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制运动器械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器械论文,幼儿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自制体育器械也因其实用性、广泛性和物美价廉的特点而深受教师与幼儿的喜欢。
器械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诱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体能的发展。为满足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对器械的需要,我园对自制幼儿体育器械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究。
一、自制运动器械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本着“来自生活、低碳环保、安全牢固、趣味美观”的宗旨,聚焦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及原始材料,根据现有材料的特性,灵活运用,经过包装、编制、拼装、彩绘、缝制等加工与创新,制作成形式多样的活动器械。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体现幼儿主体性
体育游戏中,器械不仅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器械的准备工作,以培养幼儿乐于参与、关心集体、自觉为集体服务的品德。如,发动幼儿收集易拉罐、旧报纸、硬纸板、废旧布料等物,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使幼儿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搜集材料时,还可引导幼儿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制作简单器械。如,将塑料袋做成简单的风筝,将硬纸板做成小桥,将纸盒做成小汽车小动物等等,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幼儿平时活动的细心观察,发现幼儿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而有选择性地去制作出幼儿感兴趣的器械。还要善于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地对器械进行改进,使其更为完善,更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更加具有锻炼的功效。如,幼儿对袋鼠跳的样子感兴趣,据此制作出玩具“布袋娃娃”;由于幼儿对蓝猫咕噜噜果奶非常喜爱,用其空瓶制作了“保龄球”;将常见的皮鞋盒挖出两个孔制作成“大鞋与小鞋”等器械。
2.考虑对幼儿的适宜性
首先,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自制运动器械时,就要考虑对幼儿的适宜性,包括材料是否安全、环保、耐用等。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实际需要,就要选择能满足幼儿走、跑、平衡、跳、钻爬、投掷活动等各种动作练习的材料。
其次,因为器械是集体使用,在使用中要考虑到器械的同类数量及使用寿命。如,针对用报纸做成的报纸球,因为是纸质的容易烂,可以用透明胶在每个球的表面包一层,以起到保护作用。又如,针对用绳子和报纸棒做成的楼梯,为了防止因地面潮湿报纸棒使用的寿命缩短,可以把报纸棒全部用透明胶缠住,这样既能防水又能防止破损。
最后,还要考虑自制器械的操作方便性,实践中,可以将同一种材料制作成多种类型的器械开展活动,如,一个饮料易拉罐可以做成高跷、梅花桩、滚滚车、保龄球、响罐……同样,同种类型的器械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投掷物”可以用报纸揉成团做成、用布缝制而成、用沙和布(沙包)来制作、用夹子制作等等,可谓是丰富多彩。不同的材料以新颖的面目出现能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变化着的器械能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性更高、兴趣更大。
二、自制运动器械投放遵循的原则
采用适宜的方式投放材料,可以使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进度以及运动能力等,凸显材料的价值。在材料投放适宜性方面,我们主要遵循了安全性、层次性、情境性、挑战性和动态性五个原则。
1.保证安全性
在制作体育器械时,首先就是要想到这种器械是否安全。因为器械在活动过程中是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所以材料选择一定要遵从安全原则。先从材料的本身,再从自制完成后的器械上考虑它的安全性。
如,我们用旺仔牛奶瓶做梅花桩,首先从材料上来讲,它还是有安全隐患的,因为瓶罐的开口地方比较锋利,孩子如果把手伸进去容易被瓶口割到手,对此,我们用透明胶把瓶口封住,防止幼儿割伤。总之,对于材料的选择教师要细心地探究,有安全隐患的器械经过改良之后,确定安全才能让孩子使用;而无法改良,即使只是有一点点不安全隐患的材料,也不能运用到锻炼中。
2.注重层次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经验、运动能力、爱好等的不同,决定了活动材料必须凸显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器械,在与适宜器械的互动中各得其所。因此,我们的器械处处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玩法。
如,用布与海绵制作成形象生动的“葫芦娃”,提供给小班幼儿,帮助他们练习抛接等动作,以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手臂肌肉能力的目的。大班的幼儿较之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则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要求,进一步发展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如,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自制器械“布袋娃娃”,让幼儿钻在装饰过的布袋里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控制平衡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
3.融入情境性
我们在每个运动区都创设了与该区域特点相匹配的游戏情境和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与器械互动的欲望。如,铁管区走高桥的线路是幼儿最喜欢的迷宫;小车区的骑行线路就设置在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大马路”上;投掷区创设了给动物喂食的情景。此外,我们还为各个区域设计了有趣的玩法和有情节的游戏,如,在足球区设计红绿两队的对抗赛;在小车区、布袋区、大网区等融入了“红绿灯”“摘果子”“冲破敌线”等游戏,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4.体现适度挑战性
挑战性的运动环境旨在鼓励幼儿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活动内容和场景中适度地设置一些“困难”,使运动环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培养幼儿挑战自我的精神。如,把梯子架设在一定高度的轮胎上,幼儿就会有一种在空中走钢丝的感觉;用多个罐罐圈铺设而成的平衡路,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挑战性的。
5.保持动态发展性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游戏进程而不断变化,并出现新的需要。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对游戏器械的利用情况和兴趣倾向,当原有器械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时,要适宜地添加辅助器械,调整游戏内容,以满足幼儿的新挑战、新需求,保持发展动态性,促使幼儿对活动保持热情,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有效提升,构建新的经验。
三、充分发挥自制器械在幼儿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器械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同一种器械因其使用方式的不同,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以及活动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器械引起的操作形式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锻炼就越全面。
1.开发一种器械的不同玩法
面对一种新投放的自制器械,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开发这种器械的不同玩法,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玩”,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大胆思考用一种器械创造出多种玩法,变“被动体育”为“快乐体育”“主动体育”,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
积极引导孩子们不仅乐意玩,而且善于玩。如,把一个小小的奶粉桶玩得花样百出:盖好桶盖玩→桶盖桶身分开玩→顶着玩→走着玩→跳着玩→跨跳→立着跳→两个桶垒高跳→踩高跷→走梅花桩……在开展棉棒的游戏时,教师将棉棒进行有机组合,种种玩法被赋予不同的情节,在一个活动中就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走、爬、跳跃等能力。诸如此类的活动开展后,幼儿的思路扩展了,在适宜的材料支持下,孩子们学会了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他们在其中玩出了乐趣,玩出了能力,更玩出了健康。
2.整合器械的综合玩法
选择投放材料是基础,对材料的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才是重点。在实现了一物多玩的目标后,我们又将多种自制体育器械进行有机组合,实现了以物带物、百变组合,幼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在开展“炸碉堡”系列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要手持用彩绘纸筒做成的“手雷”想办法跨越障碍——代替平衡木的彩绘纸筒串、用大纸箱平铺制成的大型软垫、用易拉罐捆制成的梅花桩,才能到达投雷区。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十余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游戏,在发展了幼儿各项运动技能的同时,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3.挖掘同一器械的层次递进玩法
同一种器械运用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体育游戏中,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如,我们利用蛋糕盒制成的纸圈在大、中、小不同年龄段开展了“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同样都是走、跑、跳、钻、爬的动作练习,小班幼儿主要是利用纸箱圈进行基本动作练习,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中班幼儿利用纸箱圈不同的摆放进行合拢并脚跳跃、S型走等,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大班幼儿则在此基础上利用纸箱圈的特点,在运用技能的同时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所有动作,充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标签:幼儿园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