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品德教学的重任论文_陈,凤

生命教育:品德教学的重任论文_陈,凤

◇ 陈 凤

(渠县临巴镇第一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唤醒人们的人性和觉悟,使人领悟人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使混浊的人生清澈,沉睡的人生觉醒。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完善人性,引导受教育者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使生命走向更完整、更和谐、更科学发展的境界,进而使人成为一个健康的自然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因此,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感悟生命之珍贵。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

品德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儿童所熟悉、所喜欢的活动,是在儿童生活中找得到的“生活事件”或“生活场景”。教师通过密切联系儿童生活,以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领儿童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氛围中,经历道德难题,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合理的道德认知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再现生活的教学活动,儿童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学会生活,学习做人。

建构生命之信仰。明确了“活着”“为何活”,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活”,学会以科学的心胸面对现实人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信仰,忘怀得失,才能体味人生的博大与深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才能真正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生命教育首先是生存教育,就是要首先保存生命,保证生命之所需基本技能,如基本生活自理和自卫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等。《我的一天》引导学生知道按时作息有益于身心健康,从小讲文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能按时起居,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讲究礼仪,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健康生活每一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快乐健康、安全地生活,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的保健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知道紧急求助和自救的基本方法,表达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领悟生命之艰辛。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首先是挫折和苦难。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爱的阳光下》让学生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的同时,还要理解付出爱的人的艰辛,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情,社会的关爱之心,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不是封闭的。《叔叔阿姨辛苦了》告诉学生为了我们这个社会、人的生命更加美好,还有许许多多的默默的人在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从而学会感恩、关心、尊重。《拥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烦恼,只是烦恼的事情、性质不同而已,烦恼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烦恼,引导学生要正视烦恼,分析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烦恼,不是情绪化处理,而是理性面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让学生明确怎样看问题将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凡事可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面对。《尝尝苦滋味》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困难是可以超越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认识到失败本身也许是小事,但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从中学会智慧,掌握经验,让失败升值。认识到毅力是人超越逆境,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明白毅力不是口头承诺,是一种践行,它的伟大在于它不仅会成就一个人,而且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那么,正因为毅力是一种践行,就需要我们付出实践行为。

点燃生命的激情。要变学习性的课堂为生成性的课堂,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课堂中最好的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探讨主题。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辛苦了,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一课时,就有部分同学说他们的邻居、社区的叔叔、阿姨工作很舒服,一点也不辛苦,而且他们的工作是为了自己赚钱,不是为了服务别人。针对这一想法,就生成了一个新的小课题“叔叔、阿姨们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探究活动。学生对邻居、对社区的叔叔阿姨一天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强度、获得的报酬以及他们的工作对我们和生活、学习有什么样的帮助进行详细调查。从调查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感受到他们的平凡和伟大。从而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一切光靠说一说、读一读,光靠坐在教室里、在书本上观摩的层次是不可能达到的。

实现生命的价值。结合实践话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具体内容,多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生话、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老年大学、社区敬老院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话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话动,宣传科学的生话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话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人生的生话经历,体验生命价值。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话动,拓展学生的生话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话,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综上所述,渗透生命教育,只有师生合作、思想统一、从我做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创建自己美好的人生。

论文作者:陈,凤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生命教育:品德教学的重任论文_陈,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