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以及变电站建设技术都得到了相对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变电站物联网的技术,进行状态的检修,从而实现可以提供出详细全面的科学信息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出探究和决策的理论依据。在变电站建设的过程当中,变电检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其含义是对于其中的电力电网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高压电器设备需要做出全面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定期的检修和巡检,实现对变电站内的所有设备的有效检查,其中包括电抗器以及变压器等多种设备。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
1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
1.1预防性检修模式
预防性检修模式是一种相对主动的检修模式,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渐扩大,电力设备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预防性检修模式逐渐被应用在变电检修中。最早的预防性检修模式是根据检修计划,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因此也可以称为定期检修模式。预防性检修模式设置有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其检修时间一般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相关资料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预防性检修模式能保证电力设备的一定完好程度,其检修过程中是在计划中确定检修间隔,根据计划执行检修工作,是一种固定模式,预防性检修模式不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考虑,也不需要对设备的故障历史进行考虑。这种检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检修过程针对性比较差,比较盲目,并且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拆解、重装设备,有可能对设备造成二次故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管理,预防性检修模式逐渐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1.2事故检修模式
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是难以避免的,在变电检修中,最早、最简单的检修方式是事故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十分被动,都是在电力设备出现严重故障,已经到了不得不检修的情况下,或者设备修复难度十分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进行事故检修时,是以影响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当做依据,在进行设备检修前,设备已经受到一定的破坏,当这些破坏加重,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时,才开始进行维护检修。
2传统检修模式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在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问题
对于变电站内部的所有运行设备进行全面的定期维护和检修,一般来说需要进行两次检修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在一次检修当中,需要对隔离开关、断路器和变压器等相关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在二次检修的过程当中,需要四线对线路当中存在的二次回路进行检修,其中包括安全自动装置、电测仪表、远动和继电保护等多种方面。在现阶段的变电检修过程当中,主要针对的是现阶段的故障,需要对于整体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维护和检修。在定期检修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进行设备日常工作状态的检修,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检修计划。在检修当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需要检修的针对性也相对较全面,但因操作性质、操作模式以及工作周期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运转效果很差。
2.2传统的检修效率方面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由于本身的相关电器设备故障的因素,需要最大限度地制定检修计划,因此需要避免大面积的停电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检修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一般都会利用固定的检修模式进行检修,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设备本身的性能和寿命都会受到相对较大的影响和损耗。因此对于计划的制定,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都没有做到全面的科学分析,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在此种情况下,会导致检修效果差、发现故障概率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等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3.1保障供电系统的高效运行
运用状态检修的方式,能够科学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能够全面优化供电系统的质量。传统检修模式在实践运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状态检修则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状态检修是一种计划性的检修,也是一种随时性的检修。检修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即可实现快速检修。状态检修是由三个等级构成的。在其第一个等级中,检修人员通过手提式设备就可以实现检修工作。检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运用手提式设备,不仅提升了检修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检修的日常化。相比传统检修的机械化和滞后性,状态检修更具主动性和动态性,可以实现随时性的检测,以全面保障供电系统的高效运行。
3.2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状态检修的方式,能够全面优化检修的质量和成效,进而提升供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保障供电系统长时间保持可靠的运行状态。针对供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不稳定性、不可靠性,基于确保供电系统处于可靠和可控范围的目的,可以定期更换相关设备,定期更迭运行技术,加速设备折旧,这才是变电检修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检修过程中,一般都是事后检修。当变电设备出现故障甚至损毁后,才进行设备的更换和维修。
3.3实现变电检修的预防性
状态检修是对供电系统检修的一次升级,能够在较少的投入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检修效益,实现供电系统的预防性检修。综上所述,状态检修是在传统检修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传统检修模式的一种升级与改造。与传统检修模式相比,状态检修的时效性更强、灵活性更大、检修成本更低、检修效益更优。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检修方式主要是根据变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的及时性的检修工作。
3.4实现更加科学的线上检修
在变电检修过程中,运用状态检修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更加科学的线上检修。传统检修模式在检修过程中,需要进行停电处理,检修结束才可以恢复供电。若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无疑会增加社会成本。但状态检修中,一种新型的线上检修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这种线上检修模式可以实现正常供电情况下的检修工作,通过备用电路的使用,就可以实现即时性的线上检修。
3.5状态检修的客观评价
采用状态检修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参考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制定出维修与试验计划,并保证计划的经济性与合理性。通过设备检修消除故障隐患,使得设备最初的设计能力得以恢复,保证设备在检修周期内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状态检修固然提高了检修的目的性,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降低了检修成本,但是也同样体现出过程复杂、长期性的不足,因此对待状态检修还要持客观的态度。采用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必须以科学的管理为基础,科学的检测试验技术为保障。对于多数变电系统而言,其生产技术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基础数据管理不当,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运行记录、检修与试验记录不完善、不准确;或者受长期传统检修制度的影响,各级专业人员的思维受到束缚,只知根据规定的流程进行设备检修,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观念的彻底转变;此外,如何确定科学的检修周期的方法、变更检修项目的合理性、如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确定每类设备最经济的检修周期等等,这些均是需要正视、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上述考虑,根据变电检修的实际情况,基于经济性、实效性的目标,采用下列设备检修分类原则比较理想。
结论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为提升变电系统的运行质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变电检修工作。但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难以提升检修的效率,制约着检修的质量,影响着检修的科学性。因此,在变电检修过程中,状态检修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云海.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与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20):157-158.
[2]龙军.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199-200.
论文作者:任泽华,孙西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模式论文; 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预防性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传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