防外宣传

为了预防外力破坏,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以营造强大的保电舆论氛围。通过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文件,提高群众对保护电力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对违建、违法施工与开采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约束手段。争取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并利用法律手段加大保护电力设施的力度。利用科技手段防止偷盗,例如安装监控设备、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产品等。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检举、揭发盗取破坏电力设施行为。

3 结语

10kV电力线路是面向用户的最后环节,用户对线路健康程度的感知较为敏感,所以要加强维护管理,降低故障率。然而10kV电力线路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故障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更需以负责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技术方法,保障巡线到位、故障处理到位,以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雷玺. 10kV电力线路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J]. 广东科技,2014(2):63-64.

[2] 汤涛. 山区10kV架空线路跳闸原因分析及对策[J]. 农村电工,2017,25(3):34.

[3] 李伟. 一起垂钓引发的触电案分析[J]. 农村电工,2018,26(6):13.

论文作者:黄石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10kV电力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黄石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