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丹县中医医院 陕西延安 717500
【摘 要】目的:对比和分析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吗,分为研究组(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和参照组(压力支持通气),对此两组患者氧代谢、肺功能等血气指标变化和两组有创气管的插管率和救治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在实施干预以后,氧代谢指标、肺功能变化情况、有创气管插管率和救治成功率均要好于参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救治成功率,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治疗效果
慢性的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项疾病,对其进行治疗首要选择的是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尽管采用这一方式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依赖性问题,甚至会引发并发症[1]。无创比例辅助通气作为一种通过计算机对患者个体化呼吸生理分析并实施治疗的有效方法,将之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治疗中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2]。本文也结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应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5—2018.5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运用通气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男女比例为37:43,患者的年龄介于42~85岁之间,(54.44.7)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介于5~25年之间,(12.33.5)年为平均病程,针对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也都知晓。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均采用卧位,并且运用ZSMZA型硅胶面罩实施无创通气,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型号为:PAP-Vision。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压力支持通气,通过将吸气相压力调整为0.588kPa,每间隔5次呼吸以后及时进行调整,然后根据患者实际舒适度对吸气相压力进行合理调整,使得患者吸入氧浓度控制在30%上下。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具体操作:将辅助比例调整为100%,然后以缓慢的形式提高流速辅助,直到脱机为止。最后根据呼吸粘性阻力对流速和容量进行设置,呼气相压力也控制在0.392~0.588kPa之间,患者吸入的氧浓度同样控制在30%上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氧代谢指标、肺功能变化情况、有创气管插管率和救治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并分别运用X2和T值加以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p<0.05,那么本次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氧代谢指标和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通气措施以后,对患者的氧代谢指标和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高于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组间指标所存差异进行对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氧代谢指标和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有创气管插管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通气治疗方式以后,研究组救治成功率要高于参照组,分别为87.5%(35/40)和60.0%(24/40);有创伤气管插管率研究组也要低于参照组,分别为2.5%(1/40)和25.0%(10/4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作为呼吸科较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发生障碍[3]。同时该项疾病的病程时间也比较长,进行治疗也容易出现反复,并且随着患者病程时间延长其疾病严重程度也会加深,因此需要对该项疾病治疗和预防引起重视[4]。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将其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与的压力支持通气方式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氧摄取率和动脉血氧含量明显要高于参照组,也反映出将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肺组织氧摄取率,维持患者机体氧供平衡。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肺功能变化进行观察,也发现研究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指标要高于参照组,也反映出运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方式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预后[5-6]。除此之外,无创比例辅助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相比较,运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更能够根据患者自身呼吸实际情况实现吸气触发,只需要呼吸机提供压力即可,再通过计算机根据患者呼吸肌收缩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科学计算和恰当调整,为患者提供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吸气流速,更能够体现出个性化治疗特点,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更加明显,能够真正的达到无创机械通气和人体生理正常呼吸相近的目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有创气管插管率也要好于参照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也存在显著意义(p<0.05)。
综上,将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与常规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比较,能够更好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救治成功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姜辉,李娟,陈向荣.自动插管补偿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1(10):661-664.
[2]刘孝桥,涂睿.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08):1411-1414.
[3]于洪志,吴琦.变异性压力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短期应用观察[J].天津医药,2017,45(03):278-281.
[4]文彬儒.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实施早期比例辅助通气的临床救治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9):41-44.
[5]王元华.急救中早期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138-140.
[6]黄文达.双相气道正压通气、VV+与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1):87-88.
论文作者:曹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比例论文; 压力论文; 两组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呼吸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