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及其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差异论文,对策研究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06)01-0089-06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由于受地域、经济及教育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东、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差距十分明显。相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言,这种差距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适应性。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发展差距,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腾飞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西部和东部是一个地理概念,① 西部是中国的相对不发达地区,包括西南、西北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积54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7%,人口近3亿(1999年),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东部是中国的最发达地区,包括沿海的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积13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1亿(1999年),分别约占全国的14%和40%。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差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要回答东西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失衡到何种程度,则需作量化分析。考虑到东部地区面积小,但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面积辽阔,但相对人口较少,人口密度较小,因此,对东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差异的分析,不仅要从绝对数据来比较,而且要看其相对差异是扩大还是缩小了。从当前中国东西部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来看,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投入直至教育质量方面,东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西部问题突出。
(一)区域间差异:西部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较少,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
从1981年至2001年,中国共进行了8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但是从下列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数和学位授予数统计数据中,[1] 我们可以发现,全国各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问题(见表1)。
表1 全国八次学位授权审核后高校学位授予单位分类统计表
研究生院单位数
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
授予单位数 授予单位数 授予单位数
地区名称
合计 普通
军队 合计 普通 军队 合计 普通 军队合计 普通 军队
高校
院校
高校 院校
高校 院校 高校 院校
全国合计
53 50 3
245
21431 457
41344 614
541
73
华北地区
15 15 6052 8 1029111 132
113
19
东北地区5 5 3129 2
5957 2
8474
10
华东地区
16 15 17466 8 123
11112 160
144
16
中南地区8 7 14133 8
817011 11297
15
西南地区4 4 1917 2
4643 3
63585
西北地区5 4 12017 3
4641 5
63558
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中含研究生院单位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中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中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数据资料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止日期:2001年6月。
1.从全国高校各类学位授予单位数量上看,华东地区的研究生院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4.0倍和3.2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3.9倍和3.7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数均是西南、西北地区的2.7倍。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占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比例来看,华东地区为60.2%,而西南地区为41.3%,西北地区为43.5%,华东地区高出西南地区近19个百分点,高出西北地区近17个百分点。
2.从学位授权点数来看(见表2),华东地区的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4.6倍和4.2倍;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3.4倍和3.6倍;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2.9倍和2.8倍。从博士学位授权点占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比例来看,华东地区为14.9%,西南地区为12.5%,西北地区仅为11.6%,华东地区高出西南地区2.4个百分点,高出西北地区近3.3个百分点。
表2 全国八次学位授权审核后高校学位授权点统计表
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博士学位授权点数硕士学位授权点数
合计普通军队合计普通军队合计普通军队
高校院校高校院校高校院校
全国合计628 599 29 13971270127 89708417 553
华北地区159 156
3 342 312 30 16191509 110
东北地区 68 67
1 173 170 3 11181110 18
华东地区211 205
6 390 361 29 26872481 136
中南地区 94 81 13 271 238 33 17801627 153
西南地区 46 44
2 114 103 11 911 861 50
西北地区 50 46
4 107 86 21 925 839 86
注: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数中不包含已获一级学科授权点下可授博士、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数。硕士学位授权点数中包含了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可授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数。数据资料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止日期:2001年6月
从总体上看,华东地区在各类学位授予单位数和各类学位授权点数方面遥遥领先,西南和西北地区则相对偏少。迄今为止,西部的贵州、青海、西藏、广西、宁夏、新疆六省区没有一级学科授权点,青海、宁夏、西藏连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都没有。
王根顺、焦炜的研究进一步指出,[2] 近年来,中国东、西部研究生教育在学位授予单位数、学科点数等方面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趋势。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东、中、西部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见表3)分别为63.78%、18.91%、17.31%,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表4)分别为57.16%、20.39%、22.45%,与1994年的数据相比,东部为63.78∶60.89,中部为18.91∶21.40,西部为22.45∶17.71,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数在东部持续增高;在新增设的一级学科授权点中,这种差距就更突出,东部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占到全国的2/3,而西部连东部的1/4(22.24%)都不到;博士学位授权点数与1994年的数字相比,东部为61.67∶70.14,中部为22.05∶17.56,西部为16.28∶12.30。虽然从比例来看,中、西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考虑到2002年的统计方法与1994年的不同,实际上2002年东部拥有的占全国2/3的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如果以二级学科展开计算的话,还会远远高于目前这个比例。
表3 全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表
博士学位 占全国的一级学科 占全国的
博士学位占全国的
授予单位数比例(%)授权点数 比例(%)
授权点数比例(%)
东部199 63.78
454
66.57
951 61.67
中部 59 18.91
127
18.62
340 22.05
西部 54 17.31
101
14.81
251 16.28
总计312 100.00
682 100.00 1542100.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统计截止日期:2002年6月
表4 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统计表
硕士学位 占全国的比硕士学位占全国的比
授予单位数 例(%) 授权点数 例(%)
东部 415 57.164848 50.02
中部 148 20.392602 26.84
西部 163 22.452243 23.14
总计 726100.009693100.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统计截止日期:2002年6月
