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oS核心合集的国际智库研究可视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集论文,核心论文,国际论文,Wo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智库(think tank)也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或脑库,现代意义上的智库一般指专门从事决策咨询研究活动的独立性非营利机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公开出版物或其他途径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提供补充性和辅助性的智力支持。中国智库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期的雏形可以追溯至封建时期的“门客”和“幕僚”等。经过长期的演化变迁,智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国家战略。2015年1月,中办、国办共同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我国智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拓展了优化空间。总体来看,我国智库建设的数量可观,而实现内涵式发展仍需要在质量培育上下工夫,在此之际,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国际智库研究态势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 Web of (简称“WoS”)是基于Web而构建的多学科、大型综合性引文索引数据库,WoS核心合集是由核心学术信息资源集成的动态更新数字化研究环境,通过强大的检索技术和基于内容的连接能力,将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分析工具和专业软件无缝地整合在一起,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发表等多项功能。WoS核心合集收录了1万多种国际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采集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并按照被引作者、出处和出版年代编成独特的引文索引,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分析与评价工具。本研究以WoS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引文索引=(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检索式为:主题=(“think tank*”)OR主题=(“brain trust”),文献类型=(ARTICLE OR PROCEEDINGS PAPER OR REVIEW),其他条件为默认设置。以“题名”和“摘要”为遴选依据,对检索到的初始结果进行数据清洗,共获得361篇有效文献,将其“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等题录数据分批保存,检索日期为2015年3月20日。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Drexel)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多元、分时、动态可视化分析工具,该工具一款用于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科学文献的趋势及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能够以多样化的视图展示知识领域共被引网络分布结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揭示学科领域演变中的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辨别其知识基础(Intellecture Base),并侧重于识别某个学科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信息。CiteSpace软件提供作者合著网络(COA)、共被引作者(ACA)、共被引文献(DCA)和共被引期刊(JCA)四类共被引分析技术,支持对文献的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国家)、项目、关键词和学科领域等不同节点类型的共现分析,提供突现词(Burst Terms)探测技术以追踪前沿问题,提供聚类图、时线图和时区图等多样化方案,使用者可以调试不同的参数设置以达到图谱最优化展示效果[1]。同时,该软件支持将生成的视图中所隐含的项目信息以图或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供分析节点信息时调用。 2 结果分析 2.1 核心作者 由于外国作者名称存在多种形式,因此需要对高影响力作者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把“Mcgann J”、“Mcgann James”、“Mcgann James G”统一标注为“Mcgann J G”,在此基础之上,将预处理后的题录数据导入CiteSpaceⅢ软件中,时间跨度选择“1968~2015”(经调试可知),节点类型选择“Cited Author”,阈值的具体参数均调节为(3,1,20),在其他参数为默认设置的情况下,运行软件后获得包括35个节点和53条连线的作者共被引网络视图,剔除“Aonymous”等未标注作者信息的无效节点,截取核心部分如图1所示。 从图1并结合软件提供的节点信息统计表可知,对国际智库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主要有迪恩·斯通(Stone D.,频次:57,中心度:0.38,下同)、唐纳德·E.阿贝尔森(Abelson D.E.,47,0.46)、詹姆斯·G.麦克甘(Mcgann J.G.,34,0.06)、安德鲁·里奇(Rich A.,31,0.25)、詹姆斯·A.史密斯(Smith J.A.,29,0.18)以及R.肯特·威弗(Weaver R.K.,26,0.08)等。斯通现任英国沃里克大学(Univ.of Warwick)政治与国际研究系教授,她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博士,在公共政策、跨国治理和全球发展等领域造诣颇深,拥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任中欧大学(CEU)教授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政策研究项目主席(2004~2008),海外发展研究所(ODI)理事会成员(2002~2005)以及世界银行博士(后)研讨会的召集人(2005~2010)等。阿贝尔森现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WO)政治学教授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和教学兴趣是美国政治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曾担任北美和欧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顾问以及CBC广播电台等媒体机构的定期评论员。麦克甘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SU)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主任,兼任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高级研究员,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顾问、外交官执行理事会的高级副总裁,在非政府组织、基金会以及研究院(所)的公共政策研究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里奇是耶鲁大学(Yale Univ.)的政治学博士,现任纽约市立大学(CUNY)政治学副教授和纽约罗斯福研究所(Roosevelt Institute)研究员。史密斯现任洛克菲勒档案中心(RAC)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曾任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高级研究员(2003~2008)以及多所研究机构的项目主管。威弗现任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主要致力于比较社会政策、比较政治制度和政治专家研究。从以上高影响力作者的学术背景和任职经历可知,智库研究与政治学、公共政策等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 2.2 知识基础 在CiteSpaceⅢ运行界面中,节点类型选择“Cited Reference”,将阈值调节为(3,1,10;2,1,10;2,1,10),其他参数的设置与2.1部分相同,运行软件后获得包括145个节点和146条连线的文献共被引网络视图,调节频次值以优化显示效果,截取的视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并结合软件提供的节点信息统计表可知,国际智库研究领域高影响力文献主要是以下7部(篇)作品:一是剑桥大学出版社(CUP)2004年出版的Think Tanks,Public Policy,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里奇,23,0.42)。