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与反射--俄罗斯油画展对中国油画的启示_油画论文

镜鉴与反思——俄罗斯油画展带给中国油画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中国论文,油画论文,启示论文,油画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紧张筹备,“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展(1894-1980)”和“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美术馆藏品——尼古拉·菲钦油画作品展”2014年12月6日在大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出的有马利亚温的《读书》、科林的《科尼奥可夫的肖像》、卡萨特金的《女矿工》、涅斯捷罗夫的《瓦斯涅佐夫肖像》、波普科夫的《双人》等56幅精彩作品。作品创作年代集中在1894年至1980年,为俄罗斯油画发展最繁荣多变、并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重要时期。展览开幕次日,北京大都美术馆举办了俄罗斯油画艺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邵大箴、奚静之、张祖英、杨飞云、曹意强、尚辉、段双喜等艺术家、史论家出席,研讨会由大都美术馆馆长靳尚谊主持。

       结合此次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展和菲钦作品展,靳尚谊介绍了近代以来中俄艺术之间的交流,他提出了研讨会主题:一是俄罗斯、苏联时期油画对中国油画有哪些影响?二是当前如何评价俄罗斯、苏联时期的油画?研讨会中,理论家与油画家主要围绕俄罗斯、苏联时期油画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并指出,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俄罗斯历史上一些重要的艺术流派,如“艺术世界”、俄罗斯先锋派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未被详细介绍到中国,因而,本次展览对之前国内所接触到的俄罗斯、苏联绘画是重要补充。除此,研讨会中,专家们还以俄罗斯、苏联时期油画的发展历程为参照,对目前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卡萨特金《女矿工》

       油画 65.4cm×45cm 1894年

      

       马利亚温《读书》

       油画 108cm×72.5cm 1895年

      

       俄罗斯油画艺术的成就

       通过学习西欧国家的油画,俄罗斯在较短的时间里经历多种探索,建立了自身特色,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对此,曾经留学苏联,对俄罗斯美术极为了解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20世纪苏联时期的艺术相当丰富、也非常复杂。当年我们学习苏联美术的时候,就感觉到,苏联艺术经过了非常复杂的曲折斗争,里面有各种派系,非常有意思。

       苏联时期和旧俄时代的绘画作品的区别,在于经过了一个“艺术世界”,19世纪80年代末期巡回展览画派的消沉后,大概20年时间,“艺术世界”在俄罗斯影响非常之大。“艺术世界”之后就是先锋派,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塔特林、波波娃,这些人在艺术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时,俄国的艺术世界非常复杂,有比较正统的真正追求艺术个性的前卫艺术,也有否定学院派教学的一派。不过,从旧俄时代到19世纪末期巡回展览画派之后,一直到前卫艺术、人文主义,与对艺术规律或艺术原理的追求一直流传延续,这是一以贯之的,其内在的东西仍是人文主义和对人的关注,对人民内心的关注。

       俄罗斯绘画比较强调“生动的写”,不是机械的描绘。生动的写可以说深入到俄罗斯艺术家的灵魂里,强调必须要生动的写,生动的书写。俄罗斯的教学体系是欧洲体系的一部分,不过很奇怪,为什么欧洲人、法国人不认它。俄罗斯的绘画重视文学性、情节性,法国从印象派已经抛弃了绘画的文学性、情节性、故事性、戏剧性,抛弃这些之后,印象派绘画强调绘画的独立语言与个性。不过,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包括后来的苏联时期的绘画,在适当保留文学性、故事性、情节性的同时,是兼有绘画语言变化的。印象派属于抛弃了绘画的文学性、戏剧性、情节性,造成现代画派不注重题材与内容,越来越走向观念,越来越走向抽象。现代主义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变革、艺术形式语言的变革,包含着自身的缺陷。客观地讲,几十年以后,上百年以后我们来反思欧美绘画的发展,它的问题所在也是不能否认的。

      

       索莫夫《奥利弗的肖像》 油画

      

