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论文_阳大伟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论文_阳大伟

四川省什邡市南泉道平初级中学 阳大伟

现代教育主张要全面育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学生,是指那些因为学习习惯和纪律差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头脑都不错,但是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没有打好基础,导致他们学习上出现了困难,从内心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进步,但是这些学生自身无法约束自己,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帮助后进生进步,实现后进生转化。要把转化后进生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教育工作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了解分析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是否耐心细致地开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这是衡量一名教师思想境界和师德函养的重要标准。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一、何为“后进生”“后进生”通俗讲就是“差生”,因为“差生”这个称呼对学生缺乏人格尊重,所以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后进生”或“学困生”等来指代“差生”。“数学后进生”,就是指在数学这一学科成绩、智力发展上没有达到数学教学大纲的“合格”的要求,离这一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形成其原因是复杂的,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方面。“后进生”的形成,其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内因,比如,他们的智力方面,因为我们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的潜力就会越大,智力低下,其学习的潜力就会小,所以个别“后进生”有的是与其智力不高有关;另外,还有其非智力因素,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力、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方面。2、家庭方面。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各个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慢慢就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独断的性格,而一旦孩子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就会导致学习下降;也有家长要求过高,甚至不符合实际,而当孩子成绩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会严加训斥孩子,这样孩子慢慢会变得厌学;还有的家长不问孩子是否喜欢,就为孩子报各种班,有补习班,也有各种兴趣班,这五花八门的班让孩子学习起来很累,慢慢地就会不爱学习,而这种感觉很可能会慢慢地延伸到其他学科上,导致成绩急剧下滑,慢慢形成“后进生”;也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这都会让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在学习上也会失去勇气和信心;留守儿童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现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上常处于半独立状态,心理上想依赖家长而实际上不能依赖家长。这些孩子由于处于正在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自制力很不稳定,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社会上太多的诱惑,只要他们心理上一有冲动就会滑向危险的边缘,再加上一些不良分子怂恿,他们更容易学坏。3、学校方面。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成绩依然是第一位的,所以优等生依然还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很受教师喜欢,而与此同时,不能给教师带来荣誉感、成绩感的“后进生”则较多会受到冷落,很少得到教师的关爱与赏识。当然,有很多教师还是想很多办法去指导这些后进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方法、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他们的指导收效甚微,所以很多教师就不愿尝试了。

三、建立正确认知,增强学困生学习自信心

1、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消除学习志向上的心理误区,增强学习的信心学困生在心理上通常是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理想,志向较低。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伟人效应,心理学指出:正面故事是培养学生现实地思考问题的最好方式,也是激励其改变人生观,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经常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数学经常考试不及格,一度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在毕业时,数学成绩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经过后来的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建立学困生自信心,减弱他们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2、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很多学困生无法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由于从小学开始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差,早已对数学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很笨,无法学好数学,不是学数学的料。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困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多表扬,让学困生看到自身的进步,逐渐找回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四、改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困生学习信念

1、给学困生制定切合实际的数学学习目标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制定了一个目标,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努力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教育学生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设立非常明确的目标。制定目标要讲求实效性,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应好高骛远盲目制定,应脚踏实地,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建立他们的自信,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

2、激发学困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发现学困生存在自卑、胆怯的心理,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害怕问题回答错误;课下对不会的问题也不敢请教教师,害怕教师批评;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应该激发学困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工作本身就是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才可能会逐渐见到成效的工作,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更是如此。只要我们教师心理有学生,坚持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耐心的去投入和付出。以“班里之所以有后进生,是因为自己工作还不到位的理念”鞭策自己,耐心坚持不懈的去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花开的那一天。

论文作者:阳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论文_阳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