作者认为,活跃在美国政坛的智库数量在30年间增长了2倍,但它们的影响力却没有按比例扩大,他试图从135位智库参与者的深度访谈中寻求答案,作者认为新兴智库过度追求激进的意识形态的行为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影响力,反而损害了他们作为专业知识提供者的信誉[2]。二是麦吉尔女王大学出版社(MQUP)2002年出版的Do Think Tanks Matter?: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olicy Institutes(阿贝尔森,21,0.20),授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发行中文版。作者的调查表明:智库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地位日渐明显,但评估智库对政策制定影响力的研究却很少。作者以2000~2008年间的数据和图表作为佐证,探讨评估智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阶段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力和作用[3]。三是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1993年出版的The Idea Brokers:Think Tanks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Policy Elite(史密斯,15,0.02),作者将智库和新政策精英视为思想的掮客,该观点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影响颇深。同时,该节点的突现(Burst)值高达3.97,说明该文献近期被引频次的变化率较高。 影响力排在第四至五名的两本著作均出自斯通之手,分别是弗兰克·卡斯出版社(FCP)1996年出版的Capturing the Political Imagination:Think-Tanks and the Policy Process(15,0.24)和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MUP)2004年出版的Think Tank Traditions:Policy Research and the Politics of Ideas(14,0.45)。影响力排名靠前的被引文献还有两部(篇):其一是威弗1989年发表在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2卷03期)上的The Changing World of Think-tanks 一文(12,0.15),其二是耶鲁大学出版社(YUP)出版的戴维·M.里奇(Ricci,David M.)的专著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the New Washington and the Rise of Think Tanks(11,0.06)。以上作者均可以在前文的高影响力作者共被引网络视图(图1)中找到,这表明本节的分析结果与上一节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和一致性。 2.3 热点领域 在CiteSpaceⅢ运行界面中,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阈值的具体参数均调节为(2,1,15),其他参数的设置与2.1部分相同,运行软件后获得包括35个节点和32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调节控制面板中的标签参数值至适当大小,同时,隐去与主题直接对应的高频词“think tanks”以优化显示效果,截取的共词网络核心部分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少部分文献没有标注关键词,给计量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但这并不影响核心热点的分布态势,笔者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主题内容的甄别和归纳以弥补这一缺憾。 从图3并结合检索结果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国际智库研究始终以“政治”(politics)和“政策”(policy)两大核心主题为中心,“治理”(governance)、“科学”(science)、“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美国”(united states)、“民主”(democracy)和“知识”(knowledge)等二级主题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些内容可以融合为以下三个版块: (1)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理论,由于不存在统一的全球事务治理组织或机构,因而全球治理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包括主权国家、新兴经济体、国际组织以及跨国机构等不同主体形态,其中,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长的国际性政策研究机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在理论层面,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秩序、稳定和公正研究是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基础问题之一,而国际机构和全球治理研究仅是这一庞大项目的组成部分。庞中英(Pang Zhongying)等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IPE研究会催生出中国式的思维和方法来探究全球治理问题,但很少产生知识和理论创新,原因在于西方学术研究的强势影响和本国制度环境的弱势约束[4]。在实践层面,全球水资源治理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水资源治理是否应跨越部门和地区界限的问题上,顾普塔(Joyeeta Gupta)等研究了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从政治学的角度去理解水资源全球化治理的动机,认为集中式的治理体系可能不受欢迎且不现实,而高端智库有必要基于国际化的视角,为水资源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影响政策方面的努力[5]。 (2)科技发展。智库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政策研究机构为了稳固和扩大自己对科技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而展开一系列的竞争性知识博弈,主要表现为引入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改善现有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政策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便于在实施的过程中降低政府失灵的概率,同时,政府部门自身也意识到其“外脑”对于科技政策的重要性而商讨新的战略方案。在英国,2012年以来,一项新的运动在政府部门中悄然诞生,即部分智库和高端个体(HPI)大力推崇随机对照试验(RCT)在科技政策中的应用可行性,认为RCT可以矫正专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丰富证据限制的普适性意义,提高政策知识来源的广泛性,有助于加强公共利益管理的制度建设[6]。在美国,政府部门正在考虑去填补技术评估办公室(OTA)被关闭而造成的政策损失。OTA是美国国会于1972年设立的小型分析机构以评估新兴技术的影响力,职能是向国会递交涉及科学和技术层面的审议报告,并不附加具体的政策行动建议,OTA因为政府财政紧缩措施的实施而于1995年停止运作,但其影响科技政策制定而付出的努力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7]。 (3)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种经济和政治思潮,强调自由市场理念的重要性,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大力宣扬经济活动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欧美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学者们认为,右翼经济学家和活动家的跨国交流把新自由主义推向全球的怀抱。