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你的心理健康_心理健康论文

请注意你的心理健康_心理健康论文

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心理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关心着重在学习、身体和品德方面,很少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致使许多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酿成人生悲剧。伤熊事件只是有代表性的一例。近几年国内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以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的发生率呈增长态势。

你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吗?

1.学习问题

首先,认知特点的问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观察粗枝大叶,思维呆板直线。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而这些问题存在于思维内部,不细心诊断难以发现。其次,学习方法的问题。有的学生不会预习,上课时因为听不懂而不认真听,焦躁不安。有的学生刚刚下课感觉良好,什么都懂,不及时复习,下一次课几乎忘光。结果成绩平平,找不到原因。再次,学习动机的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好奇心,求知欲低下,无学习兴趣,认知活动常处于麻木状态。有的学生兴趣片狭,只对个别事物有认识动力,而对其他事物及某些学科厌恶、反感、恐惧。其后果极为严重。最后,还有最引人关注的考试焦虑问题。学习是青少年的最主要任务,很多时候学习问题是引发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

2.社交问题

严重程度依次降低有:社交恐怖,社交焦虑以及社交行为不当。有的青少年孤独封闭,不知道人际交往是一种必要的社会活动,不知道人通过人际交往实现自我表露,获得安全感,认识自我等。有的青少年渴望友谊,但缺乏适当的人际技巧,不受欢迎。有的青少年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他们冷漠、易激怒,故意为难、侮辱、调笑、耍弄他人,甚至使用暴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恋爱问题是社交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青少年处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充满激情和梦想,又缺乏理智和把握现实的能力,恋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他们又处于自我意识成熟的阶段,常把恋爱对象看成证明自我的条件,恋爱的失败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和成长阻滞。青少年的主要人际关系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当中的矛盾和压力是很多心理问题的隐患。

3.自我认识问题

有的青少年自卑,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而且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看到的全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明是优点和长处也予以否认。特别突出的一种情况是把自己的某种生理缺陷引起的自卑扩散到一切方面。有的青少年自负,无限夸大自己的优点,目空一切,口出狂言,而行为轻率、学习做事不踏实,马虎潦草,如受打击,分外愤怒,表达方式猛烈而不顾后果。有的青少年自我中心,希望老师、家长、同学都围着自己转,为自己服务。他按自我的意愿要求评价周围的一切,自私、主观、难以合作。一遇挫折就怨天尤人。有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过分敏感,有强烈的虚荣心和嫉妒心。事事处处要高人一等,嫉妒别人的成绩、容貌和家庭。有时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获取荣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你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了吗?

一般来说,人的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交互作用中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地产生矛盾,如果缺乏调试两者的机制,矛盾的积累就形成心理问题。人的年龄越大,内在自我越成熟,他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更多地归因于环境。反之,年龄越小,内在自我越薄弱,心理健康状况就更多受环境的左右。青少年涉世不深,尚未形成稳健的个性,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就成为他们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

1.家庭

家庭是青少年最早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的心理上都会有父母给其留下的深刻烙印。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下列几种类型教养方式会导致不良个性的形成。冷漠型父母重视自己的追求,对孩子缺乏爱心,缺乏理解与支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能体验到信任和安全感,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变得敏感、多疑,难以建立亲密、自然的关系。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决定着子女的一切,似乎子女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父母造成被动的子女,他们胆小怕事,不敢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没有主见。保护型的父母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长大,过分担心子女的一切,“奉献”得太多。从而让子女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变得依赖,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没有创造性。痛苦型父母以受难的形象出现,他们用自己的痛苦激发子女的内疚,让子女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子女经常体验罪恶与负疚感,容易陷入痛苦和困惑,让成长受到阻滞。家长应该避免陷入以上误区。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民主型的,给子女充分的爱与关怀,又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与空间,指引他们的成长。

2.学校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中,偏智育的状况比较严重。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应试教育模式造成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分数,而不是内在学习过程,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因此,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外在压力又令很多学生感到急切和焦虑,同时认知过程、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这些往往是很多学习问题的根源。再者,非智力因素很少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体现。但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建立客观稳定的自我认识,积极和谐地与人交往,形成健康稳健的个性等,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都是极为重要的。它们与智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改善这一状况,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同时,整个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成长的大环境,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自身

青少年处理自身心理矛盾的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调查表明,青少年在困惑和烦恼的时候,憋在心里的占34%,用骂人、攻击、运动、看电视等方式进行发泄的占11%,向兄姐请教的占7%,向同龄朋友求助的占32%,向书本求教的占8%。有近一半的人采用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面对苦恼和麻烦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通过向外界寻求帮助,以及调节自身的认识及行为方式,重新达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稳定愉悦,就是一种拓展自己,获得成长的过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应该是寻求帮助的首选。家长、教师、伙伴也是有力的支持系统。憋闷、攻击和发泄则是消极的,于事无补的,有时还会加重问题。

标签:;  ;  

请注意你的心理健康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