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的简化计算及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存货论文,费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根据内、外管理的不同信息需求,需要分别计算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为节约核算成本,就有必要探求全部成本法下营业净利与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净利的差异及变动规律,根据已知结论
全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
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
△P=
-=-
的营业净利
的营业净利
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全部成本法下期初、期末存货中所释放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不同所导致。当然上述结论的假设为:(1)不存在在产产品问题;(2)每期销售量中不存在退还折让和折扣问题;(3)各期成本水平不变;(4)各期售价不变;(5)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虽然两种成本法下营业净利差额的计算有了很好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在实际中的应用要么仅停留于理论上或公式上,要么就是用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分别核算存货成本,分别计算营业利润,没有利用上述结论对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相互转化,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计算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注:本文的“吸收”来源包括期初存货和本期生产存货两部分)的固定制造费用。由于本期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释放(注:本文的“释放”去向包括本期已销存货和期末存货两部分)的固定制造费用就是上期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即有:
全部成本法本期期末存
全部成本法上期期末存
△P= -
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因此只需研究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问题。
本文绘出一种计算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的简化计算方法,为使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在内、外的决策应用推广提供指导。
二、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的简化计算
在全部成本法下,有关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基本公式:
期初存货释放的
本期发生的固
本期已销存货吸收
期末存货吸收的
+ = +
固定制造费用 定制造费用 的固定制造费用 的固定制造费用
上期期末存货吸收
本期发生的固
本期已销存货吸收
本期期末存货吸收
或 + = +
的固定制造费用 定制造费用 的固定制造费用 的固定制造费用
也就是说,本期归集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上期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是本期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另一部分是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其中,第一部分由期初存货释放,第二部分由本期生产的存货释放。期末需将本期归集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按先进先出法的思想分配成两部分,即本期已销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和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与实际成本法下存货发出按先进先出法而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利用这种思路,就可以利用列表的方式连续地计算每一期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为更好地说明此方法,以下举例说明。
设某企业某产品的1-6期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均为10000元,各期的产销量及存货量情况见表1(单位:件)。
表1 各期的产销量及存货量情况
期间 一
二
三四
五
六
期初存货量 00
1000 1000 7000 4006
本期生产量 5000 5000 4000 10000 2000 2000
本期销售量 5000 4000 4000 4000 5000 6000
期末存货量 0
1000 1000 7000 4000 0
由此可得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见表2)。
表2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
期数摘要产量① 单位额② 金额③销量④ 单位额⑤ 金额⑥ 结存数⑦ 单位额⑧ 金额⑨
完工入库
5000 2.0010,0005000 2.0010,000
1销售出库
5000 2.0010,000 0
本期小计
5000 10,000 5000 10,000 0
完工入库
5000 2.0010,0005000 2.0010,000
2销售出库
4000 2.00 8000 1000 2.00 2,000
本期小计
5000 10,000 4000 8000 1000 2.00 2,000
1000 2.00
完工入库
4000 2.5010,000 12,000
4000 2.50
1000 2.00
3销售出库 9500 1000 2.50 2,500
3000 2.50
本期小计
4000 10,000 4000 9500 1000 2.50 2,500
1000 2.50
完工入库 10000 1.0010000
12,500
10,000 1.00
1000 2.50
4销售出库 5500 7000 1.00 7,000
3000 1.00
本期小计 10,000 10,000 4000 5500 7000 1.00 7,000
7000 1.00
完工入库 2000 5.0010,000 17,000
2000 5.00
2000 1.00
5销售出库
5000 1.00 5000
12,000
2000 5.00
2000 1.00
本期小计 2000 10,000 5000 5000
12,000
2000 5.00
2000 1.00
完工入库 2000 5.0010,000 22,000
4000 5.00
2000 1.00
6销售出库22,000 0
4000 5.00
本期小计 2000 10,000 6000 22,000 0
编表说明:(1)一般先填写①③栏,②栏通过③÷①计算求得;(2)④⑤⑥栏的填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通过编制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可以直观地反映下列数值指标:
(1)全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反映在每期期末的小计对应的⑨栏数。
(2)每期的产量、销量及存货量的增减变动情况,反映在①④⑦栏的每期小计数。
(3)全部成本法下,每期完工入库产品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费固定制造用,分别反映在③②栏;每期销售成本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别反映在⑥⑤栏。
(4)变动成本法下,每期吸收的列入当期期间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反映在每期小计的③栏数。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计算全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是先求出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再利用“全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固定制造费用+本期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来反推,而先进先出法的计算原理是先算出全部成本法下已销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再推出全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说明传统的计算方法与先进先出法计算顺序相反,自然就显得更为复杂,特别是在本期销售量小于本期期初存货量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本文例中的第五期),本文设计的“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正是利用了先进先出法的计算原理,使计算大大简化并且思路清楚。
三、应用
通过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不仅可以直观地找到与固定制造费用相关的指标,而且可以应用于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净利的相互转化,使原本一些十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化。
1 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净利差额之计算
通过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计算出了每一期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利用前述的公式,自然就可以算出每期的△P,如本文中例示的第1~6期的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0,2000,2500,7000,12000,0(第1期全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为0),因此第1~6期的△P分别为0,2000,500,4500,5000,-12000(上述数字的单位均为元,此处略)。
2 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均可利用此计算表直接计算
如果不考虑两种方法下损益的计算顺序,仅从计算结果来考虑,那么不难知道:
全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存 固定推销及
=贡献边际总额-(
+)
的营业净利 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贡献边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从上述公式可见,求解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的本质就是本量利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数就是“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中的③栏每期小计数。要求解全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关键是求出“全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此金额就是“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中的⑥栏每期小计数。
3 两种成本法下损益表的编制
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编制较简单,其本质就是本量利分析之过程;有了“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表”后,编制全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就简单得多。格式见表3。
表3 损益表
项目
金额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减:推销及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三、营业净利
在填制时,关键在于主营业务成本金额的填写,为本期已销存货的变动成本与本期已销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计算表中的本期小计的第⑥栏数额),也就是说,在填制全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时,主营业务成本的数据可直接填列,而不需象传统一样反推填制。
4 两种成本法下损益额的相互转化
有了“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表”,便可很容易求出△P,又
△P=全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
因此,使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额相互转化变得轻而易已。为众多企业长久形成的全部成本法,调整成变动成本法,适用对内管理的需要,提供了依据,也为管理会计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制造费用论文; 成本法论文; 存货成本论文; 存货核算论文; 存货计价方法论文; 发出存货计价论文; 变动成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