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3个月的干预后,同干预前比较在血糖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干预后,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FBG(空腹血糖)水平、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2hPBG(餐后2h血糖)水平几方面,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有效延缓,最终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饮食连续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年,患者患有此种疾病的概率表现为显著的增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最终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显,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分布为41岁-75岁,平均年龄为(58.95±7.15)岁;患者的体重范围为57千克-86千克,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4.75±6.43)千克;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年-11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13±2.15)年;男60例,女20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本科学历的患者7例,大专学历的患者15例,高中学历的患者29例,初中学历的患者18例以及小学学历的患者11例。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FBG水平不小于8mmol/L。与此同时,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表现出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文盲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严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排除;将表现出心脏、肝脏以及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
1.2 方法
要求患者认真学习糖尿病饮食的有关知识,针对患者的身高以及患者的体重合理进行体质指数的计算,根据患者每天从事的体力劳动,合理确定患者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素以及热量,在饮食方面需要多进食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要求患者需要将三餐热量合理进行分配【2】。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日记要求其认真填写,合理算出热量摄入量后,认真完成食谱的配置,针对餐数进行合理确定。对于膳食组成,控制脂肪摄入量小于总热量的25%,针对胆固醇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针对动物肾脏、肝脏以及脑等系列食物进行限制。针对碳水化合物进行认真控制,控制总热能为50%与60%之间。要求患者需要多进食含钾量高以及含磷量低的食物,防止患者出现低血钾的情况。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患者的经济条件进行了解,选择合理食物饮食【3】。
针对存在强烈饥饿感的患者,如果无法将饮食量大幅度降低,可以要求多进食高容积以及低热量的食物,例如进食胡萝卜以及黄瓜等。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后,可以要求患者适当进食水果,做到少食多餐。在进食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需要做到细嚼慢咽【4】。
在固定时间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以及对患者实施上门随访,针对患者的饮食日记进行检查,针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针对饮食控制表现较好的患者,对其进行必要的鼓励,要求患者的饮食状态始终良好。针对未有效控制饮食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及调整,要求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认真监督,保证患者将饮食量进行合理控制【5】。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t检验以 形式表示患者的血糖指标等,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干预后,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FBG(空腹血糖)水平、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2hPBG(餐后2h血糖)水平几方面,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2型糖尿病作为代谢紊乱性疾病的一种,疾病病理特点主要为出现了高血糖的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症状、多尿症状、多食症状以及体重减少等系列症状,导致糖类、蛋白质以及电解质等系列营养物质代谢出现了紊乱的情况。患者患有此种疾病同患者的生活方式表现为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降糖药物对患者治疗之外,将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6]。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机制较为复杂,疾病进展较为缓慢,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同药物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合并症等诸多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表现出疾病持续进展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以及出现糖尿病足等系列的疾病并发症[7]。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错误饮食观念进行有效纠正,创建健康饮食模式,防止饮食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8]。本次研究中,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干预后,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FBG水平、HbAlc水平以及2hPBG水平几方面,表现为显著的降低(P<0.05)。有效证明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针对疾病进展有效延缓,成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芳,蒋良波.分析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1):197-198.
[2]鲍海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7):46-47.
[3]祁晔.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113-114.
[4]臧秀萍.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4):65-66.
[5]孙晓敏.应对技能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1023-1029.
[6]许宛玉.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43-344.
[7]卢秀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100-101.
[8]位本美,张金朋,李建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03-104.
论文作者:朱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血糖论文; 水平论文; 疾病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