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质量控制具体要点论文_张艳

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质量控制具体要点论文_张艳

张艳

身份证号码:45080219850120894X 广西南宁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不断增大,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的全面控制与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工程质量。 本文在此从城市道路的质量通病出发,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如何做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质量通病;路基

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因而,交通堵塞、道路拥挤、排水不畅等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应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一、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不仅担负着城市交通运输、方面居民出行等功能,还有着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如果城市道路质量差,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导致交通堵塞,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加大道路维修费用等,从而会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标准化、规范化、园林化的发展态势,因而,城市道路建设也应积极迎合城市发展要求,提高施工质量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二、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路基及土方工程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2、混凝土板块裂缝

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

三、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路床

路基土分布状况和用作填筑路基的土源要踏勘,并要取土做物理力学和重型击实的试验,确定路床用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要采取加强土路基的措施。确认操作人员和仪器是否合格;复核测量成果,确认测量结果是否合格,测量标志保护措施是否得当;保管好纵、横断面的有关数据,以利于工程计量。将场地可用土和无用的垃圾、耕植类土分开,并分类堆放,确保路槽有合格的土壤;路槽开挖应预留碾压厚度并重复校核测量放线成果,确保路床高程和平整度;展现路槽全貌,制定路床碾压方案,确保路床的压实度。先用12~18T压路机碾压一遍,验证路床碾压方案,并找出路槽隐患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床和基层质量;再用18T压路机进行正常碾压,根据轮迹状况,结合环刀试验,确定路床是否合格;路床施工完毕,应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路床下个别隐蔽工程需要结合勘探和现场查明情况,待路床碾压合格后按照隐蔽物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避免该处下陷影响基层质量。

2、路基

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需要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3、沟槽回填

我们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沟槽回填施工,在回填复土中,往往不按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沟槽内水不处理干净就回填土,造成大块间的空隙很大,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这些原因造成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出现淘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我们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把关,不准带水还土,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撼沙方法处理。

4、路面层

开工前对拌和场地、机械进行确认。开工前要对基层测量成果进行复核;按设计面层厚度对中心桩和边桩进行测量放线,边桩按5m/个设置,弯曲段加密设置;拌和场地进料前应进行硬化;对强制式搅拌机的上料机具按配合比进行标定、试车确定搅拌机情况和对配合比进行局部调整。道路工程监理人员要控制上料、上水和搅拌时间,确保拌料均匀,按施工规范要求随机测试坍落度,并制作试块送检;控制混合料运输过程,确保混合料不离析、不泌水、不漏浆;要在横断面和纵向上均衡连续卸料,宁早勿晚。对已浇成型的板块切齐边缘后再浇筑相邻板块,保证纵缝直顺,边缘整齐。浇筑时不得污染已成型的板块,保证路表整洁美观;及时填注缩缝、胀缝,避免渗水和硬物落入;各种地下管线检查并处理,井口四周按设计要求加构造筋予以补强,井框安装就位与混凝土摊铺同步进行,以保证井框边缘井面强度与混凝土板一致,井面高程与路面一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厚度一般均小于15,沥青混凝土本身强度无法克服基层反射裂缝。仅能通过提高基层质量,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来减少面层反射裂缝。我们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要注重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3 层或2 层路面中至少有1 层I 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能力,减少面层裂缝;按照施工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减少横向接头;制定科学的碾压方案,提高面层的压实度,减少表面裂纹,提高面层寿命;同时,推广采用改性沥青和SMA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抗裂缝、抗衰老能力。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科学的施工方法

在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之前,需要对预选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从而使其达到最佳。首先,方案的设计过程需要以现实依据为基础,保证每一项施工都能够与现实相符合,并且达到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监督人员,对于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最后是在施工之前,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所做的工作。

2、合理的施工工序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施工工序如下:首先是测量路基,并进行放线;其次是清除路面表层,挖掘排水沟;第三,进行路基的整理,挖填路床;第四,整理车行道的基层和人行道的基层;最后是进行人行道的铺砌。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按照标准的施工规范、操作流程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五、结语

综上,由于道路施工的质量与道路工程的造价、使用寿命、耐磨损耗能力以及荷载量密切相关,所以,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项指标,使其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是确保城市道路质量的重要措施。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质量控制具体要点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