3.西部地区在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数方面偏少,直接影响到西部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招生规模偏小。从研究生招生规模来看,2001年西藏在校研究生为47人,博士生0人。宁夏在校硕士研究生268人,博士生0人。青海在校硕士研究生172人,博士生21人,贵州在校硕士研究生1,418人,博士生60人,与此相对照,北京在校硕士研究生就有77,384人,博士生22,009人,上海在校硕士研究生就有39,043人,博士生有9,892人,可见差距之悬殊。[3] 在大多数年份,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6个省(自治区)的研究生招生总数还达不到东部地区有的重点大学一年的招生规模。
4.从学位授予数量来(见表5)看,据统计,1991-1998年中国共授予全日制博士学位约3.55万人,其中,华东地区博士学位授予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4.9倍和3.8倍,所以,从绝对数量上讲,东西部的差距非常明显。
表5 1991-1998年中国全日制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的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名称 博士学位授予数占 硕士学位授予数占
全国的比例(%) 全国的比例(%)
华北地区 35.1327.73
东北地区 10.8913.74
华东地区 27.7626.29
中南地区 13.1616.61
西南地区
5.63 7.38
西北地区
7.43 8.25
总计
100.00
100.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统计截止日期:2000年6月
但也有资料显示,从1991-1998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的增长比率来看,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其中,中南地区1998年全日制博士学位授予数比1991增加了286.79%,增长率最高;西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增长率分别是259.57%、258.65% 、241.09%、207.12%和199.89%。可见,由于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博士学位授予数增长都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东部与中西部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
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的地区分布变动情况(见表5)与博士学位稍有不同。1991—1998年中国共授予全日制硕士学位约23.78万人,其中,华东地区硕士学位授予数分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3.5倍和3.1倍。从1991-1998年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的增长比率来看,增长比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比1991年增加了37.11%;其次是中南地区(36.84%)和华北地区(34.51%);增长比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比1991年增加了19.04%。[4] 可见,在硕士学位授予规模上,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是很大的。
5.在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与质量上,东西部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财力不足,研究生教育经费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据调查,北京市一重点学科近年来年均拨款约80万元,与之相对照,甘肃省共有75个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省财政拨付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总经费约为150万,如果平均分配,每个重点学科还不到2万元。甘肃省自1999年启动的省博士点基金每年对全省省属高校的博士点的年度资助总额也不到10万元。[5] 这种资金投入上的巨大差距,严重地制约着西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因为经费不足,导致许多学科专业缺乏必要的设备、资料和实验条件,导师科研经费少,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而,如何加大投入,促进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缩小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区域内差异:西部地区学位授权单位及学位授权点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西部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布点不均匀,发展不平衡。以2001年的数据为例,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共有博士授权单位37个,硕士授权单位101个。其中,西安、兰州、成都、重庆四个城市高校密集,集中了大批的科研人员,四城市所在省市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西部其他省区要好,据统计,四省市共有博士授权学校27所,硕士授权学校55所,分别占西部地区博士授权校和硕士授权校的73%、54%,同时四省市博士硕士授权点也较多。[6] 而在西部其他省区,博士硕士授权学校较少,如贵州、西藏、青海、宁夏四省区普通高校中至今没有一个博士授权校,而西藏硕士授权校也只有2所,青海、宁夏也各只有3所。可见,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种原因,与地区之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相关联,各个区域内部省市之间的研究生教育的空间分布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三)区域间流动差异: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引进难
有关调研发现,近年来西部人才流失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现有高层次人才流失加速。据陕西省教委1998年的调查,从1992年到1998年,陕西地区42所高校流失到外省的专任教师3200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432人,流失人员的数量大于流入人员的数量,流失人员的层次高于流入人员的层次。[7] 在调研中,西部某重点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谈到,1980年代以来该校累计流失了500多名教授和副教授,这些流失的人才都可以重新办一个大学了。[8]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流失易、引进难”的现状,使得目前导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二是西部地区吸引、留住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受限。不但西部考取外地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回西部工作,人才呈加速递减趋势。如2001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9] 表明,仅有0.04%、0.07%、0.33%和0.7%的毕业研究生分别选择到青海、宁夏、新疆和甘肃就业(见表6)。而且西部院校毕业研究生中留在西部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2001年该校毕业研究生约有56%的人留在西部,2002年比例降为35%,2003年进一步减少为33%。[10] 四川省高校1998年、1999年毕业的研究生留本省工作的分别只占28.6%和28.7%。[11] 而同期兰州大学流向甘肃的毕业研究生是155人,占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研究生到甘肃就业总人数(264名)的58.7%。
表6 1999-2001年间中国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地区流向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1999年2000年2001年
教育部直属
地区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院校比例%
东部地区
99
32.0 91 24.9
110
26.8
60.7
中部地区
237.4 17
4.618
37.70.7
甘肃133
43.0116 31.7
155
37.70.7
其他西部地区
237.4 44 12.0368.88.1
注:教育部74所直属院校200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但不含流向港、澳、台地区以及考研、出国的毕业研究生。数据来源: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多年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含量偏低。这与该地区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不无关系。因此,如何大力发展西部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大批有能力站在时代发展前列,能够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且“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就成为西部地区,甚至是中央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定的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格局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内外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在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布局:
1.历史遗留因素。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各地区之间高等学校布局、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差异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国情,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化改革的事实基础。