      107.2cm×90cm 1914年

      

       康恰洛夫斯基《小提琴手》

       油画 143cm×105.3cm 1918年

      

       阿尔希波夫《女农民》

       油画 120cm×81cm 1927年

       萨里扬《山地》 油画 68cm×68cm 1923年

      

       我觉得,苏联时期的绘画很值得研究。20世纪在西方艺术市场那么强大的情况之下,苏联还保留它的特色。徐悲鸿先生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在1936年、一篇是1946年,都是到欧洲后回来写的。他说,俄罗斯是个游牧民族,它本来是很穷困的,在欧洲根本没有位置。但是它看到18世纪欧洲已经成了体系以后,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它开始觉醒了。俄罗斯这个游牧民族,一千多年内心压抑着的生命力爆发出来了,在18世纪之后到19世纪形成艺术的高潮,所以俄罗斯艺术兼有西欧这些文明的民族和游牧民,就是所谓野蛮民族的这种双重性。后来俄罗斯油画到欧洲去展出,到西班牙去展出,人们对它刮目相看。所以,我觉得欧美对俄罗斯绘画以及对苏联绘画的贬低,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也谈到,巡回展览画派到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已经到强弩之末,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一些年轻艺术家,他们希望改革创新,改变巡回展览画派有点走不出去的状态,这些年轻人组织起来,“艺术世界”才能够形成。这帮青年人很活跃,很有朝气,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们有一个毛病,他们喜欢怀旧,喜欢画得很精美。他们画宫廷和贵族的历史,比如对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崇尚、爱好、风尚,非常感兴趣,研究得很透。所以,他们虽然有创新的一面,但在题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格拉西莫夫《芭蕾女演员勒柏幸斯卡娅的肖像》 油画 200cm×157cm 1939年

      

       涅斯捷罗夫《瓦斯涅佐夫肖像》 油画 96cm×107cm 1925年

       莫拉沃夫《在乡户籍登记处》 油画 107cm×136cm

      1928年

      

       谢列勃列科娃《精灵女孩》 油画 83cm×102.5cm 1924年

      

       俄罗斯及苏联时期油画对我国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油画作为重要的学习对象,对第三代本土油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的中国美术界引进的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社会主义美术的表现方法。对此,参加研讨会的油画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中央美院教授詹建俊说,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梳理或者研究中国与俄罗斯的艺术发展关系,补足我们对俄罗斯绘画介绍不够全面的地方,非常有必要。从一个纯画家的角度来看,了解这些作品对画家的修养是必需的,你必须要了解历史,而且要能够参透。因为真正决定画家作品好坏的根本点,就在于画家本身对绘画本体的把握。艺术家个人的气质、修养、需求和精神表达、思想观念都很重要,这个展览是给画家看的展览。无论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有多么曲折的历程,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仍然有极大的营养会提供给我们去吸收。

       他回忆说,在我成长过程最重要的时期,无疑是受俄罗斯影响的。我们学习的热情和艺术观念,都是受俄罗斯的影响。包括俄罗斯内在的东西,如人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以及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政治服务,对我们都很有影响。作为一个画家,如果对哪个画家有兴趣、有值得吸收的地方,哪一张画能给你营养,你就去找。这次两个展览,我认为非常好,有助于我们今天再对俄罗斯的绘画去研究和吸收营养,有实际需要的中国油画家,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受益。特别是我们现在油画的照片化发展这么严重的时候,应该是更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对苏联美术的学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深有体会,他说,作为第三代油画家,谈到苏联油画,好像有谈不完的话题。苏派得到中国政府的提倡,主要是在50年代初到1960年。当时只能学习苏联美术,也是充满热情的。油画教学主要是受苏俄影响的,不是油画的其他画种也受这个影响。不过,我们吸收的苏联油画,是没有他们现代主义这部分的,我们一直缺少把俄罗斯的先锋派、《艺术世界》时期和巡回展览画派放在一起吸收。

