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大黄镇李大小学 安徽 阜阳 236509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入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策略,并对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时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应用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思想,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常规来说,数形结合属于较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其已逐渐脱离原有的模式,与新理念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理解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形助教,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思维型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使用数字、公式等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更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在所有的数学题型中,应用题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目形式多变且设置复杂,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难点。如果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可以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大大降低应用题的难度。例如,在行程问题中,学生往往容易混淆甲方乙方和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公式。这时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形助数,借助线段或其他平面图形将题目中的关系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准确讯速地找到解题点,从而使其在解题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数解形,建立空间意识
数学中数形是相通的。如前文分析,图形能够更直观的表现数字问题,那么反过来,在遇到图形问题时,也要善于将图形转化为数字。图形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常见的物体作为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数形联想能力。包装问题是图形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如果紧靠凭空的想象难以对问题作出准确的分析。这时学生可以借助纸盒,将问题中所有的可能性摆出来,通过亲自的实践探究,发现解题思路。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遇到此类问题,有了之前的实践基础,就能更快地建立起空间意识,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数形结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宽解题思路
数学对很多小学生来说都属于偏难的科目,因为其内容多抽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形结合的思想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它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的很大的帮助。“鸡兔同笼”是数学教学中的经典问题,也是考试的常考题。然而往往为了增加题目难度,会将相关变量的数字设置的较大,这就使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形结合,把题目中鸡兔的数量用图形表示出来,并根据题目要求分别画上两条和四条“腿”,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这样的解题过程不仅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发散思维的题目,往往不只有一种解题办法,这就要求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数形结合通过实际的操作,将问题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多种解题办法。数学本就是一门思维性的课程,因此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拓展解题思路,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本源。任何一本教材,都要经过许多教研人员长时间的编排和修订完成,因此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研究。小学数学中的很多解题思路都来源于教材,如果要加强对数形结合的应用,就必须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例题等,提炼其蕴涵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翻阅教材不难发现,其中的很多例题和课后练习题,都包含了图形的形式,有些题目甚至没有文字是直接通过图形表达的。这要求教师在课本的学习时,不仅要把题目讲明白,还要引导学生探寻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利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练习册和开放题的训练,而忽略了课本内容。课本例题往往是很经典的,掌握其解题方法及思路,就能举一反三。同时,如果一味的强调答案忽视解题过程,也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注重新媒体的使用
随着教改的推进,我国不断创新课堂模式,把多媒体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于一体,丰富了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课本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数形结合的应用中,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单靠教师的口头表达,很难将意思向学生传达清楚。如果借用新媒体课件,就可以把一些图形更立体、直观的展示出来,有些还可以添加动画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前文提到,数形结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教学工具来进行,如一些方盒子等。这种实物教学方法与媒体课件并不冲突,两者各有优势,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教学中去,则会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培养数形结合意识,使之内化为习惯
数形结合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解题思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也要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培养数形结合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的能力欠佳。教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可能会建立起初步的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但时间一长,没有老师的督促,可能就会渐渐淡忘这种解题方法,丧失利用数形结合的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数形结合进行反复训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数形结合深入到学生的脑海,内化为一种习惯,从而在解题时能熟练运用,提高其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改变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进行数形结合的联系;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动手画图,进行数形结合训练。
总结: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中重要的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数形结合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将其积极应用到课堂中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萍萍.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130.
[2]颜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42.
[3]张雅芬.以“形”助“数”促发展——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89-190.
论文作者:李天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图形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