2.行政因素,或者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行政区划分的教育区域,50年代进行的“院系调整”,“大跃进”时期建立的地方院校,“文革”时期的院校下放,以至整个90年代的全国高校共建、合并、转制等,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或行政色彩。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目前政府用行政干预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分布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想改变高等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分布特点,它体现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虽然其中不乏盲目的成分,但同时也注意了重结构优化、规模效益等符合教育内部规律的因素,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这一点表现较为突出。
3.经济因素。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深受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有效地利用沿海地区的原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国家开始实施非均衡重点发展战略与梯度发展战略,不但在政策上给东部以优惠,而且在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布局采取了向东部大幅度倾斜的政策,高强度支援东部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由于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东西部经济、科技、人才的交流协作,进一步加速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的现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管理部门的行政对于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布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研究生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积累的过程。因此,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并不完全是外在的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而应该由高等学校自主发展、自主协作来产生。过多的外部力量、行政命令干预只会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强加上一个“催生”的概念,它会改变“蛋与鸡”的逻辑关系,从而将难以从根本上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缩小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选择
对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对差异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地区间教育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协调发展。
如前所述,中国地区间研究生教育发展差异的产生是多样的、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解决研究生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的问题的最根本对策是加速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由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差距,制定较为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考虑到东部地区有较好的地理环境和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态势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因此,本文主要从发展西部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角度出发,就如何缩小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的发展差距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科学规划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既要考虑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要考虑国家和各省市区所能提供的支撑条件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和能力,还要考虑学科结构的合理布局;既要注意挖掘潜力,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更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加大对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政府投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扶持
西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完全依靠西部各省自己的经济实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显然力不从心。中央政府向西部地区省份予以倾斜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国家还应设立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帮助西部地区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改善必要的培养条件,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力。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亦应大幅度增加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努力通过多渠道为研究生教育筹集经费。
(三)西部地区要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以特色求地位
目前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必须加以调整完善。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的重点是:1)充分发挥原有学科的优势,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和区域、行业、学科的发展水平,继续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及时调整、改造一批老的、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2)针对本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和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等的开发利用,着力建设一批对整个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尽快建立和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学科点,充实提高现有博士硕士点。3)注意发展人文、社会学科。从历史上看,西部地区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这些历史的、现实的问题为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领地。通过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各门类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以特色求地位。与此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应适当赋予欠发达地区调整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的自主权力,使其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及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四)贯彻分层次办学原则,继续建设好一批现代化的西部研究生培养基地
国家应加大对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指导与投入,支持西部地区重点高校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产学研基地和高水平的大学科技园,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发挥其在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尽快扭转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五)建立研究生教育地区合作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除了政策倾斜外,国家还应创造条件促成东西部地区的高校加强联系,互相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共同承担和完成服务于西部地区的科研项目;落实对口支援政策,采取合理措施,鼓励东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西部地区高校短期工作、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促进西部地区高校提高师资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注释:
①本文中、东、西部的地区划分,依然采用198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三大经济带”中的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个别地方将全国教育发展分为六大区域,对各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标签:研究生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生教育论文; 教育博士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大学论文; 博士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