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应该注重提问教学。一堂课是否透亮,在于它是否有温度,有生命,是否是一个“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空间。而这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注重了每一个孩子,是否注重了孩子们的个性解读、独特感悟和多元解读。
关键词:课堂提问 新颖有趣 针对性 平等协作
好问题蕴藏着大智慧,能有效激发出孩子们的自由之光、思维之光、创造之光。对此,我深以为然。的确,问出趣味、问出精彩、问出质量、问出品位、问出智慧,才是数学课堂中应有的风景。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因为高效问题而打开的数学版图愈开阔,愈能拓宽其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当然,孩子们也就愈能收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改以来最为显豁的提法之一。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一个更加周全和成熟的理论视域,以期能够滋养出“精神灿烂的生命,精神灿烂的群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多提一些过程性问题,多提一些创新性问题。
一、学习状态:由“沉闷乏味”向“新颖有趣”转变
都说,“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的确,好的课堂,总是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中向前挺进,或创设趣味性问题,或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或创设挑战性问题。凭借“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或有多重发现,或有枝状发散,或有登高望远。好的老师,总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善于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创设新颖、适宜、有思辨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阅读活动尽快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话说有四个名气很大的歌星同台演出,但四个歌星同时提出了同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主办方必须在宣传他们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位,否则就拒绝演出,面对如此霸道、如此任性的要求,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满足四个人的愿望吗?”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状态由“沉闷乏味”向“新颖有趣”转变,课堂也因此显得厚重、大气、魅力十足。的确,好的课堂应该以学生真实的律动为出发点,尽可能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为前提,让“生生互动”的提问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真正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而这,不正是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自然,身处这种问题情境中的孩子们,将会学得轻松惬意、有滋有味,其思维、心灵和情感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二、课堂模式:由“统一性”向“针对性”转变
传统教学中,提问总是大而化之,总是千篇一律,总是在编者或成人视角下的某个问题中亦步亦趋。比如,此题反映了哪些数学规律?圆的意义和性质是什么?函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太大,太笼统,没有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孩子们思维的过程必将被漠视,孩子们学习上的“困惑和生涩”无法得到真实地呈现和暴露,这样的教育或教学必将萎缩和坍塌,因为它与记忆无关,与经验无关,更与思维无关,只与“标准答案”有关。而事实上,好的问题必须“化整为零”,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必须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比如,“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化整为零”提问题:为什么只有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时,该分式才有意义,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为什么其分式值不变,你能不能从整体上对分数的性质到分式的性质做一个论述……这样的问题有针对性,能够促使学生发现知识内隐的那一部分。
好的问题设计,应该“基于‘学’(学习、学生)来设计、实施、改变‘教’(教学、教师)”。这里的“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应该有一个问题顺序,老师应该经常考虑:知识规律的发生是否应该有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而这样的逻辑顺序,仅仅凭一个大而化之的问题能解决吗?的确,好的问题应该是小而又小的问题,但却蕴藏着大智慧,能够激发出孩子们的自由之光、思维之光、创造之光。
三、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协作”转变
新的课改理念和课程视角下,课堂提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才能达到学教合一,教学相长,学法与教法的和谐统一,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既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那么,教师的提问就不应该居高临下,不应该通过话语霸权“俯视”孩子们。相反,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意识地弱化“扶”的力度,而强化“放”的力度,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舌绽莲花”,而张扬孩子们的交流汇报。
好的问题设计应该让师生关系由“师道尊严”向“平等协作”转变,师生像朋友、像知己,有私谊。对此,教师引领孩子们思考、讨论时,无论对错,教师都不视那个唯一的教学目标为强声源;在提问与回答、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坚决杜绝那种“唯我所取”的态度。因为优秀的教师深深知道,这样的立场换来的只是课堂的脆弱、学生的灰心丧气和教学的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总是从有益于孩子的能力、思维和身心发展的角度,去对孩子们的问题作出准确而细微的甄别、梳理和评价,并以此激励孩子,那么,课堂必将有情有义,学习必将兴致盎然,而师生也必将打造出一片摇曳生姿的学习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文辉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27。
[2]刘金玉 以“学法优化”为核心的教改思考[J].江西教育,2015,(7-8),56。
论文作者:曹文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孩子们论文; 分式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之光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