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职业化-阜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职业化-阜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职业化
——阜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董建强,蔡利国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阜宁县分校,江苏阜宁 224400)

摘要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种地乏人、种田效益低下”的现实,阜宁县农广校积极探索与实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农民培训调研工作,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认真分析了该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设想。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阜宁县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以及结合狠抓县域内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该县已培养了一批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一线种养专业能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型人才,既为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破解“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等现实矛盾提供了先决优势条件。

1 基本情况

1.1 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阜宁县农业人口77.69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6.51万人,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46.99%。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4.3%,小学文化程度占21.6%,初中文化程度占59.2%,高中文化程度占12.1%,中专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达20%。

(1)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员。这类人分为两部份,一部分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主要包括刚毕业的初、高中学生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他们由于自身的牵绊较少,一般会到远离家乡的大都市打工;而另一部分人多数是35岁至55岁的农民,受到年龄、文化水平等的限制,通常会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县城从事体力劳动,如拆迁、搬运、农村建筑、城市绿化、环境卫生、家政服务、餐饮、商贸业等工作。

搭配指的是一系列相关的词项在篇章中的共现,它强调的是这一系列词语共现的潜在联想性。分析上面的一段话可以发现,cat和mouse以及feed同时出现时,会使人产生对猫吃老鼠的一系列动作联想,紧接着例子中提到的stalk,catch,kill和eat与cat,mouse,feed构成一个语义场,使语句之间紧密结合。

1.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要结合工作性质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内容,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情况,不定期开展合规专业培训。加大对高风险领域员工和领导干部的培训频次和力度,提高岗位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和技能,有效降低违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合规管理人员培训,强化合规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作风建设,使其熟练掌握合规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注重合规培训与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业务学习、平时管理相结合,直属领导培训、集中培训、网络自学相结合,灵活培训形式,在领导干部和员工中普及合规基础知识,实现由应知应会向已知已会转变。

(2)留守在家且整体年龄偏大的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这部分人以中年妇女占多数,在干完自家农活的同时到高效农业基地、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打零工(如除草、施肥、人工授粉、采摘瓜果蔬菜等),日工资60-80元不等。留守老人有劳动能力的大多数已成为看管家庭、农村耕作和代管儿童的主力军,但其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农民培训数量显著增加。自2012年开始,我校结合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考核指标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至到2018年底,我校累计开展培训681期,培训农民75 289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从2012年的10.97%增长到47.68%。广大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民整体经济收益。

1.2 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县、镇两级财政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扶持政策也不足以吸引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留在农村青壮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务农创业者、专业大户、合作社领办人等“农二代”自愿接受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都参与到外出打工的队伍中,导致留守农民逐渐趋于老龄化。据统计,大部分镇区(街道、社区)参与培训农民的平均年龄均达48岁以上,由于受到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培训地点、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突出;此外少数农民太过急功近利,不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这些都将大大影响培训的成效,从而降低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使新型农民职业培育工作停滞不前,影响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3)在农村从事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工作的劳动力。这类人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观念开放,务农意愿稳定,愿意接受新技术,更在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产出,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他们大多数经济收入可观,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而且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新型职业农民基本上都出自这部分人。

2 存在问题

2.1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作的《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的分析》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过度的校外培训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剥夺了他们玩耍和自由成长的时间。

2.2 农民培训组织难度大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县农广校根据培训目标和要求,对参训人员实行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学校审核等程序,严格把关新型职业农民的遴选工作,挑选一批学习意识强、积极性高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保障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不同专业和工种的培训,培训内容实行菜单式教学,根据学员学习需求和热情,精心挑选授课内容和专题。同时根据学员需要,组织带领部分学员到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等农业院校参加培训,营造浓烈学习氛围,感受高等教育,筛选名师教授为学员作专题报告。在教学时还特别重视实践观摩过程,安排学员不仅到县外农业示范基地、高校园区观摩,开阔眼界,而且带到县内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操作,让创业成功的家庭农场主现身说法,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和提高培训成效。培训结束后,安排专业对口专家实行定向跟踪指导服务,解决学员后期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服务培训学员。

2.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在基层组织农民培育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介以及宣传单页提高农民的培训意识与积极参与的动力。其次,加强基层村委领导的组织能力,农民培训主体是农民,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农民培训需要他们的直接支持,尤其是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基层组织的支持。

2.4 缺乏有效地激励政策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我们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立足阜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围绕“粮食、蔬菜、生态猪、水产养殖”四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聚合优势教育资源,构建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主体,以县农业农村局各业务站(所)及其它各类专业院校为补充,以农业园区、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实训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由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思想观念守旧,使培训学习工作很难大范围推广;同时大多数农民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全新技术与知识以及创新理念学习的意愿,导致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陈颐磊带着一队宪兵走出孔庙的时候,突然看到街上国军几辆炮车、马车乱纷纷往西门挤,连忙让宪兵前去制止。宪兵跑到西门朝天开了数枪,队伍骚动才停了下来。查清原委,原来是军长莫与硕以“第十六师各个阵地已被敌攻破,我去航埠方面收容他们”为由带着军部部分直属单位出了城。军长一走,军心动摇,守城官兵纷纷涌向西门。

3 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设想

3.1 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农业农村创业兴业吸引力

从资金、技术和规划上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助力,并在自主创业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比如工商登记、金融信贷,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回到家乡发展创业,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在社会保障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提高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标准等。

3.2 强化培训支持,构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在培养方式上,通过田间课堂、固定课堂、空中课堂和流动课堂建设,采用集中学习、生产实践、考试考核和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保证农民听得懂、用得上、能致富;在培养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好各涉农职能部门、农广校、农技推广站(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多元参与,协同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做好服务。

3.3 强化认定管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载体和平台

要结合县域实际,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从现代农业领军人物、种养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社员、农业园区技术骨干、农产品经纪人等人员中,遴选出一批有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市场意识超前、务农意愿稳定、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农业从业者,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分类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认定管理,通过加强认定管理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升职业农民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为今后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冰,杨海华.新时代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5):9-13.

[2]黄利梅.农民职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契合性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25-27+49.

[3]柯立平.农民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N].科技日报,2013-02-03(001).

作者简介 :董建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标签:;  ;  ;  ;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职业化-阜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