       俄罗斯及苏联时期油画对我国的影响,并不局限在第三代油画家,不少中青年画家乃至学者,都深受其影响。对此,《新美术》杂志主编曹意强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到,我们学画都是受苏派的影响,后来才开始反叛。当时看不到任何的东西,那个时候能够借到一本苏联的画册,拿回去就临摹,到我们毕业的时候就迷茫了,开始对苏派进行批判,当时我们觉得苏派的画法好像缺少点表现力。我后来转向理论研究,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尤其在我们学校75周年校庆的时候,让我写校史,那时我就开始反思。我说苏派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不是苏联绘画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在我们对苏联绘画的态度上,而且也反映在对所有欧洲绘画的态度上,都出现问题,就是一种极端思维的方式,表现在把艺术的问题用其他的问题来取代。《美术研究》杂志执行主编殷双喜指出,我们这一代是有距离的观看,我学美术的时候也受苏联的影响。那些教材我们都临摹过,当然我们对苏联美术或者俄罗斯美术的知识和印象,主要来自于20世纪这一代留学苏联的画家,以及《世界美术》或《美术》杂志上的介绍。这次看展览,发现俄罗斯艺术家对欧洲美术的学习,是不分国界的。古典主义或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一直到立体主义、印象派,他们广泛的学习,同时也有选择的吸收,这个展览告诉我们,他们其实不是单一化的。但是苏联美术进入到中国影响我们的,恰恰是比较单一化的所谓现实主义美术,几乎覆盖了我们。到了1979年,我们还在参照这种主题性绘画在创作,说明苏联的影响实际上还在延续。

      

       马克西莫夫《小拖拉机手萨沙》

       油画 56cm×43.6cm 1954年

      

       雅勃隆斯卡娅《早晨》

       油画 169cm×110cm 1954年

      

       列舍特尼科夫《度假》

       油画 100cm×80cm 1948年

       康恰洛夫斯基《窗边的肉、野味和蔬菜》

       油画 186cm×261cm 1937年

      

       杰伊涅卡《莫斯科郊区·1941年11月》

       油画 92cm×134.5cm 1941年

      

       鉴于之前国内见到的大多为巡回展览画派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参与选择本次展览作品,并在为本次展览画册撰写了前言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谈到,这次展览的作品主要为巡回展览画派以后到苏联解体之前,这段历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之前我们在介绍苏联绘画和俄罗斯绘画的时候比较片面,希望通过展览能够把它理顺些。不过,展览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稍微显得单一。应该说,俄罗斯、苏联时期的绘画,比我们这个展览还要丰富,但限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达到足够的丰富。

      

       梅利尼科夫《小薇拉》油画 100cm×100cm 1964年

      

       科尔日夫《艺术家》 油画 159cm×195cm 1960年

      

       普拉斯托夫《温暖的阳光》 油画 170cm×193cm 1964-1966年

       就之前介绍俄罗斯和苏联绘画的片面之处,全山石指出,我们当年接触到列宾,到今天为止,我们很多人还不知道索莫夫(注:“艺术世界”代表画家),根本没有介绍。巴克斯特(注:“艺术世界”代表画家)我们很多油画家都不知道。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人。这个时期从“艺术世界”(注:“艺术世界”为19世纪90年代初,彼得堡一群受过高等艺术教育的年轻人组织的一个文艺团体,活动时间为1899年至1924年。)一直到1932年[注:1932年4月在苏共第17次党代会上作出了《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美术界各种流派多元并存的局面从此结束,成立了统一的美术家协会。参见奚静之著《俄罗斯苏联美术史》第372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这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却几乎不知道这些艺术活动。应该说,他们绘画最大的变化就是后来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个根本的转变,在此之前俄罗斯的绘画是百花齐放的。可以说,优秀的阶段我们恰恰不知道,也没有很好的研究,因此想补上。从1885年到1930年,是俄罗斯美术非常丰富、非常活跃的时期,可以说,真正注意艺术本体,主要是从“艺术世界”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来这一阶段。对俄罗斯苏联美术非常了解,并著有《俄罗斯苏联美术史》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认为,2006年是中俄友好年,当时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俄罗斯美术300年展”,我负责翻译该展馆长所作的一个序言,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就没有“艺术世界”这一部分,19世纪末期的部分是没有的,当时就缺了这部分作品,这次终于补上了这部分作品。可以说,俄罗斯学院系统一些搞艺术史的人,到现在为止,对“艺术世界”的艺术一直都是不认可的。上一次他们副馆长写的中俄300年的展览序言,就把这一段整个都削掉了,根本没有这一段。他把俄罗斯到苏联这一阶段都没有写,后来我意识到他其实是不想介绍这部分,不想真心实意地全面介绍这段艺术。