勃克曼(Johanna Bockman)以米兰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中心(CESES)为案例,作者认为新自由主义的起源不在于霸权而在阈限性(liminality),融汇东西方学者智慧的CESES发展了关于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新知识,试图获得左翼学者的认可,并要求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去帮助右翼跨国网络调整其霸权项目,以便于客观地理解自由市场价值[8]。在城市政策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城市的萎缩和衰退是由于资本缺失造成的。埃克斯(Joshua M.Akers)专注于底特律的土地市场政策研究,他通过分析税务数据和土地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内容,认为城市的衰退与智库精心策划的立法程序的修改有关,衰退城市的经济“稳定”主要是依靠掠夺性资本积累来维持的,因此,衰退的城市不大可能成为新自由主义城市政策的孵化重点[9]。 2.4 前沿主题 利用CiteSpace软件内嵌的突现词(Burst Terms)探测功能,可以发现学科领域内前沿主题的演化趋势。经过测试和比对分析,将阈值的具体参数均设定为(2,1,20)后运行软件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探测效果,从操作界面的空间状态栏获悉,1999年及以前年度均未出现突现词,因此,时间跨度选择“2000~2015”以充分展现视图中的关键信息,其他参数为默认设置,运行软件后获得包括54个节点和43条连线的前沿关键词时区视图如图4所示,其中,圆形节点上的标签为常规关键词,方形节点上的标签为前沿关键词。 从图4可以探知,国际智库研究前沿主题演化路径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从2000年至2002年是萌芽期,主题从保守派智库对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问题的关注拓展到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和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研究;其次,从2007年至2009年是上升期,主题从围绕中国半官方(semi-official)智库在政策制定(policy making)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问题而展开的研究逐渐演化到欧洲新右派(new right)和政策专家(policy experts)等前沿领域;第三,从201 1年至2014年是繁荣期,主题从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发展到健康政策(health policy)和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问题,并延伸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问题。从前沿关键词的时区分布特点来看,国际智库研究的2014年前沿主题突出反映在4个突现词上,它们集中体现出国际智库研究的最新动向,即以下内容: (1)气候变化。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在近期内持续升温,引起了智库研究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保守派智库哈特兰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匈牙利学者简科(Ferenc Jankó)等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政策评估机构更应当重视不同报告的互补性作用,而不应偏向任何一方的独立观点而产生逆向(contrarians)引用行为,以免造成知识来源上的偏差[10]。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单个国家(地区)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需要依靠更多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是重要的政策知识供给者。 (2)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系统(PHS)是国际新兴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公共健康研究人员,还是政策制定者,亦或是相关从业者,都对此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科塔里(Anita Kothari)等详细探讨了加拿大PHS研究的议程(Agenda)智库的优先事项,构建该智库的目的是汇集研究、政策和实践等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力量,共同开发PHSR研究的结构化议程,以寻找合作伙伴和研究方法为首要任务,为下一步的发展打造声势[11]。公共卫生是关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不容忽视智库在推动公共卫生发展中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感召力,政府部门应当在协同合作的理念下,构建包容性的开放式政策研究空间。 (3)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知识竞争力水平,各国政府都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上下足了功夫,在此之外的另一支力量也在悄然进入教育领域,它们试图通过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麦克唐纳(Lauren McDonald)探讨了保守党利用智库和媒体进入教育政策领域的问题,结果发现:在教育政策研究成果的媒体引用量上,保守派智库、中间派智库和自由派智库呈递减态势[12]。在美国,智库已成为影响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合法性组织,也是参与教育制度创新的推动者。可以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会对教育政策施加影响,以此来优化教育制度环境。 (4)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当今学术界的前沿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兼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究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外部效应。各国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得改革的源动力。比如英国政府部门借助于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来寻求解决证据缺乏问题的具体措施,洛奇(Guy Lodge)探讨了名为“One Year On”的公务员制度改革议程的利弊及可行性,他认为该议程虽然存在不完美、不全面的缺陷,但至少是向前推进的有力措施[13]。在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利益集团的阻挠,而通过政府“外脑”的决策辅助功能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3 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获知,国际智库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拥有了以美、英发达国家学者为核心的作者群体,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识基础,形成了以全球治理、科技发展和经济政策为重心的热点领域,涌现了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教育政策以及制度改革等前沿主题,这表明国际智库研究的主流脉络已经从宏观理论转向社会实践,涉及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激发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兴趣,空洞的谋划和疲乏的争论逐渐淹没在探讨现实问题的洪流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国际智库研究力量中仅出现了中国的极少数机构,也鲜有国际化水平的学术成果发表,这说明我国学者对智库的研究仍缺乏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醒我们应当抓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在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之下,寻求智库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努力争创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研究风貌。基于WOS核心集的国际智库研究可视化分析_美国智库论文
基于WOS核心集的国际智库研究可视化分析_美国智库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