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目的”的初中物理微课分类
廖俊翔1蒋永红2胡治宏3
(1.乐山外国语学校 四川乐山 614000;2.乐山市嘉州学校 四川乐山 614000;3.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重庆 400010)
摘 要: 现有的中学物理微课分类方式并非特别科学合理,导致不同类型的微课界限并不明显,不便对微课进行后续研究。而以教学目的为分类依据,可将大部分中学物理微课分为全课浓缩翻转导学型、结合实验突破重点型、习题讲解归类应考型。据此,研究者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微课开发出相应的设计流程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微课;分类;教学目的;翻转导学;实验突破;习题讲解
微课指的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的,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近年来,不论是在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的推动下,还是出于自身教学的需要,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制作微课,丰富了我国互联网的微课资源。出于物理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物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原因,物理教师成为了微课制作的先头兵,物理微课作品数量位于各学科的前列[2]。由于物理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针对不同课程所设计的微课在时间长短、教学方法、基本课型、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一、现有物理微课分类方式及其局限性
现有的微课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分为五大类,即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其他类[3];另一种是按呈现形式分为电子讲解型(可汗学院式)、课件播放型(ppt或flash演示)、场景实录型、有头像的多画面切换型等。这两种分类方式其实均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笔者通过对四川省第二次微课大赛获得一等奖的视频进行分析发现,一线教师制作的微课,往往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综合。如有的教师在设计“光的折射”微课时,既使用了讲授法来讲解折射规律,也使用了实验法带领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究,还在微课中设置了习题讲解。而在方法上都属于同种类型的微课,在内容和目的上又有不同。比如实验微课中,有的是对学生将要操作的实验进行步骤的引导和熟悉;有的是对学生已经完成的实验进行规律总结和拓展改进;有的是将某些因为课堂限制而无法现场演示的实验录制成视频,用于展示实验现象。
茄子具有生育期短、适应能力强、喜欢高温强光照、不耐高湿的特点。早春外界温度较低,光照不足,因此,茄子品种选择应该以早熟高产为目的。一般情况下,用于早春温室大棚播种的茄子应该选择生育期较短、对外界适应能力强、早熟稳产、耐弱光照、耐密植的优良茄子品种。
无论按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按呈现形式进行的分类,我们都无法将上述案例归为某一微课类型。由于无法准确归类,当然也就不易对某种类型物理微课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行共性研究。而以教学目的为依据的分类方式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基于“教学目的”的初中物理微课分类
由此可见,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受区域经济发展变动影响较小,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主要依靠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承载力的有效互动、协调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土地潜在综合承载力的挖掘,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能够助推区域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之间仍存在着互动不足、融合不够等问题,这就有必要对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图1
比如眉山市丹棱中学校的汪强老师在“光的折射”微课中,在短短6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通过实验来引入新课、介绍现象和探究规律,然后分析总结、解释现象。又比如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王紫函在“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中,先后完成了情景引入,质量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的讲授,讲解质量与形态无关,播放测量宇航员质量的视频等教学过程。
(一)全课浓缩翻转导学
开展翻转课堂,学生能够自主掌控学习,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过程,课上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6]。但笔者在分析中发现,很多物理内容的教学并不适用于“翻转课堂”这种模式,特别是某些物理规律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如果微课视频直接告知学生某些探究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法,就剥夺了他们经历并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微课时间有限,而整节内容又很丰富时,就会导致环节太多、重点不突出、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学生看完视频也只是达到“听过这个名词”“看过这个例子”的效果,并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认知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内化。
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可以将常见的物理微课分为这几种类型:全课浓缩翻转导学型、结合实验突破重点型、习题讲解归类应考型(如图1)。
这种分类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帮助教师准确界定自己制作的微课的实际用途和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精简不必要的知识结构[4],制作出一堂目的明确、省时高效、短小精悍的物理微课;二是有利于对常见类型的微课进行共性研究,便于形成设计原则和开发流程,节约开发时间,提高教师的研究效率;三是有利于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后,选择并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增加微课呈现内容的丰富性。
