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场管理的市场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场论文,市场导向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正确处理现场与市场的关系?有句话说,“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这就是说,市场对企业现场管理具有导向性。
(一)
市场对企业现场管理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导向。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是人员素质的较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条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都要求企业必须造就一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一流的现代职工队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创造出优质一流的产品。
二是设备导向。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济规模。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对生产装置不断进行更新改造,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转,保证稳定生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经济规模,以增强与市场风险的抗衡能力。
三是工艺导向。用户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而产品质量是靠工序质量来保证的,如果现场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报废。因此,企业必须把“一切为了用户”这一市场观念延伸到企业内部现场,将用户需求标准,落实到每个内部单位和工序、岗位,并建立上下工序之间层层把关的监督网络,确保产品各项质量指标 100%的合格。
四是成本导向。根据市场中同类产品价格标准和企业产品的目标利润,把成本控制纳入企业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资、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诸要素处于最佳的效率和效益状态。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攻关,改进现场工艺条件和管理方法,杜绝跑、冒、滴、漏,不断盘活生产资金,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五是机制导向。把市场机制中某些运作方式引入现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增强全员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企业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
(二)
正确把握市场导向,搞好企业现场管理,使现场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破除旧的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要树立投入产出比观念,使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追求“投入的最小化,产出的最大化”目标。要将投入产出比的“事后核算”变为“事前控制”。要树立追求实际效果的有效管理观念,做到任何现场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目标,有实施标准,有操作对象,有保证体系,有检查考核,有明确奖惩,以效益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2.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现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忙于找市场,却忽视了现场,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越是拓宽市场,越要抓好现场,越是市场看好,越要抓住现场管理不放,以市场促现场,以现场保市场。
3.在强调市场导向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精神、理想导向原则,建立起富有精神效应的道德规范,以及荣誉激励等制度。同时,建立职工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在市场导向下,企业现场管理的核心是要实行精细管理,即从现代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树立科学态度,强调集约经营,严格各项制度,努力做到生产精耕细作,经营精打细算,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
5.要做好现场超前决策管理。超前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市场需求变化而言的。在充分运用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的基础上,不仅要求决策超前,而且必须有超前的科技开发和超前的现场管理来保证超前决策的实现。现场超前决策管理,在于营销现场要善于捕捉和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战略,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优选产品,瞄准市场空档,用快速引进消化技术(或自己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严格而高效的现场管理,去赢得时机,使产品捷足先登,投入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
对于企业实行现场与市场一体化管理,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设想一:为了提高企业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跳出传统唯生产论现场管理圈子,扩大现场内涵,改变现场管理结构,把现场延伸到企业营销一线,建立以生产现场为主,营销市场为辅的“大现场”管理体系。
设想二:为了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市场营销观念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应在企业内部,通过“模拟市场”等系列管理活动,建立以营销市场为主,生产现场为辅的“大市场”营销体系。
设想三:为了保证现场与市场一体化管理的顺利实施,企业可以在“大现场”与“大市场”的双向运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双向交流、双向监督、双向考核、双向保证的“一体化管理制度”,使现场和市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