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标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对发展科学技术、带动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也正是因为社会各方面认识这个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也就出现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实现方式的不同见解。例如,科学界从发展科技的角度出发,比较强调跟踪并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开发高技术尤其是尚未成熟的新兴高技术的重要性。而经济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则比较强调发展成熟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新技术的重要性;政治家们从政治战略出发,较为支持本国独立掌握整套高技术的战略,而经济学家从经济学原则出发,较为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新技术的战略。因此,正确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首先要考虑不同目标的不同利益取向,不能只从一种目标利益出发而忽视其它目标利益;同时为了寻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又不能不把各种目标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一套有重点、有明确目标、便于实施的战略方案。正确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既要考虑各种目标利益的不同,又要将它们统一起来以形成明确的战略。各种目标利益的兼顾与统一,首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高新技术与高技术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和整个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尖端高技术的突破当然比一般新技术的开发有更重大的意义,但如果只从发展本国经济的角度看则不然。这是因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中越是基础的、尖端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越是具有全人类共享的特性;越是接近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就越是具有独享的特性;完全独享的只是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所获得的利润。基础研究和尖端高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风险也大,许多极具科学价值的研究在很长时期内并不具备广泛应用的可能,只能为今后成熟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提供技术的可能性和知识储备,当社会有效需求出现、技术经济条件具备时才有可能被广泛应用。对于经济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这类研究并将成果推进到产业化阶段是很困难的。
从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从基础研究和尖端高技术的探索性研究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往往不是从事研究的国家,而是重视并能够较早地将其推进到实用的产业化阶段的国家。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广泛使用,并且由于实现了产业化而使其价格已降到5美元一个。我国虽在激光器研究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起步并不比其他国家晚多少,也研制出多种激光器并通过了鉴定,但这些激光器不是达不到适应实际使用的要求,就是价格高昂让人买不起。原因之一就是,科研目标的选择和产业化目标的选择存在问题。作为科学和技术的一个研究领域来说,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从基础理论到不同类型激光器的研制;从产业化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激光器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科学研究与实验活动需要的各种激光器,国防与军事领域需要的各种激光器,生产活动中需要的各种激光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中需要的各种激光器等等。这些需求对激光器的技术指标、生产批量及价格等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激光器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对激光器的需求确实都是实际存在的社会需求,但并不是只要存在社会需求就应当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活动来满足。研究开发活动是需要条件的,除了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学科积累与技术储备。产业化对条件的要求更是苛刻,有需求而达不到足够的规模不行:有了一定规模的有效需求而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不行;有需求又有投入而缺乏足够的工业基础还是不行。社会各方面可能需要多种多样的激光器,研究开发活动也可能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光器样机,但最终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可能只有少数几种。
考察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可以发现,日本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知识上的重大创新。换句话说,日本在70年代以前很少有高水平的高技术尖端研究,但却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奇迹般的高速增长。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目标时,不应片面强调高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应更为重视那些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实用的高新技术,注意高新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平衡发展。
因此,在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标时,必须根据实际国情进行技术选择,选择那些需求迫切又有产业化所需条件的技术进行产业化,不能盲目地追求技术水平的高低。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标时,应特别重视那些对国民经济辐射作用大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而不应仅盯在一些高水平的尖端技术的发展上;应重视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平衡发展,而不能仅是重视少数显示度高的技术;应特别重视实施产业化的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实现产业化的工业基础的建设,而不能只重视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提供。
二、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不是一回事,把二者等同起来看待是不合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类不同的活动。研究开发是科技活动,其主体是科技人员;产业化活动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涉及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高新技术如果仅仅停留在研究开发阶段而不能实现产业化,那么它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就无法发生和表现。因此,过份强调高新技术水平的重要性,过份抬高研究开发的作用而不重视产业化活动的重要性,其结果只能是使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与经济发展脱节。有人认为,必须先有研究开发活动,先有了技术,然后才能有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从世界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历史中也能找到证据,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和每个企业来说,情况就不一定是这样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靠自己的研究开发发展经济,即使是自己的研究开发成果也不一定都能实现产业化。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两个层次上分析,技术只是众多生产要素中的一种,获取生产要素的方法可以有多种,自主地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还可以通过联合的研究开发、通过组织间的合资与兼并、通过购买专利、通过委托研究开发或通过整套的或部分的技术引进等等合法手段以及一些非法手段获取所需技术要素。至于选择哪种方法则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决定,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与交易成本高低等多种因素。因此,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并不一定都要完全依靠自主的研究开发这一种来源。为了纠正一些人过高估计纯粹研究的重要性这种偏向,我们认为有必要广泛宣传下面的观点: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不应当是研究开发机构的论文、成果与获奖数量,而应当主要看生产领域实际使用的生产技术的水平、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也是一样,决定竞争胜负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水平与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水平,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而不是试验室的研究工作本身。高新技术及其研究工作只是手段,产品占领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目的。
三、高新技术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
同发展整个国民经济这一目标比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是一个次级目标了,或者说是为了实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这一目标的手段。这就是说,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更多地注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而不是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尽管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极富活力的一部分,但即使在美国、日本等最发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也只占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极小比例,最多也就是百分之十几。成功地迅速发展起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和地区恰恰是那些把为其它产业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服务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反之,直接单纯以发展本国独立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的国家,其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都不太成功,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不很理想。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一目标时,还必须注意不能背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如果不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手段,而是把它本身作为目的去不惜代价地追求,那么即使高新技术产业化当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会很大,甚至可能是以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换取的成绩。这正是经济体制下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为了一个局部的重要目标而不惜代价地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结果是虽然在局部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却严重打乱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因而在局部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使整个国家经济遭受到极大的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正是这种错误的一种表现。我国集中力量在两弹一星等尖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功,取得了大批科技成果,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952年我国GNP占世界总额的5%,1986年为4%。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技的贡献,相比之下,我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理想的。
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目前已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省市还批准建立了一批省级开发区,许多市县甚至乡镇也都自建开发区,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开发区热。开发区的建设具有明显的行政特色,各级政府利用对所管辖地区土地的控制权和制定政策的权利,划地建开发区,制定优惠政策,其目的无非是吸引外部资源流向本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条件与时机,需要大量资源,而且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其形成与发展都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在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过程中,在土地征用、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公司认定等方面过多地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以及根据搞好开发这一局部目标而制定的五花八门的非常优惠的政策,这些可能对开发区这个局部的发展有利,但却可能干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秩序。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非都是从零开始,从一片空地的开发区中生长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已有的工业基础相结合,与已有工业企业相结合而形成的。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那种划地为牢的优惠政策的使用,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过份依赖这类手段,一窝风地使用同类型的政策手段,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必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建立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规范的市场行为和守法经营的观念。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目标,但总的目标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过多过滥的优惠政策只能造成经济活动中出现更多的不公平,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的进一步扭曲。
(收稿日期 199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