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阜平今胜昔
张金刚
读师范时,听语文老师讲孙犁的《山地回忆》,看到故乡“阜平”二字赫然印在课本上,甚是激动。正因此,“山地”似乎成了阜平的专属称谓,一说山地,就想到阜平。
我在孙犁的笔端找寻并摹画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阜平山地的模样、阜平人民的生活及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军民鱼水深情。这印象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并渴盼着山地阜平早日不再“穷山恶水”,换了天地。
对于1939年到阜平工作的孙犁而言,八十年过去;对于1994年读到《山地回忆》的我而言,二十五年过去。当年小说中的山地阜平,山地依旧,却是完全变了模样;阜平人民,赓续传承,优良的传统永远没有变。
孙犁笔下的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阜平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炕台”“锅台”,真是形象,还真是这样。何止当年,后续的几十年都是如此。
文献[11]研究表明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对总磷的测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GB11893要求注意控制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并尽快测定,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当年,孙犁调到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1年冬,“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不打不相识地遇到了伶牙俐齿、内心火热、纯真鲜亮的妞儿,遇到了善良淳朴的大伯、大娘;且因妞儿织的一双袜子,因帮妞儿一家背枣卖枣、买织布机而结下了深厚情谊。
宋代园林和明清时期园林在寻找象征与诗意方面呈现的是当时园林文化的自觉自为,园林艺术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园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有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和相应的表现原则。[2]这一切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之所在。
行走在阜平东部乡村,一道道梯田蔚为壮观,宽展的土地上种植了苹果、仙桃、香梨、葡萄等高效林果,有的正在成长,生机一派;有的已经挂果,丰收在望。去赏花,去采摘,去观光,去考察,搞活了当地经济,拉动了农民增收。固有的可成方连片的土地也流转出来,大搞食用菌培植。一栋栋大棚鳞次栉比,孕育了香菇、木耳等优质菌类,带着“老乡菇”的品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1978年出生的我清楚地记得,曾跟随父母在山脚、山腰、山顶用石块垒起的大大小小的埝阶地里,收小麦、玉米,刨土豆、红薯,割谷子、黍子,拔花生、芝麻,在地边、山沟摘些大枣、花椒。年初忙到年尾,却依然只在温饱线上徘徊。
山地,多有山,少有地。近年来,“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阜平,开始利用占补平衡的土地政策,将二十五度以下的荒山流转出来,进行综合整治,发展高效农业,向荒山要效益,向山地要良田。守着荒山穷了数辈的农民,通过荒山流转、入股分红、农场打工成了坐收“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儿真就实现了,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又返乡了。
八十年前,孙犁跟随部队到阜平,是为了“打败鬼子”,而深受群众拥戴。八十年后,正有一支苦干实干的扶贫队伍驻扎农村,这次是为了“打败贫困”。他们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村里定规划,谋产业,修公路,架桥梁,强组织,搞慰问,帮销售,解难题,同样用真诚、用尽心、用实效赢得了群众的拥戴,更有老乡动情地说:“这好像当年的八路军又回来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各项精液参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Hybrid App支持跨平台,本章对软件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了测试,测试设备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小米3手机和基于iOS系统的iPhone 7手机,测试真机参数如表1所示。
孙犁赋予了老伯穿的粗布裤褂的浅蓝色一个好听的名字“阜平蓝”,这蓝色在当时很土气。而今我们都愿将高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覆盖率烘托出的阜平天空的蓝色唤作“阜平蓝”,这蓝色在时下很霸气。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造就了丰富的物产、优美的环境,必定会变成“金山银山”。
当年,大伯要贩红枣,需要“我”和他每天背着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走近二百里地,到曲阳去卖,“累得浑身流汗”。而今,阜平的公路四通八达,快捷畅达,柏油公路连通城镇乡村,高速贯通东西南北,不久还有高铁、机场建成,农产品销售不再是难题。甚至,守在地里,便有销售商找上家门;坐在家里,便可轻点鼠标,通过电商、物流销往全国。
妞儿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因抗战的艰苦卓绝和无法预期,“我”回答得很模糊,却很坚定,给人信心:“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村里的贫困群众也问扶贫干部:“什么时候,咱们能全部脱贫,建成小康?”他们的回答也很坚定,并有时间表:“2019年全县脱贫,2020年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扶贫干部有信心,群众自然有信心,都便有了干劲儿。
孙犁笔下的妞儿,爱纺织,会纺织,“喜欢新鲜东西”“什么也要学会”,有着阜平女人聪明勤劳的好品行。如今留守村里的妇女们有的正在当地的手工业作坊里砸箱包,做服装,插花,做千层底布鞋;有的收拾起蒸花馍、摊煎饼、布艺手工等老手艺,搞活乡村旅游;有的在农场、大棚做活,有的开起了农家乐……除了照顾老人孩子,都做得风生水起,和妞儿有一拼。
脱贫攻坚战,如同当年的抗战,英雄智慧的阜平人民赶走了日本鬼子,难道还赶不走贫困?这是一场必须打赢也一定能打赢的硬仗,我们依然在前进,曙光已现,胜利在望!
1949年开国典礼当天,“我”送给大伯女儿——妞儿一身鲜艳的红布,大伯想要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布,说要让妞儿做一面国旗,开会过年挂起来,挂在山沟里。革命胜利后的老区人民对新中国充满了无比的热爱,这发自心底的热爱一脉传承。伟大的“晋察冀精神”已在老区阜平深深扎根,生生不息。
孙犁的《山地回忆》写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1949年12月,时隔七十年,再次品读,情景历历在目,人物依然鲜活。合上书本,回忆山地阜平七十年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展望崭新阜平建成小康的美好前景,不由感慨万千,热泪翻涌。
2019年,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即将走出贫困的山地阜平,大街小巷、城镇乡村、家家户户定会高挂国旗,深情凝望,献上老区儿女对祖国的崇高敬礼和深深祝福。
槐花对照提取物的制备及槐花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皮文霞等(19):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