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道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新课题论文,道德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正以神奇的速度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有关网络的一些道德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就网络道德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网络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冲击
1.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地域性加剧了全球道德冲突
网络信息技术的导入,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国家、地域界限,但是信息的内容仍带有地域特征,它反映的是一定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样,在人们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与道德冲突也就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垄断。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但实际上,信息在未来成为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以后,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不会趋于平等。一些发达国家会利用技术优势垄断信息,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信息自主权受到侵害。二是文化渗透。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据调查,英语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入网者最经常访问的地方,这就给西方某些文化霸权主义者可趁之机,他们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倾销自己的文化,进行文化扩张。三是恶意的政治宣传。在电子网络四通八达,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恶意的政治信息的传播更迅捷,网络成为敌对的政治势力唇枪舌战的场所。
2.网络图文的虚拟性导致道德情感冷漠
网络是一个由图文所构成的虚拟世界,正是这种虚拟性使网络有了巨大诱惑力。随着“虚拟情人”、“虚拟朋友”等虚拟事物的诞生,使一些人迷恋于网络上寻找精神家园。由于终日与多媒体画面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机会减少了,由此造成了家庭成员、邻里以及同事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淡漠。加之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自己喜欢的角色,“理直气壮”地撒谎,以至于人们在网上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就加剧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上的信任危机。有人将这种网络虚拟性造成的道德情感冷漠称为“网络飘移症”。这种现象,无疑将间接地影响到现实社会中的情感交往。如果过渡迷溺于网络中的“虚拟”境地,人就有脱离社会现实而成为网络奴隶的危险,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导致个人失去传统的亲情、友情等道德情感与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道德关系。
3.网络行为主体的高度自由性淡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虚拟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网民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自己不满意,可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计算机网络还允许网民匿名发表自己的意见,借用他人或政府之名在网上活动。有人认为,互联网一开始就是“一个以‘无政府’为口号的网络”。在这里,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管理和控制,进入到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新天地,往往有一种“特别自由”、“解放了”的感觉和想为所欲为的冲动,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因为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网络社团、网络国际组织、政府网络管理机构等其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造成网络行为中各主体行为自由度与其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不协调的情况。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极大自由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网络主体在网络中随心所欲,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范问题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诸如假的、不负责任的、无聊的信息的传播,网上谩骂与人身攻击,闯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等等。这些会破坏网络秩序,威胁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4.网络自身安全性差的弱点导致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网络的价值在于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的价值走向要求各网站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然而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必然会对信息安全构成全面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连接数目的激增,使安全问题愈加复杂。由于网络自身的安全性差,引发了大量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黄毒泛滥。网络的国际化使黄毒信息能够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监测出23万个色情网站,而且色情网站每日以300至500个以上的数量增长。根据统计,全球浏览人数最多的250个色情网站,每天共有235.8889万人次浏览,对它们的访问人数甚至多于学术网点的人数。二是个人隐私权与知识产权受到侵犯。随着全球网络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跨国传递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种侵犯包括对个人隐私的直接侵害、对个人隐私进行多手传播、对个人信息进行歪曲。此外,由于信息的复制、传输、处理、采集、使用等网络技术的出现,导致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三是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与传播。这是对电脑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如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的大发作,造成至少70多万台电脑受损。四是黑客骚扰。黑客,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系统,偷阅、篡改或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甚至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犯罪活动的人。如利用网络散发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宣传色情淫秽内容;盗用他人帐号上网,窃取科技、经济情报,恶意攻击网络,致使公用网络瘫痪。
二、积极应对网络道德的挑战
我们在享受信息网络化这一现代技术文明的同时,对它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应着力制定有效的干预手段和防范措施,把网络道德意识贯彻到网络技术规划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去,真正使网络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1.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应对网络道德的挑战,关键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运用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正确地分析网络以及人们网络行动的具体特征及其实际后果,有效地建立起在网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机制。要积极生产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型数据库和网络,建设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并鼓励支持和赞助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科学工作者、行政领导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将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移植到网络文明建设上来,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建立起弘扬网络主旋律的阵地,把人们的网络行为引向文明的方向和轨道。
2.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预防网络道德失范
主权国家和不同网络的所有者有权利有义务审查、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国家要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采取高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从而保证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网上的安全。目前,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手段很多,而且还在迅速发展之中。如互联网上运用“防火墙”(Firewall)技术,在集团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装上一个“保护层”,用来阻挡外部(互联网)火情蔓延到自己网络,防止非法闯入者。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针对网络本身的不安全特性,对所有重要信息全部通过加密处理,保护信息系统。大力研制和开发用于杀灭病毒或增加信息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力”的反病毒软件。利用互联网监控软件对进出信息系统的数据流与程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剔除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限制调阅互联网上的不健康内容。在管理上,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交通警察”,进行全天候24小时值勤,通过随身携带的电脑进行网络监控,以维护信息的安全性,打击非法闯入者。
3.建立网络行为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和协议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十条戒律,具体内容是:①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②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③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④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⑤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⑥你不应使用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⑦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⑧你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⑨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⑩你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我们国家应该根据原有的道德体系尽快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完整的网络行为规范应将各网络主体(包括入网者、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产品制造者等)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加以明确规定,使人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从而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网上各行为主体各司其职,有规可依,整个电子空间才能有序运行。
针对网络犯罪这一任何国家都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我国政府要尽快出台和完善各种网络法规。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高智能犯罪,原有法律、法规并不完全适合,现实中出现了一些法律上的“空白点”,致使一些犯罪分子因无法可依而逍遥法外。比如在刑法方面,网络诈骗、制造与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网络犯罪已屡见不鲜,那么应制定怎样的法律防范措施?在版权方面,由电脑创作的音乐、美术、文学等作品,版权法是否适用?若适用,著作权归谁?所有这些,迫切需要修订原有法律,制定出严格、适当的法律法规,打击网络犯罪。
4.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络主体道德修养
一是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入网者对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尤其对于青少年在德育课中应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德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抵诱能力。
二是网络主体自我塑造、自我约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上网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给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少年一代网民文明上网,做到自我塑造、自我约束,对反动色情、迷信的网络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自觉地抵制任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人人“从我做起”,通过反省、发现、克服自己的恶习,并在实践中改造自身,躬行、践履道德规范,这样,才能达到道德自律阶段,通过加强网络主体的塑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网络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