      

       波普科夫《又人》

       布面蛋彩画 150cm×201cm 1966年

      

       莫伊谢延科《母亲们·姐妹们》

       油画 220cm×150cm 1967年

       中国油画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展览的研讨中,与会画家与学者不仅探讨了俄罗斯苏联油画的表现力以及对中国油画的影响,更从中反观到中国油画与之的差距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说,今天看展览不仅仅是研究美术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探讨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我们应该通过这两个展览再次审视中国油画当下发展的状态、水平,以及和欧洲油画存在的差距。第一,我们和欧洲油画还客观存在着巨大的距离。从刚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油画展,以及写实画派十年展来看,今天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比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我们今天到大都美术馆看特列恰科夫画廊的作品,包括尼古拉·菲钦的作品,会发现我们对油画本身的理解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的绘画性问题,我觉得,绘画性首先是对对象的高度提炼。你对对象提炼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是你对它解剖结构的深入理解,这个解剖结构又是在空间中的。我们今天油画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为什么像照片,因为被表现的人不能画得立体起来,也不能通过衣服看到里面充满生命活力的肌肉,这样的作品就必然局限在对象的图像临摹上,所以没有办法把它丰富起来。这关乎基础问题,也有一个对对象的提炼、再造和升华的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基础,我想油画是不可能提高的,我们不能把绘画性仅仅理解为笔触,我觉得那是浅薄的,笔触是外在的。第二,我再讲讲色彩。在油画表现方面,我们和俄罗斯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我们必须承认。通过展览看不到差距,中国油画就无法发展。我要强调我们要画有传统的油画。传统是什么意思?我们五六十年代从苏联学习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外光,此前有这么多的中国画家去学习法国的现代主义,包括林风眠,但是他们没有真正能够画出来印象派的光色。他们虽然理解了,但是实际上在他的画面里没有体现出来。第二是造型的系统性、扎实性,这是苏联契斯恰科夫对我们的一个很强的基础训练。要学好油画,加强油画的意味,必须深入到结构和空间、色彩问题,只有彻底解决它,才能画出带有精神性的笔触,才能有个性。

       曹意强认为,苏联和俄罗斯绘画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意识到了油画本体语言。这个展览让我们看到,苏联或者俄罗斯油画跟欧洲油画接触后,很快就画出了区别于欧洲油画的苏联、俄罗斯绘画,不用标签。但是,我们中国却还没有做到。我看中国的油画展,看完以后出来开玩笑说,都是一个人画的。另外,俄罗斯画家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充分尊重美学的表现力。我们的油画家缺少一种激情,可以想象尼古拉·菲钦画画的时候的激情是什么样的。欧洲油画就是三个词:一个是触感、一个是光彩,还有一个就是激情,最后归于实实在在的触感。俄罗斯的绘画让我们看到了一本活的教科书,他们是怎么样转换的、怎么注重的。对于中国油画目前的问题,全山石直言,我们也经过了一百年,但是中国的油画越来越像照片。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国油画界的普遍问题。这次展出的作品很有绘画性,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出,中国油画目前的问题。殷双喜谈到,目前油画里照相式的光源,人工摆的光源越来越成为主流,受室内顶光照相的画越来越多。看完俄罗斯的展览,再看我们的油画,好像是两种绘画,感觉油画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我们现在全国展览容易获奖的就是往细处画,那种室内照相式的光源。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油画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局限于室内照相式的再现,这个展览对大家会非常有启发,学油画的都应该好好看一下,油画的魅力逐渐丧失了,这个问题今天是非常严峻的,主题性的东西淡化了,什么都可以画,但是油画本身的魅力丢失了,以后想找回来可能比较难。