当外教在课堂上布置任务或者发问时,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选择使用交互交际策略中的猜测,即猜测外教所说的内容,并询问外教或者其他同学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种情况下,外教会马上明白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并放慢语速或者换另外一种说法再解释一遍,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学生会经常使用“Is it…”或者“Do you mean…”等句式进行猜测式提问。
“翻转课堂”指的是课前教师提供自学资料和微视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原始储备,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式活动,解决学生疑问,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5]。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资源。全课浓缩翻转导学型微课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和组织,提供包含课程引入、概念讲授、实验视频、规律总结、应用拓展等浓缩了整节授课主要内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原始储备并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
(二)结合实验突破重点
选修课是专业课之外且对学生起到知识补充和延伸的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选修。当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时,他们才会更加投入,更加用心。选修课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提高创新意识,更好地促进个性化发展。
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观察和实验是了解物理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是建立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的实践基础[7]。可在教学中,有时候仅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分组探究,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8]。结合实验突破重点型微课就是在课堂上将微课与实验相结合,采取暂停、放大、标注等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看到实验中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的微课。
比如笔者制作的《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实验及其改进》微课:在学生分组进行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之后,放大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画面,首先让学生看到它并不稳定的现象并加以分析。然后,再通过例题提出改进之后的方案,并播放实验视频。如图2所示,在画面中放大并用红色箭头强调指针的位置。最后,再将两次实验的画面并列呈现,有利于学生对比思考。
又如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的邵海林老师是这样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微课的:首先,利用视频回顾该实验的步骤、规律及注意事项;然后,如图3所示结合光路图讲解成像原理;最后,反复利用放大之后或者前后对比的视频,综合配合表格和口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规律。
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或思维能力不够强,可能会在某个重难点“卡壳”,始终无法理解关键知识点。如果结合实验制作微课,对关键现象进行放大、对比或标注,加以适当的分析,就很容易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
(三)习题讲解归类应考
教师制作解题类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审题分析解出答案,还需运用归纳能力将几个典型习题归为一种类型,并抽丝剥茧得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的教学目的。如图4所示,成都市天府新区陈绍兰老师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微课,在回顾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之后,提出了独特的“巧用手指记单位”方法,并给出3个习题由简及难地讲解如何换算单位,巧妙地利用了幻灯片中的箭头指示思维过程。这样的习题讲解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解题方法。
图4
三、结束语
微课是近年来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随着全国各级微课大赛的举办,网络上的微课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现有的很多理论都是按照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或是按照开发方式、呈现形式来对微课进行分类。这样的一些分类方式并不能对大部分物理微课进行准确的类型界定,当然也就不便于对物理微课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行研究。以教学目的为依据的分类方式,可以减少微课内容中无用的知识结构,增强微课制作的目的性,提高微课教学的有效性。但这种界定方式仍有一定的缺点,笔者所提出的三种主要类型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物理微课,而不同类型的微课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式肯定也不相同,需要进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2]丁国栋.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看我国中学物理微课制作现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6):54-56.
[3]中国微课网[OL].http://dasai.cnweike.cn/index.php?r=default/notice,附件2:微课评选指标.
[4]常树民.依据教学目的进行微课分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5(15):85.
[5]陆征,杨永青.慕课时代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5,33(12):45-47.
[6]胡俊平,刘妍,毕慧敏,游富英,谢鹏涛.基于微课的“物理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J].化学教育,2016,37(14):45-48.
[7]吴文彪.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9-50.
[8]梅小兵.浅谈利用微课助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2017,4,35(08):53-55.
注: 本文系重庆市2019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DlS的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
标签:微课论文; 分类论文; 教学目的论文; 翻转导学论文; 实验突破论文; 习题讲解论文; 乐山外国语学校论文; 乐山市嘉州学校论文;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