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空间融合设计探析论文_杜昊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30

摘要:城镇化带动着更多更快的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类型的不断发展,其中有轨电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有轨电车项目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要注重电车车站、人的使用空间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关系。交通空间只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城市环境的空间效益不仅仅是交通功能的实现,还有城市氛围、城市文化等众多的内容。有轨电车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设计成为了重要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有轨电车,城市环境,融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广,以地铁、现代有轨电车跨座式轻轨等交通形式正在我国众多城市开展建设,很多现行城市已经开通运营。这些交通方式中,现代有轨电车以其造价低廉(为单位里程地铁造价的十分之一左右)、节能环保(主要利用电力)、建设方便(利用现有道路拓宽或者改造即可)、景观效果优良等优势在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收到青睐。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有轨电车,对于整体的城市空间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这种交通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它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设计需要被更加重视。

1.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

早期有轨电车由于混合路权、运力较低、速度缓慢等问题,在汽车时代来临之后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欧洲很多城市的有轨电车都逐渐被拆除。留下来的往往存在于中小城市并常常作为历史遗迹的方式,其城市交通意义大为减弱。

城市化带来诸多的城市问题,其中交通问题更是许多城市症结的关键所在。现代有轨电车以其高容量、大空间、占用城市资源较少、舒适便利等特点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之一。

现代有轨电车具备有独立路权、交通优先、安全可靠、低地板上下方便等优势。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佛山、珠海等城市陆续开通了有轨电车线路,十多座城市规划总里程达1600公里以上。

2.有轨电车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设计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交通类型,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它不仅仅具有交通的意义,也是现代城市空间历史文脉的一部分。尽管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有轨电车迎来了发展的低潮,世界各大主要城市都开始拆除自身的有轨电车,但是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兴起,新的发展空间出现。

有轨电车和城市空间的融合设计需要从一下几个角度重点考虑。

2.1 站型与局部空间环境的融合

城市环境空间具有场景化、公共化和集中化的特点。对于有有轨电车规划的区域,结合其设计的区域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有轨电车的几个关键组成要素是车站站台、雨棚、轨道线路、车辆等。对于城市环境空间而言,车站的空间形态和站台对于城市道路的占用是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

以法兰克福U5线电车车站和广州海珠环有轨电车车站为例分析。在2016年VGF(法兰克福公交公司)设立了一个针对站台和雨棚设计的竞赛,Just/Burgeff 建筑事务所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解决方案。

站台和雨棚的功能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右边区域的环境空间的影响非常直接。这个方案是有韵律而舒适的空间造型,实现站台区域划分的同时,为街道和旁边的现代建筑提供一个有趣味的前景。

不同于常见有轨电车车站多采用金属线条的样式,本站采用三角形薄钢板折叠拼接的形式,添加灯光效果实现形体的流动性变化,城市背景为法兰克福的现代主义建筑拼贴式的街道,整个城市空间显得自然而简单,车站对于局部城市环境起到的是点缀而非冲击的效果。

作为国内有代表性的有轨电车项目,广州海珠环有轨电车的城市景观设计也有一些关键的特点。线路全线沿着珠江,从广州塔到万胜围,全长7.7公里,共计10座车站,全段都是重要的景观地带,有轨电车将成为整条景观带的重要一环。

由于全部车站都位于路侧,有比较充裕的空间将车站的轨行区全部布置为绿化,结合绿篱的设置,整个车站完全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同时相对通透的造型与周边的新建筑和珠江沿岸景观融合在一起起到了较好的局部环境艺术效果。

2.2 有轨电车与城市文脉的融合

有轨电车具有比较长的历史,作为前汽车时代的产物,有轨电车已经融入了一些城市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中。

例如里斯本的28路有轨电车,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了有轨电车,由于历史悠久,穿过众多的历史景观,里斯本有轨电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之一。

我国也有很多城市例如大连、沈阳、上海等在上世纪出有过大量的有轨电车线路,但是都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和发展被逐渐拆除,这个过程是旧时有轨电车作为落后交通方式的一种必然命运。然而,结合城市文脉,设计反映历史记忆的景观线路未尝不是这类有轨电车发展和保留的方向。景观线路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景观节点和区域交通规划,以强化区域景观的同时,不干扰正常的交通为前提。

2.3 交通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融合

有轨电车车站作为交通空间的一部分,其建筑属性往往被忽略,而车站的建筑属性是车站作为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因此,有轨电车交通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结合设计成为了强化其建筑属性的重要方式。

以法国第戎电车达西广场站和法国南特Haluchère枢纽车站为例。

第戎电车达西广场站实现了有轨电车车站与城市广场的结合。法国有很多有城市功能和公共意义的城市广场,但是随着交通的发展很多都收到了破坏,新的有轨电车站将实现与广场空间的共荣,引入环境友好的交通设计。

法国第戎电车达西广场站

轨道交通和建筑相结合包括和城市的综合建筑、景观建筑以及枢纽建筑相结合等多种类型。第戎新的电车车站将场地中的纯交通空间的比值从80%下降到20%。交通压力被分流到市中心外面的外环上。在景观广场是设立便民设施和景观构筑物,有轨电车站与景观构筑物结合在一起设计。

南特Haluchère枢纽车站是有轨电车、区域或者和公交车的枢纽车站,简单通透的建筑棚顶更像是一个大的有轨电车站雨棚的放大版,充分利用钢和玻璃材质以及完全架空的设计,使得车站建筑对于周边几乎没有高层建筑的南特东北部地区的城市景观得到了保护。道路、车站、周边建筑和绿化形成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有轨电车车站成为城市景观重要的一部分。

3.有轨电车与环境空间融合的城市意义

综合国内外的案例来看,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更新息息相关。而这个过程中,国内外有轨电车的发展基于不同的原因,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境,有的是因为对于城市交通的理解不足,造成交通设施定位的不准确,有的则是没有更好的将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总体来看,以设计为主导的思路可以是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将有轨电车项目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角度和思维去理解,以设计为主导,可以更好的达成交通工程自身的城市效益,同时也可以避免产生新的城市问题。

4.结语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实现车站的功能,更多的考虑车站的多元要素,站台模式、空间效果、城区结合、车辆关系和人的适用模式等要素需要得到更多的考量。

同时,创新思维与城市空间文脉的融会贯通是有轨电车成为城市空间提升要素的重要一环。城市空间与有轨电车设计的融合,对于城市和轨道交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Egis Rail,阿尔弗雷德•皮特.第戎电车达西广场站[J].城市环境设计,2017(04):192-195.

[2]李元坤,苗彦英.国外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发展的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06):29-32.

[3]晓红.里斯本的有轨电车:欧洲最早的有轨交通工具[J].交通与运输,2016,32(03):70-71.

[4]曹国才.绿色环保的有轨电车——欧洲之行有感[J].商用汽车,2013(24):34-35.

论文作者:杜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空间融合设计探析论文_杜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