       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说,俄罗斯油画的民族历史很厚,过去有那么辉煌的宗教圣像画,包括巡回展览画派,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绘画,都有很好的成就。他们的油画显然比我们的老到,比我们的油画色彩、造型老到,加之他们有博物馆和历史。不过,现在这个东西都没了,随着苏联解体,感觉自身被抽掉了,整个民族延续的精神被割裂了。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尴尬和枯竭,或者是整体力量的衰减,这是我看到的一种很强的感受。开放之前,最吸引我们的是巡回展览画派,真正影响我们的是社会主义那个部分,直接学习创作方法的是在座的这一代。今天,我们的艺术再往里走,是能不能凝聚和归结到油画真正的品种表现力上。美国人其实把这些给破坏了,欧洲目前也很弱。培养现当代的艺术家,我觉得必须回归到油画本体,就是靳尚谊先生现在做的这项工作,和全山石先生倡导的。我们的民族如果做不到的话,我们的油画走了一半就停了,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现在的画家不是不理解油画,而是照片太好用了、太容易画出效果,他要这种效果就完了。现在的难点是追求的热情,整个民族都缺。培养现当代的艺术家,建立一个他们能够在绘画上重建的那种信念,我觉得非常重要,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得重新建立更强大的对油画的兴趣和精神性。我觉得中国人的悟性是没有问题的,技术更是没有问题的,而信念和研究的动力是缺失的。这次展览我觉得特别重要,它告诉全社会推动油画的人,画图片和画油画是完全不同的。大都美术馆副馆长张祖英强调,俄罗斯油画很有文化的含量,自彼得大帝开始西欧学习后,在19世纪就达到文化艺术上的高峰,并形成了其自身的文化特色。俄罗斯艺术深沉、宏大,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名家辈出。他们的艺术之所以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有一个群体,他们有特别好的品位。中国也有改革开放与引进吸收,不过大部分还是在抓经济,文化上还是相对不够,尤其是总体文化的修养不够。油画应该回归艺术,我们画了很多画,离艺术却有很大距离,只是在画场景,缺少打动人心的东西。俄罗斯绘画展是艺术性的展览,这次展览体现了学术团体对扭转现在中国油画的愿望,我们争取发挥内在的影响,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回归艺术本体的问题。

       雅勃隆斯卡娅《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

       油画 100cm×120cm 1973年

      

       萨拉霍夫《母亲的肖像》

       油画 90cm×100cm 1980年

      

       研讨会最后,主持人靳尚谊说,中国油画无疑曾深受俄罗斯油画的影响,不过这次展览的作品,是较少介绍到国内的那部分。展示和研究这些作品,有助于看清楚今天中国油画界的普遍问题,比如画得像照片、缺乏绘画性等,俄罗斯绘画一贯重视油画语言的表现力,中国油画家观摩和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获得油画本体语言的重要启示,这正是目前中国油画需要加强的部分。现在,有两个原因在影响油画:一个是世界上艺术界的舆论,认为绘画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国际上的一个意识形态;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当前的艺术市场,我画画能不能卖钱,这些都影响到油画界。虽然社会处在浮躁的变动时期,我们美术界或油画界还是应该踏实研究点具体问题,让中国油画继续向前发展。

标签:;  ;  ;  ;  ;  ;  ;  ;  

镜子与反射--俄罗斯油画展对中国油画的启示_油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